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本惊华 [三则(一)]

舆论监督应该成为决策的重要手段   乔云霞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系主任)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是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机构和个人)、公共政策进行评价与监督。

舆论监督的产生和发展是与民主的产生和发展相依相存的,且与民主的氛围与民主的程度成正比。

舆论被称为驾御民心的艺术,自古就为统治者所重视。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群居而生,当时的舆论是形成应对生存决策的手段。

随后私有制产生,有了领导层与被领导层的分野,同时也出现了决策上层化的趋势。

舆论决策形成的作用越来越少,而对决策的约束和监督的作用开始出现,且渐渐有了发展,成为舆论监督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实质是将国家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将党和政府的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将从事国家管理的公民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它是人民实行民主政治权利的有效形式。

加大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是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

在现代社会,舆论监督当之无愧地成为维系社会稳定与推动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极大提高,即共产主义的实现,舆论监督则会历史地回归成为决策和变更决策的手段,而舆论监督将会随之消亡。

面向全球化是中国广告教育的出路   陈培爱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1983年6月建立第一个广告学专业算起,至2005年8月,我国高校中的广告学专业已发展到232所,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新闻传播类其他专业所不能比拟的。

这是广告业界大发展推动的结果,是媒介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适应市场化办学的改革趋势。

中国广告教育对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后是否应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适应市场化对国际化广告人才的需求?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广告教育已由一张白纸走向规模的扩大,又由“量”的扩大走向“质”的提高,现在是到了由质的提高走向国际化发展的时候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中国广告教育国际化的目标还很遥远,或者说中国广告教育还未具备走向国际化的条件。

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有害无益的。

中国广告教育走向国际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基础:WTO已迫使广告产业界走向与国际接轨,作为向广告产业界输送人才的广告教育,其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

中国的广告教育只能沿着“量的发展――质的提升――国际接轨”的路子发展

我们必须在广告的学科建设与广告行业的“指挥棒”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努力保持广告学科的独立性。

未来的国际化方向不仅是社会发展使然,真正的实质在于能有效地促进广告学科的提升,为中国的广告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从“颜色革命”看大众传媒的作用   刘洪潮   (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在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反恐的大趋势下,通过军事政变、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变得越来越困难。

不过,外部干涉势力以及内部在野势力并未放弃实行政权更迭的野心,而是改变了行为方式。

如今美国更倾向于通过选举策动“颜色革命”在对象国进行和平夺权,这就为大众传媒参与政治运动的最高形态――政权更迭提供了尽显“英雄”本色的舞台。

具而言之,大众传媒在颜色革命中表现如下:选举前为反对派大造声势,宣传其纲领和主张,同时抹黑当权派,丑化其形象,使其在选民中威信扫地。

如反对派胜出,就庆贺其上台;如失利,便以“选举舞弊”为由,煽动民众上街,示威游行,冲击政府机关,赶走或吓跑当权派。

前南斯拉夫、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均按照这套运作模式实现了政权更迭

大众传媒在颜色革命浪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对我国的启示在于:第一,媒体在政权更迭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它若打进并占领一国舆论阵地,就能帮助推翻该国政权;第二,对原执政党来说,让出舆论阵地,即意味着丢权的开始。

当前美国正竭力向外推销其“民主”,并力图更迭它认为“不民主”的国家政权

可以肯定,在实施其“政权更迭”战略时,美国必然会更加倚重大众传媒的作用。

我国是其分化的重要目标,认真研究应对之策,尤其是制订我们自己的传媒战略,这对加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关系重大。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