宁波牛奶加入哪个奶业联盟_一滴牛奶的旅行,河北奶业安全问卷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后三鹿时代”,河北奶业如何跨越安全的门槛,又产生了哪些积极的改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近我省的奶源牛奶生产加工车间检测部门,去一探究竟。

奶源实录      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奶源作为添加三聚氰胺最主要的环节被各界关注。

只要抓好奶源,牛奶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也就是说,抓住了奶源,就等于牵住了“牛奶安全”这头牛的“牛鼻子”。

“现在的奶源,完全是封闭式管道化管理,从而斩断了添加非法物质的黑手。

”作为我省牛奶奶源的主要政府管理部门,河北省畜牧局畜牧处的李进恒处长非常肯定地给出我们答案。

他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出台了《乳制品质量监督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处于事件风口浪尖的河北省,也迅速下发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整顿奶业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冀政〔2008〕91号),在推行规模养殖、规范奶站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规模养殖的好处是什么   将“千家万户”散养的奶牛送进小区,组建规模养殖场。

集中机械化挤奶,通过封闭式管道进入恒温运奶车。

也就是说,没有了自家提着奶桶、推着奶车去卖奶的可能,政府部门要求企业不得收购没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散户牛奶,这样就从源头上掌控了牛奶的质量。

发展规模化养殖、取消奶牛散养形式作为我省奶业整顿的重要内容,是奶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省政府对牛奶行业采取的规范措施之一,就是推行规模养殖,据李进恒介绍,截至今年2月底,我省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0.75%,比“三聚氰胺事件”前翻了一番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规模养殖还能够加强对每头奶牛的监控,规模养殖场里,每头牛都有一个编号,有独立的档案,它的种系、产奶量、年龄,包括身体状况,还有防疫状况等都记录在档。

这些号码好比是奶牛的身份证号码,根据这些号码可以查到这些奶牛的身体健康状况。

另外,为了防止冒名顶替,这些奶牛要取得进站挤奶的资格,还需要有一个证明。

这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一滴牛奶都来自健康的奶牛

那么生病奶牛牛奶怎么处理呢,针对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抗生素奶,我们提出了疑问。

“我们对病牛采取隔离措施!”在正定金河生态养殖基地,公司负责人金立冬给出了合理解释:“我们养殖基地专门配备了驻场合同兽医,随时检查奶牛身体情况,发现病牛及时通知养殖小区及所属农户,并予以隔离。

由于奶牛的常见病多为乳房炎,治疗需要抗生素,而抗生素在停药后需要七天时间才可以完全代谢完毕。

所以奶牛在康复后,还要经过七天的休药期,才能正常挤奶。

”      乳品企业奶站、规模养殖场区一体化经营   环节越少越方便管理和掌控,奶牛养殖牛奶收购两个环节合二为一,鼓励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入股、租赁、委托开办等形式参与奶站的经营管理,无疑增加了牛奶安全的砝码。

比如在几乎席卷整个牛奶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中,三鹿、伊利、蒙牛等一批乳业品牌纷纷遭遇到全面的信任危机,而拥有自己独立奶源基地的三元乳品就没有受到影响,   “对奶站最有效的管理就是使其成为乳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将质量管理关口前移。

”畜牧部门和省奶协的负责人谈到奶站的监管时,几乎都提出了这一观点。

乳品加工企业奶站及规模养殖场有效衔接起来,使三者利益尽量一致化,不至于因争夺利益而重蹈“三聚氰胺事件”的覆辙。

乳品企业参与到奶站经营后,为保障奶源的质量安全,各企业纷纷派驻专门人员每天24小时吃住在奶站,以便随时指导并监控牛奶的生产情况。

在双方签订的购销合同有效期内,一方面,奶站只能向同一个乳品加工企业交奶,即便其他乳品企业给出的收购价较高,也不能随便改变收购方;另一方面,除非牛奶质量确实存在问题,否则乳品加工企业不能以任何借口退奶。

这样一来,既保障了购销双方的权益,又避免了争夺奶源的恶性竞争。

“这一点石家庄做得比较好,2009年石家庄强力推行奶站企业按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的《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合同,并到当地畜牧部门备案,奶站要想变更交奶企业必须经当地畜牧部门同意。

现在来看,合同的签订对划分收奶区域、稳固双方关系、维护奶源市场秩序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省奶协秘书长袁运生告诉我们,处于“三聚氰胺事件”中心地区的石家庄,在事件后痛定思痛,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推进合同化管理、建立完善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和奶价公示制度、开展生鲜乳第三方检测等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肯定和推广。

24小时监控系统   在正定金河生态养殖基地,由于小区有严格的卫生规定,我们没有进入挤奶车间,但是通过监控系统,还是能够清楚地看到养殖基地的各个环节。

目前我省规模养殖场即奶站都已经按照规定在饲养、挤奶、储奶、装车环节分别安装了摄像头,并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监控。

在监控室,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奶牛的饲养过程、挤奶程序、牛奶储存以及装车经过,防止有人恶意投放。

通过监控,我们看到在机械化挤奶车间,每头牛的四个乳头上分别安装四个较短的小管子,这些小管子最后合并到一根管道上,牛奶顺着这些大大小小的管子流入储奶罐里。

运输牛奶的车辆停放在储奶间的外面,也通过管道与储奶罐连接。

正如李进恒处长所说,整个过程是管道化全封闭进行的。

“签封”+GPS定位系统   奶源环节的最后一道质量安全管理程序,叫做“签封”。

检测合格后的牛奶通过管道流入运奶车辆的储奶罐,然后企业驻站管理员对其进行电子“签封”。

“签封”是为了有效防止原奶运输途中搀杂使假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每个签封只能一次性使用,上面的编号是唯一的,运奶车在到达乳品加工企业之前必须保证签封完好,才能说明所运输的牛奶没有被动过手脚。

另外,还有乳品加工企业在运输车辆上配备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保证奶源生产与运输过程处在一个安全的封闭运行链条中,彻底关闭不法之徒制假造假之门。

生产车间:透明的、封闭的      随着全程封闭的运奶车,我们来到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参观了生产车间

车间里,见不到几个工人,只看到高大的罐体和密密麻麻的管道互相连通,车间的另一端,自动化包装后,成品源源不断地流出生产线。

参观中发现,牛奶生产车间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整个生产工艺都是封闭式的,在生产过程中所有牛奶全部是在管道和罐体内运行的,在整个生产过程,看不到一滴牛奶,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染的可能。

另一方面,车间是一个敞开的、透明化的车间,所有车间里面都有玻璃隔断,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人员操作情况可从外面一目了然。

牛奶在封闭的的管道和罐体内运行,整个生产过程及质量安全全部由中控室控制。

监控系统设有许多监控电眼,随时监控相关管道以及罐体内部牛奶的储存时间、牛奶的温度、设备的运行情况。

在监控室里,通过十几台监控器,我们清楚地观察到原料奶检测、生产设备运行和工人的操作状况。

我们在三元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参观时,机器没有运行,同样满是高大罐体和繁多管道的生产车间里有几个工人在进行设备的清洗与维护。

三元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说,每个批次的牛奶生产结束后,工厂对设备内部都要进行一次全自动化的清洗,防止残留的牛奶掺杂到新的原料奶里。

检测流程      检测是目前鉴定牛奶是否安全的唯一方法,在我们的调查走访过程中,从奶牛规模养殖场到乳品加工企业,检测几乎一路伴随。

奶站检测的第一道关口。

按照规定,奶站必须有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仪器设备,有健康合格的从业人员,有卫生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奶站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对收购的生鲜乳进行常规检测,并建立检测记录。

牛奶奶站检测合格并分户留样后,乳品加工企业在收购时,还要再检测一次,如果发现质量安全问题,乳品加工企业可以拒收,奶站按照留样查找质量问题的源头,以追究个人责任。

牛奶被运到乳品加工企业后,还要接受一系列更为严格的检测

我们到达河北三元乳业的原奶检测中心时,取样人员正在检测中心的楼下忙碌,他们从运送原奶的车上取出牛奶,装进容器后,再编号封口。

“这是我们检测工作的第一道程序,”三元公司原奶检测中心副主任孙伟是三鹿的老员工,向我们介绍起公司的检测制度,“我们对取样原奶实行背靠背检测法,进行二次编号。

”   背靠背检测法,即取样与检测的分离,首先保证取样员不参与检测,检测员不参与取样。

在此基础上又采取了二次编号法,即对所取样品在取样阶段和检测阶段分别编号,以避免检测人员知道所检样品的的来源,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公正。

为切实落实这一点,检测人员在进入检测室后,被要求一律关闭手机,不得与外界发生联系。

对于原奶,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检测呢?“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是常规检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进行掺假检测,以检测是否掺杂了碱、食盐等成分。

” “为检测原奶中是否存在抗生素,还要进行解抗酶的检测,以防止存在抗生素的原奶使用解抗酶进行抵消。

”在一个冰柜里,码放着成堆的密封试管。

孙伟说,这是检测后留的样,以备将来出现问题时查找源头。

检测合格的原奶直接从运奶车接通管道进入乳品加工企业的储奶罐,等待生产加工

检测工作也转入下一个阶段,即对乳制品的检测

对于乳制品的检测,仅仅在乳品加工企业就要经过两道关口,生产分厂或车间检测人员对每批产品首先要内部抽检,之后总厂检测中心还要分批抽检,出厂前质量监督部门再次抽检。

几天的时间,我们看到了一滴牛奶的旅行过程,也对我省的牛奶安全问题进行了探寻和求证。

如今,我们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在看到河北牛奶质量安全得到各方面保证、河北奶业逐渐复苏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也了解到我省奶源现在相对紧张,导致某些乳品加工企业奶源的恶性竞争,无证奶站、收售散奶等违法行为有抬头迹象。

而造成奶源紧张的直接原因是奶业链条利益的分配不均衡,成本投入较高的奶农在整个产业链条的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导致养殖积极性受挫。

回想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由牛奶供求失衡、奶源之间的无序竞争所引起,今天的问题更加需要关注。

有关人员告诉我们,要使牛奶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利益达到均衡,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

编辑/王智丽金凌霞   (河北省畜牧局、河北省奶业协会对本专题提供了支持,部分图片由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提供)。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