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110千伏某园区输变电新建工程设计

摘 要: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总结了园区变电所供电系统的特点,变电所位置确定的原则,变电所配电变压器的选择的依据等,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并进行了技术分析,对电能质量、技术、供电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110KV 变电所 配电系统线路设计         1 某县电力系统现状    此县电网处于长沙电网的西部,截止2008年底,该电网拥有220千伏变电所3座,主变10台容量303.5兆伏安。

根据长沙电网“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所做的负荷预测,并结合近年来此县电力负荷发展实际情况,对该县电力负荷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见表1。

2008年此县供电量0.958太瓦?时,最大负荷186兆瓦,预计2010年该县供电量将达到1.25太瓦?时,最大负荷263兆瓦,平均年递增率分别为19.2%和14.5%;2015年该县供电量将达到1.95太瓦?时,最大负荷420兆瓦,平均年递增率分别为9.3%和9.8%。

2008年底电网现状接线图见图1。

2变电站站址选择    该园区变位于望城大道与丹桂路交界处,田园路以南约350米,神仙塘路以东约300米,场地标高41.5~43.3米左右,场地内无山丘,地势平坦,紧邻望城大道,进出线方便,属于望城中部地区。

站址东北侧100米处为中航起落架基地。

站址内无矿场及文物,附近无其他军事设施、通讯电台、风景区、飞机场等。

2.1 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场地原始地貌为耕田及鱼塘,整个变电站位于回填方区,详细地质情况需待完成《岩土工程勘察详细报告》后方可知。

根据周边道路标高,站址设计标高为51.5米,站区的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布置

站址围墙内占地尺寸为36X59米,约为3.2亩。

征地面积尺寸为38X61米,约为3.5亩。

进站道路从东侧丹桂路引接,需新砌进站道路6米,为混凝土中级路面,宽4米。

新建站址内无赔偿情况,无还路及还建沟渠等工程量。

2.2 水文气象条件   (1)水文条件    站址最近的湘江断面百年一遇洪水位为37.49米。

站址标高51.5远远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不受洪水威胁, 经实地调查,站址处从未发生洪水淹没的情况,也不存在内涝问题。

(2)气象条件    本工程采用长沙市气象台历年气象资料统计如下:         2.3 出线条件    根据工程电气工艺特征和线路方向限制,本着合理利用地形和周围环境条件,因地制宜,满足工艺要求,方便运行的原则,变电站站址西面中部为进站公路,110千伏出线从所区东面引入,10千伏往南北用电缆沟出线

详见图二         2.4 土石方情况    所区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布置,场地原始标高41.5~43.3米左右,根据周边道路标高,站址设计标高为51.5米,变电站围墙内需回填土20000立方米,买土地点具站址1.5千米。

2.5 进站道路   (1)进站道路    进站道路从东侧丹桂路引接,进站道路宽4米,转弯半径12米,为混凝土中级路面。

(2)站内道路    站内主变运输道路宽4米,转弯半径12米,道路采用公路(郊区)型道路,无路牙,路面为混凝土路面。

路面只设横坡,不设纵坡,道路边缘高于场地0.1米,与电缆沟盖板顶面平齐。

建筑物四周设环行检修消防车道。

建构筑物的引接道路,转变半径为6米。

3 电气设计   3.1典型设计执行情况    望城园区110变电站工程设想主要参考《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10千伏变电站分册》湖南省电力公司实施方案中的B—3方案,按半户内无人值班变电站考虑。

3.2电气一次主接线    本变电站规划容量为终期3×50兆伏安,本期1×50兆伏安。

本站终期采用两回110千伏进线,三台变压器布置形式,按照电气接线灵活、简洁、投资少的原则,110千伏部分采用扩大内桥接线方式。

10千伏线路远景36回,单母线四分段接线。

本站本期采用1回110千伏进线,一台变压器布置形式, 110千伏部分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

10千伏线路本期12回,单母线接线。

中性点接地方式:    1)110千伏中性点直接接地

2)10千伏全为电缆出线,经估算电容电流为43.2—64.8安(按照每段12回出线,每回出线2—3千米,出线电缆按YJV22—3*300选择),故10千伏中性点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

4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4. 1短路电流计算    (1)短路电流计算条件    短路电流计算水平年为远景水平年,运行方式为远景大方式,三台主变的低压侧分裂运行。

根据远景水平年大方式下的系统短路阻抗进行计算。

(2)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按照省试验院提供短路阻抗计算结果为:正序 0.02667 /零序 0.02329;根据SDJ—86《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和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如下:    楠竹塘220千伏变为主供电源时,10千伏考虑分列运行:    110千伏侧三相短路电流:I″=18.8千安    10千伏侧三相短路电流:I″=17.38千安   4. 2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主变压器    主变压器选用SZ10—50000/110型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自冷式变压器;其额定容量为50兆伏安;额定电压比为110±8×1.25%/10.5千伏;容量比为100/100;连接组标号为YN ,d11;额定阻抗电压为Ud%=14.5。

主变中性点套管内附保护专用的电流互感器,其型号LZZBW—10,变比100/5安,10P级。

(2)110千伏配电装置    选用GIS(126千伏,1600A,31.5kA)成套设备,包含隔离开关(126千伏,1250安,31.5千安)、接地开关(126千伏,31.5千安)、断路器(126千伏,2000A,31.5千安)、电流互感器(2*400/5安,10P20/10P20/0.5/0.2S)、电压互感器、避雷器。

(3)10千伏配电装置    选用KYN□—12型铠装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柜(简称中置柜)。

(4)10千伏无功补偿成套装置    选用TBB型装配式并联电容器配干式铁心串联电抗器的成套装置。

电容器选用BAM11/√3—200—1W型;电抗器选用CKSC—324(216) /10—6(4.5)型干式铁芯串联电抗器;放电线圈选用FDGE2—2.5/11/√3—1W型干式放电线圈。

(5)消弧线圈成套装置    接地变兼站用变选用DKSC10—630/10.5—100/0.4型。

消弧线圈选用XHDC—500/10.5型干式消弧线圈,附十一档自动调谐装置。

接地变和消弧线圈选用成套柜式。

(6)氧化锌避雷器    主变中性点拟选用Y1.5W—72/186型瓷外套绝缘的氧化锌避雷器; 10千伏配电装置选用HY5WZ—17/45型有机复合绝缘的氧化锌避雷器。

4.3 电气总平面布置    在本站址条件下,变电站采用半户内布置变电站围墙占地尺寸为59米×36米,占地面积约3.2亩。

变电站布置为南北向布置,主变压器布置在场地西边,110千伏架空由东进,10千伏往南北用电缆沟出线

变电所为半户内布置

变电所大门朝东,主体为一幢两层建筑及地下电缆夹层,南北朝向。

总占地面积5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总体高度12.8米(地下电缆夹层-2.7米)。

电气布置方案叙述如下:    一层南侧为10千伏电容器室(13米×11.3米,层高4.5米)、工具室(6.5米×3.4米,层高4.5米);一层北侧为10千伏高压配电室(10.8米×28.8米,层高4.5米);主变(间隔尺寸为3×10.6米×8.5米)户外布置于10千伏高压配电室西侧,二层为110千伏配电装置室(28.8米×10.8米,层高8.3米)、主控室(13米×7.8米,层高5米)、接地变室(8米×10.2米,层高5米)。

110千伏配电装置采用户内GIS设备,设2进线、3PT、2分段、3出线共10个间隔。

变压器与110千伏间隔之间采用钢芯铝绞线连接。

10千伏配电装置采用GZS1—12形中置式高压开关柜,室内面对面双列布置,全电缆出线

两列开关柜中间设操作通道,开关柜后设维护通道,通道宽段满足相关规程要求。

主变进线10千伏配电装置室内为封闭式母线桥,室外为敞开式桥架。

10千伏电容器与10千伏开关柜之间采用电缆连接,电缆型号为YJV—10—3×240。

10千伏接地变、消弧线圈与10千伏开关柜之间采用电缆连接,电缆型号为YJV—10—3×120。

5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5.1 全所防直击雷保护    本变电站为半户内布置,在主建筑物屋顶设置避雷带保护主建筑物,避雷带引下线需与主接地网连接,另在主建筑物屋顶设两根20米独立避雷针保护主变压器

5.2 过电压保护    为防止雷电侵入波危及设备,在每组110千伏电缆进线处装设一组Y5W1— 100/260氧化锌避雷器,主变中性点装设一组YH1.5W—73/173氧化锌避雷器,10千伏每段母线上装设一组YH5WZ—17/45型避雷器。

5.3 接地    全站敷设一个总的水平接地网,接地采用接地极垂直埋入地下,再用热镀锌扁钢水平敷设。

为减小散流电阻接地采用不等长布置,垂直接地极长度分别为2.5米和3米,并与水平接地体焊接组成复式接地网,要求接地网的接地电阻R≤2000/I的要求。

本站先考虑对主接地网做常规处理,施工完毕后实测,若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设计要求,需采取扩网或打接地深井等措施处理。

二次设备室敷设专用接地铜网,并有不少于四处与主接地网相连,并沿各电缆沟敷设一根辐射型铜排。

参考文献    【1】《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    【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T 5154—2002)    【3】《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    【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    【5】《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规程》(DL/T 5063—199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