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分析。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4例黄疸新生儿,病例选取时间为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并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7人。

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光疗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LED蓝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92.59%,74.07%,18.51%,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55.56%,18.51%,37.03%,44.4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例腹泻,发热1例,1例皮疹对照组4例腹泻,发热3例,3例皮疹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明显少于对照组(37.03%),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康复,不良反应大大减少,临床治疗效果也大大提升,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   【中图分类号】 R272.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3—03—269—01   在新生儿时期,有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疾病,那就是黄疸[1],主要因体内胆红素率高于清除率,总胆红素率浓度增加,导致高胆红素血症,从而引发黄疸,临床上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2],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生理性黄疸相对治愈率高,一般情况下会随着新生儿生长自愈,而病理性黄疸危险较大,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治疗,会对新生儿大脑发育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3]。

现阶段通过蓝光治疗黄疸,能够有效缓解病情,本次研究采用蓝光治疗黄疸,并研究相关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下为具体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础资料?ξ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黄疸新生儿进行密切观察,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人,所有患者均符合黄疸的诊断标准,且患儿家属均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患者中男15例,女12例;最大年龄28天,最小年龄50小时,平均年龄(12.25±1.12)天,病程为(8.5±2.8)天,平均病程(6.1±1.3)天;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最大年龄27天,最小年龄48小时,平均年龄(11.16±1.03)岁,病程为(8.1±1.7)月,平均病程(5.8±1.1)天。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症状等方面的临床数据,发现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首先,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光疗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LED蓝光治疗,准备好蓝光照射治疗所需用具:箱体上下各有LED蓝光灯的婴儿培养箱、蓝光治疗专用的眼罩、头圈、手套、脚套以及纸尿裤。

其次,做好对两组患儿光疗前的身体清洁,将专用的眼罩、头圈、手套、脚套给患儿穿戴好,纸尿裤的边缘不要超过肚脐以使更大范围的皮肤暴露在蓝光之下,将箱体周围用白色的棉布包裹好,在避免刺激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同时,加强箱体内蓝光的反射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医护人员要通知患儿家属相关治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家长配合度。

1.3观察指标详细记录两组黄疸新生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腹泻,发热,皮疹不良反应

用显效、有效以及无来表达临床疗效。

显效: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腹泻、发热、皮疹不良反应症状消失;有效:胆红素水平有所降低,腹泻、发热、皮疹不良反应症状有所消失,个别患儿存在此症状;无效:胆红素水平没有降低甚至提高,腹泻、发热、皮疹不良反应症状没有得到缓解。

1.4统计学分析SPSS17.0软件是检验本次涉及数据所使用的工具,组间计量应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应用(%)表示,行x2检验,P参考文献   [1]唐春梅.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3):138—140.   [2]张海林.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探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2):98.   [3]张建丽.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8):103—104.   [4]张桂莲.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分析[J].母婴世界,2015(6):129—129,130.   [5]何峰.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9):23—23.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