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记者与新闻法制改革] 阿根廷经济

展江1957年生毕业国人民学新闻学院法学博士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美国新闻媒介运作机制和战新闻传播事业。

2001―2005年组织了有海外多学科学者参加五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

基历史渊阿根廷等拉美国法律采用陆法系主要是由宪法和专门新闻法对新闻事业开展舆论监督前提――言论由和新闻由――进行直接授权。

但是长期军人独裁统治破坏了法治基础。

近年虽然阿根廷民主化进程方面进步显著虽然新闻由已成法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反复出现独裁统治和长期“保密化”传统等原因法治精神远远没有充分发育成熟以至有法不依和行政操弄司法现象相当普遍甚至许多民众普遍对司法抱有不信任态。

外些历史遗留下不利舆论监督法律还有待清理。

推动法制体系尤其是新闻法制改革阿根廷新闻工作者以其勇气、坚韧和智慧各国新闻界树立了例。

()宪法与《美洲人权公约》。

阿根廷没有成新闻法而是宪法和民法、刑法对新闻出版活动权限作出具体规定。

阿根廷法院曾指出新闻由是阿根廷宪法条极重要条如新闻由没有足够保障整民主制只会徒具形式。

阿根廷创办任何媒体都不要领取执照。

但是由1930年到1983年军人统治期宪政体系断法治受到了极损害。

这影响了反腐败制能力。

1983年民主制恢复情况逐步。

阿根廷宪法制定1853年1860年、1866年、1898年、1957年和1994年多次修正。

1994年宪法改革就国和新闻界关系加入了若干肯定表达由条款。

宪法14条规定阿根廷共和国所有居民有权“报刊上发表其观而无须事先检”。

32条具体规定“邦国会不得通限制刊印由法律或者对它确立邦司法管辖权”①这被称阿根廷宪法《修正案》”。

消息保密权利得到了宪法43条3款专门保护“新闻信息密性质不受损害”。

75条19款赋予国会管制广播电视媒体权力。

这部宪法还糅合了若干专门处理新闻权利国际条约容。

新闻由说具有重要性是已被阿根廷接纳《美洲人权公约》(又名《哥斯达黎加圣何塞条约》它款与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国际公约》19条主要部分如出辙)它确立了如下权利

13条思想和表达由。

1.人人有思想和表达由权利

权利包括寻、接受和告知各种信息和思想由而不论国界也不论是口头、面、印刷、采取任何艺术形式或通任何人所选择其他媒介。

2.上段落所述权利行使无须受事先检但是必须承担法定专门性事责任以确保(1)尊重他人权利和名誉;(2)维护国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健康或公德。

3.表达权利不可被下列接方法和手段限制政府滥用权力和私人控制新闻纸、电台广播频率或用扩散信息设备或者通任何倾向阻碍观和见传播与流通手段。

4.尽管有以上二段规定但是公共娱乐可以依法受到事先检对它们近用进行管制唯目对儿童和青少年道德保护。

5.下列行将被视依法可处罚罪行宣传战争和针对人或人群鼓吹可激发违法暴力民族、种族和宗教仇恨或类似行无论这种鼓吹是基何种理由包括种族、肤色、宗教、语言或国籍。

(二)“不敬罪”法与诽谤法。

民主化改革以阿根廷有了部宪法

但它仍然是对新闻界开展舆论监督进行法律限制多国。

除了声名狼藉“不敬罪”法外《刑法》和《民法》相关条款以及高法院裁也约束着新闻工作者行和新闻由。

民选总统卡洛斯・梅姆任(1989―1999)和卸任多次针对新闻媒体提起“不敬罪”(desacato)和刑事诽谤诉讼1995年前达到了高峰有案件至今仍然没有审结对新闻事业发展造成了复杂影响。

刑事诽谤罪由刑法有关条规定这些法律对新闻界限权比较严苛因而招致了越越多批评。

旦发生国和地方权势人物提起诽谤诉讼其漫长审理程和结往往具有高不确定性。

新闻工作者多年艰苦努力和国际社会持续压力下有关立法和司法改革进程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1.“不敬罪”法及其废除。

阿根廷著名新闻工作者奥拉西奥・贝韦斯基(HoracioVerbitsky)认与许多拉美国样阿根廷残留着若干威权性质法律其便是刑法244条规定“不敬罪”。

它类似种对公共官员特殊藐视罪其作用是阻止对以总统、国会两院议长和高法院院长首高官劣行进行公共调。

身《12页报》专栏作贝韦斯基人1991年因对高法院院长“不敬”而被定罪。

案件1988年3月6日贝韦斯基《12页报》发表名《两次战争创伤》提到高法院院长奥古斯托・贝卢西奥所做次访谈用了asqueroso(有“令人厌恶”和“对……感到厌恶”两思)词称贝卢西奥讲到拟议额外增加高法院法官人数“令他厌恶”。

贝卢西奥因向位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四刑事法院提起私人性诽谤诉讼

邦法官裁定贝韦斯基使用措辞超出了尊敬官员限定构成了对官员履职损害。

法官将私人诉讼改公共诉讼“不敬罪”(它惩罚是冒犯、侮辱或威胁履职官员表达)判定贝韦斯基有贬损高法院院长图。

贝韦斯基辩称他使用asqueroso词取是某人被厌恶思。

1991年7月13日邦上诉法院维持了原判。

贝韦斯基是依宪法新闻由条款向高法院作出违宪特别上诉但是1992年2月25日被驳回。

贝韦斯基聪明地利用了阿根廷1984年9月5日接纳《美洲人权公约》向美洲人权委员会揭露国判侵犯了作基人权新闻由并前往美国避难。

然他利用美洲人权委员会机制1992年5月5日向美洲人权委员会提出由委员会要阿根廷当局接受庭外和迫使阿根廷政府8月31日庭外和并承诺要推动废除与国际潮流相违背“不敬罪”。

1994年“不敬罪”终被国会以全票表结予以废除。

这媒体监督高官消除了障碍。

②③。

2.诽谤法。

《刑法》有口头诽谤(calumnias)和侮辱(injurias)罪。

109条称“导致公共行口头诽谤或虚假指控某罪名可处以1到3年监禁”。

110条称“任何诋毁他人人将被罚款1000到10万阿根廷比并处以1月到1年监禁”。

如有人感到他是这些规定受害者他就可以提起诉讼

这些条款适用围被扩展到发表或复制其他人所作声明人或者被认是声明原作者人。

114和115条特别规定发表类声明新闻组织主编可被原告强制发表法庭判或因其冒犯而加某种惩罚。

117条则充当了种安全阀它允许冒犯者避免受到惩罚如他们回应法律诉讼前或与公开撤回有关声明话。

《刑法》口头诽谤和侮辱罪条款引起了民权至上主义者异议因这些条款多次被用惩罚新闻组织。

2002年阿根廷国会就项议案限制上述条款适用围开展辩论该议案拟将参与涉及公共利益(例如政府官员)议题人排除外降低或免除发表这类声明新闻组织责任。

(三)梅姆诽谤诉讼

废除“不敬罪”卡洛斯・梅姆和他人而以诽谤罪控告新闻工作者他可能是各国政要打类官司多。

阿根廷司法部门受到行政部门支持法院作出了多项不利新闻工作者判。

1990年梅姆利用总统权力将高法院法官人数从5人增加到9人其6人支持他。

以下数起官司都引起了阿根廷国外关。

1.梅姆诉《理性报》主编案(1988年)。

1988年里奥哈省省长、总统候选人梅姆对《理性报》(La Razon)主编哈科沃・蒂梅曼(JacoboTimerman)提起诉讼

梅姆当还不能以“不敬罪”控告对方他打是诽谤官司。

蒂梅曼随两次审判被判无罪。

1996年初得知阿根廷法院梅姆要重审案蒂梅曼逃往乌拉圭。

国际压力下对他指控1996年4月10日终撤诉。

2.梅姆诉前国会议员和《新闻》杂志案(1991年)。

1991年梅姆总统以诽谤罪起诉名前国会议员兼影评和《新闻》杂志。

该议员当年3月13日《新闻》发表专访指控梅姆政府“腐败、行骗和卖国”。

2003年3月20日高法院发回重审这起旧案。

④。

3.政部长诉贝韦斯基《窃国盗》案(1992年)。

1992年2月18日梅姆政府政部长卡洛斯・科拉奇因贝韦斯基1991年11月出版揭露梅姆政府腐败《窃国盗》(RoboParalaCorona)对他提起诉讼指控其对政府犯有诽谤罪。

1992年5月5日贝韦斯基将案上诉至美洲人权委员会

漫长多次上诉程贝韦斯基1999年1月25日又将案上诉至美洲人权委员会该委员会2001年向阿根廷方面发出了有利贝韦斯基庭外和提议并获得阿根廷当局。

梅姆已卸任。

4.梅姆诉《12页报》专栏作和主编案(1994年)。

1994年梅姆对《12页报》专栏作贝韦斯基、主编科洛维茨(Sokolowicz)和蒂芬贝格(Tiffenberg)提起诽谤诉讼

贝韦斯基10月30日质疑梅姆总统关军人独裁期遭受折磨说法真实性。

梅姆指控《12页报》和地方人权团体共谋破坏他领导地位。

1996年12月17日名法官判说贝韦斯基履行了他职责不但行使了种权利而且履行了他作新闻工作者调梅姆总统义。

梅姆因败诉支付所有诉讼费用。

贝韦斯基认这是非常重要裁。

⑤。

5.梅姆诉《新闻》杂志案(1996年)。

1996年梅姆起诉《新闻》杂志1995年发表关他和前教师马莎・梅萨关系系列侵犯了他隐私权。

新闻》报道说前总统是梅萨生1981年儿子父亲梅姆给了梅萨许多礼物还助她进入政界成国会下议院议员。

梅姆败诉了而上诉法院1998年推翻了审判。

2001年9月25日阿根廷法院维持了1998年判但是将梅姆赔偿金从15万比(合15万美元)降至6万比(合6万美元)。

当日贝韦斯基代表维护独立新闻事业协会要美洲人权委员会进行干预。

⑥。

上述多宗案件被告终向美洲人权委员会提出申诉该委员会1999年10月14日向阿根廷当局提议庭外和及进行立法和司法改革。

2001年7月30日阿根廷当局向委员会发份国会执行部门提交改革阿根廷民法和刑法诽谤罪条款议案以便与《美洲人权公约》协调致。

尽管刑事诽谤条仍然没有从刑法删除但是刑事诽谤案件明显减少了。

贝韦斯基评价该国宪法精神与新闻由实际状况说“作对美国宪法成功移植阿根廷宪法保障完全言论由。

我们有己宪法《修正案》但是20世纪阿根廷更多政府是由子弹而不是选票选出。

上言凿凿而实际上不是这样。

1983年独裁统治终结新闻界开始争夺军方留下空。

即便我们有了民选政府宪法所陈述权利也不是种真实实践。

新闻界不得不现实条件下支持争夺这些权利……阿根廷人民还不习惯对官员进行公共审视。

每届民主政府被看作是两次军事政变渡。

是种恐惧化弥漫开而每次独裁都比上次残酷。

这样我们不得不学习运用由。

这程新闻界扮演了重要角色因它首先开始调独裁统治期对人权侵犯然才调民主政府腐败。

作半多世纪威权统治结我们有种高抑制性立法。

它与我们宪法相抵触。

然系列审判我们开始反对这种立法。

”⑦。

民主政治发展是漫长程它要新闻界配合和监测。

根据宪法权利持续开展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程阿根廷新闻工作者勇敢而智慧地应对各种刑事诉讼并逐步向公众揭示陈旧法制弊端进而引发种社会动员推动了立法和司法改革;另方面他们推动完善国法制进程也新闻界获得了更运作空这种新闻事业与法治建设良性动模式值得借鉴。

释。

①②③④freemedia.at/wpfr/Americas/argentin.htm。

⑤cpj.org/attacks96/countries/americas/cases/argentinalegal.html。

⑥cpj.org/news/2001/Argentinal5nov01na.html。

⑦//wwwizen.ar/periodistas/reporte-1997e.htm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