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166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肠套叠临床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 搜集近5年经空气灌肠证实肠套叠的患儿166例,回顾分析肠套叠主要临床X线表现及手术所见。结果 肠套叠临床X线表现是:(1)阵发性哭闹、呕吐、腹胀、黏液血便、腹部包块。(2)腹部透视和X线平片可发现低位肠梗阻的表现。(3)充气造影可见相应的X线表现。结论 通过临床及X线透视气压灌肠检查可明确肠套叠,从而及早正确的选择治疗方法

【关键词】 诊断;肠套叠充气造影术;治疗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小儿急腹症,好发于春秋季节。多发于6个月~2岁的小儿。其诊治方法是在X线透视下进行钡剂灌肠空气灌肠空气灌肠安全清洁,压力可控,复位成功率较高。现结合我院诊治的166例小儿肠套叠的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6例中,男110例,女56例,年龄5~32个月,平均9个月,病史2~48h不等。有腹痛、哭闹不安者118例,血便者120例,呕吐者150例,腹部包块者80例,体温升高者21例,白细胞总数升高者83例。

1.2 方法 均先行立卧位腹部透视后,经肛门插入Folty管,气囊充气阻塞肛门后,用肠套叠整复机缓慢注入空气,明确诊断后,加大气压,多保持在8~12kPa之间进行复位,必要时可辅助手法整复和肌注654—2 5~10mg,但压力不超过15kPa。

2 结果。

套头位于升结肠85例,位于肝曲者32例,位于横结肠30例,位于脾曲者10例,位于降结肠6例,位于乙状结肠者3例。整复时间最快者1min左右,一般2~5min。气压在8~12kPa之间整复的139例,气压在12~14kPa之间并辅助以手法复位和肌注654—2后整复的18例;气压在13~15kPa之间并加以辅助方法亦未整复的9例,后经手术证实,肠管水肿粘连5例,肠管及回盲瓣水肿2例,肠坏死破裂者2例。

3 讨论。

空气灌肠整复术前准备特别重要,首先要详细了解患儿发病时间及一般情况,通常在症状出现后24h内较为适宜,如果一般情况较好,不超过48h亦可进行,患者一般情况较差,血便多,白细胞总数多,体温超过38℃,不宜进行整复,只做诊断性空气灌肠明确诊断;整复前要立卧位透视,观察有无膈下游离气体和腹部充气肠管的分布情况,以便观察在整复肠管的变化。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