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我国企业知识管理

内容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遍及整个经济领域,使企业摆脱自身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限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但一些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针对企业知识管理中存在问题,我们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 问题 对策      知识经济最直观和最基本的特征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和影响空前提高。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构成新的生产要素体系,不仅能替代人的体力劳动,而且通过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使以智力为主的劳动力逐步替代以体力为主的劳动力,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当前,中国大多数企业知识管理,以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促进良性竞争环境形成,带动企业向健康而有活力的方向发展,吸引并留住大批人才,最终带来其综合竞争力的极大提高为目的。

其特点是注重企业知识共享性和创新性,重视企业人才、企业创新、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将知识和信息作为企业战略资源等。

但众多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成效不尽如人意。

企业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缺少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有效互化   所谓显性知识,即可以通过语言方式传播知识

典型的显性知识主要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存在于书本、计算机数据库及CD—ROM等介质中。

隐性知识,也称隐含经验类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修炼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也难以传播

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

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是个人和组织获得成功的关键。

员工隐性知识必须要得到显化,要能够存储在数据库中,要能够转移给另外的员工;而数据库中的显性知识要能够被员工所学习,转化为他们的自身技能,成为他们的隐性知识

只有这样,知识企业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播,才能发挥知识自身的最大价值。

缺少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   由于知识已成为与劳动、资本相并列的要素,同时,知识管理也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工作,为了有效运营知识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知识管理工作包含多个方面,仅仅在知识管理中增设一个CKO,对知识管理进行总体负责,显然是不够的。

知识管理工作不能由一个人包办,应有一个专门知识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CKO应是这个机构的主管而不是包办,知识管理机构中应设立知识经理、知识工程师及知识产权主任等,并配置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技术人员及法律人员。

由这些专业人员辅助CKO进行知识管理才能确保CKO的工作成效。

缺少明确的职位知识需求   企业作为从事特定经济业务的单位,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产业中的技能、技艺及管理艺术等。

企业应根据其经济业务、市场竞争状况及今后发展方向等确定自身需要的某一经济业务,及与具体场景有关的知识类别、数量、深度及质量等。

对每一个职位都应该明确这个职位所需要的技能,并对其类别、数量、深度及质量等做出具体的说明。

员工在这个职位上就能够就这个职位知识需求做出系统的判断,能够及时补充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不足,同时避免对不必要知识的过多的涉猎,避免对知识的过深要求。

这样就可以节约公司的大量时间和资源。

缺少知识的资本化营运   知识是有共享性的。

它与其他的企业资产不同,知识不具有独占性,即把你的知识传送给别人后,你还拥有这种知识;甚至通过互动,你的知识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

知识的非消耗性与知识共享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会由于有更多人享用而减少和消失。

企业可将知识(主要指可表述的知识)视为是企业的一种资产,可直接视为资本进行运营。

知识企业其他资源不同,其他企业资源在共享中有着现在的竞争性和冲突性,在引进与让渡的过程中必将对其中一方有一定的资源上的损失。

企业在对知识进行资本化运营的过程中,对双方的资源都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缺少对员工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发现、发明的数量呈现加速递增的趋势,且应用周期越来越短,机器设备、产品和技术的陈旧周期也越来越短。

培训不光是教育员工如何去工作,同时更要教育员工如何去自主学习,如何去对知识进行共享,如何去对知识进行传播,如何去进行知识的创新,培训要达到培养创造知识员工的目的。

而在一些企业的培训计划之中,对于自主学习、知识共享、传播和创新的培训并不多,更多的是对于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培训,这不利于知识管理的进一步深化。

企业知识管理的应对策略      促进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转化   日本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Nonaka提出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

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称为群化,也叫社会化:通过观察和对话交流,个人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取新知识

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称为外化:通过讨论和文件编辑将知识转化为明确具体的形式。

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称为融合:组合各种不同形式的显性知识,如文件或者数据库中的知识

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称为内化:比如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将个人在文件中得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切身经验。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技术实现有效转化。

外化技术 外化首先包括一个强大的搜索、过滤与集成工具,从组织的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中捕获对企业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用的各种知识;其次是外部贮藏库,它把搜索工具搜索到的知识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他们并存储下来 ;再次是一个文件管理系统,它对贮存的知识进行分类,并能识别出各信息源之间的相似之处。

基于此,可用聚类的方法找出公司知识库中各类知识,构建隐含的关系或联系。

外化的最终作用是通过内化或中介让寻求者能够得到所搜集的知识

内化技术 外化是从组织外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寻找对本企业有用的知识,发现组织内部存在的各种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并进行集成以利于传播

内化则是设法发现与特定消费者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

内化过程中,通过过滤来发现企业知识库中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呈现给知识需求者。

中介技术 内化过程强调明确、固定的知识的传送,而中介针对的是那些无法编码存储于企业知识库中的知识,它将知识寻求者和最佳知识源相匹配。

通过追溯个体的经历和兴趣,中介能把需要研究某一课题的任何在这一领域中有经验的人联系起来。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