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五首谱传歌诀阐幽录(五)】 形意拳歌诀

第四首 五行连环歌诀   进退连环形意根,一马三箭左右分;   鹰熊合演鼍形意,狸猫上树倒翻身。

〖领会〗   “五行连环拳”也称“形意五行进退连环拳”,是在五行拳练至纯熟的基础上,即劈、崩、钻、炮、横五拳单练动作及要领完成后,进行灵活的进退循环。

五拳交替体练的重点内容,是五行拳的进一步深化,故而在歌诀的首句即称之为“形意根”(注:此为双关语,内涵极深),因为五行拳的单练纯熟后,必须通过“进退”的体练,才能将五行拳的僵滞单一性转化为灵活,生出造化。

欲入形意拳之奥堂,此进退连环拳即是开门之钥匙,铺路之金砖矣。

五行进退连环拳”主要由十二个势子组成,即是在五行拳的基础上加进了 形的展翅(即白鹤亮翅),鼍形的包裹,龙形腿法和狸猫倒上树等动作组成。

结构紧凑,动作连贯,势与势的衔接总是迎锋顺势,不丢不顶,紧扣连环

一去回,往返动作相同;劲路的转换总是十分精巧,和顺不悖,劲劲相联,气法上更是一气呵成循环无端,十分和谐自然。

是真正能够唯一体现表达“形意拳十六练”的基本套路。

传统的“十六练法”即:一寸、二践、三钻、四蹴、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胫、十惊、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下面我们不妨围绕歌诀的指示来研读一下“五行进退连环拳”的一招一式的内容,并可亲身体验其奥妙。

三体式桩法为进退连环拳之起式,形意拳的根本桩法是三体式,任何一个套路和技击法都是由三体式来开拳的,从歌诀的第一句“进退连环形意根”的另一面含义即是指套路演练的起式名称所指。

由无极式的虚实不分,先后天不辨,混元一气一分为二,分阴阳观虚实,无极而生太极,太极而两仪分。

从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竖项提顶,牙齿轻扣,舌抵上腭,眼平视前方,两脚跟靠拢,两脚尖外撇成90度,全身松静自然。

调匀身体及呼吸后,两掌握拳,由身体两侧缓缓向上划弧抬起,拳心向上,高出肩平时两拳向身体正中划弧,经胸前两拳相对,拳心向小腹部缓缓按下;同时屈膝下蹲。

接着,腰向左拧转,面向左前方,左拳不动,随拧腰之势右拳由小腹部向左前上方内旋钻出,拳心向内,高与鼻齐,肘对心窝处。

拧腰同时吸气,出拳时呼气,气达拳面,全身形成左旋的整体螺旋劲,为下一式的左劈拳作好准备。

随之右拳左旋,变拳为掌,转掌心向下,向腹部抓捋,高与脐平;同时左拳变掌,翻掌心斜向上从右掌腕部上方穿出,转掌心向正前方劈出,高与胸齐,前臂微屈而形曲意直。

形欲动先吸气,抓捋前劈时呼气,呼吸与动作协调一致,气吐掌心,劲贯五指,形成前拓后拉之势,具备抻筋拔骨,如开硬弓,如拔钢丝,务要开胸撑膀。

一吸,内气贴背,下盘变为前虚后实,气沉后腿弯,为下一动进步崩拳作准备。

第二动为进步右崩拳,左掌不动,右掌变拳;左脚向前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脚相距20厘米,两腿屈膝。

同时右拳顺着左小臂左掌下方向前打出,拳眼斜向上,高与心齐;左掌收回腹前成拳,拳心斜向上,肘部近肋,目视右拳

出拳与左进步同时到位,右拳打出与左掌收回变拳要整齐一致;沉肩垂肘,拧腰坐胯,进步出拳劲力要充足,动作要合顺,重心要平稳。

第三动是退步左崩拳,承上式的左脚右拳先不动,右脚向右斜后方撤半步;同时重心后移,两肩下沉,右小臂内含压裹之力。

随之左脚顺着右脚方向后撤一步,停于右脚后;右脚左脚顺,两脚相距30厘米,两腿交叉,左膝靠近右膝后月国部,左脚跟离地,重心偏于后腿。

同时左拳从右小臂之下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心齐。

右拳收回腹前,肘部近肋,拳眼斜向上,目视左拳

右脚时身体上肢不动,但小臂要内含裹劲。

左拳打出前先与右拳相叠,内含横劲,右小臂下压,右拳向前横挑崩出。

体会出手如钢锉,回手如勾杆,两手相挣一齐发动,打出一个整劲。

不同的练法中也有把此式做成退步横拳,其练法的步法步型不变,唯两拳做成横拳,左拳心向上,右拳心向下;或两拳仍做成左立拳右仰拳,唯左拳打出路线稍呈弧形,含横劲。

第四动是顺步右崩拳,承上式,右脚向前进一步,左脚随之跟进成四六步型。

同时拧腰坐胯,右拳在左肘之下向前崩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心部齐;左拳收回腹前,肘部近肋,拳心斜向上,目视前方。

右崩拳时,腰要顺着出拳向左拧,同时坐胯成四六步型,整体姿势要低些。

身体依然保持头顶竖项,尾闾中正,沉肩垂肘。

腿部要撑圆,圆裆才能固胯;膝要前顶,前顶步法才能稳固。

传统中把进步右崩拳、退步右崩拳、顺步右崩拳统称为一马三箭,即歌诀中的“一马三箭左右分”所指。

因为这三把打得都是挎劲,形似连发三箭。

二、三动为拗步,第四动为顺步。

第二动为前重势,第三动为后重势,第四动为虎步,前两动气法为伸束,后一动则要尽力纵放;虽以腰为轴,上体为斗,水平扭转要求通天彻地。

一马三箭难度较大,丹田功力不足,灵性不够,很难做好;然而它却是“五行进退”之精华。

第五动是白鹤亮翅,承上式的两脚原位不动,右臂屈肘,小臂内旋,拳向下拦;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内扣脚外撑膝内合。

随之右拳收回拧裹下插于腹前,与左拳交叉,右拳在上,左拳在下,拳心向上,两肘贴肋,气沉丹田。

动作不停,两拳在胸前交叉上架,高与顶平时,两拳变掌向体两侧左右分开,由上向下划一立圆,收回腹前变拳,置于脐两侧,拳心向上。

同时右脚向右后方呈弧形撤步与左脚相并,再一齐向后坐一步,脚跟着力,目视前方。

两拳下插成十字时,拳要握紧,肘要抱,肩要下沉。

上架分掌时,两手如撕绵,两臂外撑力要圆,小臂要拧裹,脊柱要中正。

由于收回腹前的动作要和两脚后坐同时到位,也可以两拳、两肘、小臂同时向腹部一揣,气往下沉丹田一聚,同时发出“哼”的一声,惊起四梢,使力量整齐。

白鹤亮翅主要是体练胸肋两膀之开合劲,同时也为下一动左拗步炮拳作了准备,是上动右顺崩与下动左拗炮进退转换间,拳法、气法的很好“连环”。

第六动是左炮拳,承前式右脚向右斜前方进一步,左脚随之跟进,两脚相距30厘米;同时右拳由胸前上钻,钻至与眉齐,小臂内旋,向外撑架,拳置于额右侧上方,拳心斜向左前方。

左拳由胸向前崩出,高与胸齐,拳眼向上,目视左拳

左拳打击要与右脚进步同时到位;右拳上架时小臂不能平肘横架,一定要垂肘,小臂斜立,肩部外撑。

右脚左拳在前的拗步姿势,由上动下合之势顺势而动,两拳经胸前合抱而起,虎抱头抢进,这一动务要由“口中”吐出,民间把这一拳称为“通天炮”,起则内气贴背,发则气沉丹田。

第七动是退步左劈拳,承上式右脚撤至左脚内踝稍停,再向后退步。

同时左拳收回腹前右拳小臂拧裹,拳由顶上向前方劈砸落下,收至腰前,随即向上钻出,目视前方。

接着右脚撤至左脚后,左脚随势后撤一小步成三七步型。

同时左拳变掌向前劈出,右拳变掌收回腹前成左劈拳。

右拳落下与撤左脚要协调一致;左劈拳要和撤步同时到位,中间不要停。

动作要流畅连贯,劲力要饱满,姿势要规范、整齐。

第八动是掩肘鼍形式,承上式左脚回撤半步,同时左掌向右侧往回掩肘,置于右肩前方,掌心向内,右掌变拳置于腹侧;紧随左脚向前进一步,右脚随势跟进半步。

同时左掌从右肩前翻掌横肘向前砍出,高与胸齐,掌心斜向下,右拳不动,目视前方。

左掌掩肘时小臂要立,内含向外推格之力。

翻掌砍要与左脚进步一致,肩与肘要撑,腕部要挺,力达掌锋。

第九动是寸步龙形腿,承上式左脚向前垫一小步,右腿提膝提起,由胸前向前蹬出,脚外横,高与胸齐。

同时右掌向前穿出,在脚之上;左臂屈肘掌心向下,目视右掌。

紧接右脚蹬出后即向前横踩落地,左脚随之跟进,前脚横、后脚顺,两腿交叉,屈膝下蹲,左膝靠在右膝后,左小腿与地面平行成低坐盘步。

同时左掌向前劈出,高与胸齐;右掌收回置于腰侧,两掌掌心向下,目视左掌

整式动作的垫步、提膝、蹬腿、穿掌,动作要连贯,一气呵成;落步时重心要稳,脚落掌到,手指较劈拳张得开些成龙形掌手型。

头要顶,肩要沉,腰要塌。

第十动是进步右崩拳,承上式右脚向前垫一小步,左脚跟进附于右脚内踝,重心在右腿。

左掌原位不动,右掌变拳,目视左掌

紧随左脚向前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

同时右拳左掌之下向前崩出,高与心齐;左掌收回腹前变拳,肘部近肋,拳心斜向上。

从龙形式到右崩拳,身体高度要逐渐过渡,不要突然立起。

提步时右腿支撑,左腿靠住右腿,两膝相扣以增加稳定性,右崩拳打出时,不要弓腰撅臀。

第十一动是顺步左崩拳,承上式左脚向前进一步,右脚随势跟进成四六步型。

同时左拳向前崩出,拳眼向上,高与心齐;右拳收回腹前,拳心斜向上。

左拳进左步要同时到位,四六步,要圆裆,腿外撑,塌腰抱胯,上身要正。

第十二动为回身式,即转身狸猫倒上树。

承上式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内扣,同时左拳屈肘向内扣于腹前,与右拳相对,身体随之右转,至180度时停住;同时左拳不动,右拳上钻,高与鼻齐。

左腿支撑,右腿提膝,脚尖外横。

随之右脚向体前下踩,横脚落地,身体屈膝下蹲,两腿交叉,右脚左脚顺,左脚跟离地,同时左拳变掌向前劈出,高与胸齐;右拳落下变掌,两掌掌心向下,右掌置于左肘后,目视左掌

身体右转提膝要与右钻拳协调一致,提膝独立时左腿膝部微屈,重心要平稳。

右脚下踩落地要与左劈拳同时到位,整齐有力。

两腿交叉时两脚要撑住,两腿要合,胯要与左劈拳同时到位,整齐有力。

两腿交叉时两脚要撑住,两腿要合,胯要拧,腹要剪,头顶竖项,沉肩垂肘,目视前手,如同怒狸外鼠,上攫下踏。

从七动至十二动中,有两个裹拳,第一裹缩身下势斜撤一大步,气藏于密;第二裹,前足后撤半步,起手变为左熊膀,内气贴升于背,与下动鹰捉紧扣连环

鹰熊斗志起落要一气呵成,中间不可间断,尤其是前一个鹰捉与后一个熊膀的街接,不仅要做到形圆,而且要能气圆、神圆。

第二个鹰捉与右崩拳连环

当左手鹰捉外翻变横肘时,气沉右腿弯,这叫前精后灵,紧接为右手高势崩拳,也称十字崩拳。

该动与落势鹰把紧扣连环不能间断,这叫起也打来落也打,就是歌诀中“鹰熊合演鼍形意”一句的内容。

末一句的“狸猫上树倒翻身”,也就是最后一动的回身,一吸内气贴背,下盘变为前虚后实,回身后又一吸,虚实互换,变为右虚左实,双把经胸前合抱钻起,如卧龙登天,内气升贴于背,落势鹰把要气扎丹田与沉身劲相合。

以上是五行进退连环拳单行动作内容,如果继续向原来方向回打时,仍是垫前脚进左步打出右崩拳,再接左崩,右崩的一马三箭,白鹤亮翅,鹰熊斗志等。

与上述动作完全相同,唯进行方向相反。

对于进退连环的演练,只有用心参悟体会,勤加苦练,真正于精微处方有所得。

(责编:高生)。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