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照射(PUVA)与血液病

【摘要】 补骨脂素(psoralen)为补益类中药补骨脂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具有明确抑制肿瘤作用,本文主要对其在血液病方面的应用作一简单综述。

【关键词】 补骨脂素紫外线血液病

补骨脂素又称呋喃香豆素,是中药补骨脂种子中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类杂环化合物,最初由瑞士皮肤病学家Kuske1938年从植物中分离出来,并鉴定了它的光敏活性。国内外一系列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补骨脂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多种实体瘤有抑制作用。Oginsky等学者的研究证实激发补骨脂素光敏反应的波长范围在320~360nm之间。补骨脂素(psoralen)加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光化学疗法亦称PUVA疗法。

1 PUVA的作用机理[1]。

1.1 直接光敏反应 补骨脂素分子中呋喃端4′,5′双键或吡喃酮端3′,4′双键与细胞DNA上的嘧啶碱基5′,6′双键,在暗处形成弱的分子复合物。加用长波紫外线照射后,转变成共价键结合的补骨脂素DNA光加合物。由于补骨脂素与DNA双螺旋形成了链间交联,阻碍了DNA聚合酶沿DNA 链的连续性移动,使DNA聚合酶模板活性丧失,从而抑制了细胞DNA的合成,导致细胞死亡。肿瘤细胞由于调节与生长控制系统障碍而异常增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较多,需要合成大量的核酸以满足其迅速生长的需求,因此DNA含量常常增高,倍体分布异常。由于肿瘤细胞DNA复制的异常变化及含量的增加,使得它对补骨脂素与DNA光加合作用较正常细胞更为敏感。

1.2 间接光敏反应 在有氧的条件下,经长波紫外线照射,补骨脂素呈激发态,把一个活泼的电子转移给氧分子而产生超氧化物超氧化物及单线态氧是细胞毒素,它们可以导致细胞膜结构、DNA和各种酶及蛋白质的损伤。在正常情况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存在于需氧代谢细胞的线粒体内。它具有分解超氧化物、保护细胞作用肿瘤细胞内常缺少这种酶,所以在受到超氧化物作用时,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更为敏感,表现为膜结构、DNA、酶及蛋白质多方面受损。

1.3 补骨脂素受体 Laskin等人在补骨脂素的研究中发现,人和小鼠的多种肿瘤细胞系表面和胞浆内存在着补骨脂素受体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照射后,补骨脂素受体位点形成共价结合,导致受体发生不可逆的烷基化,使细胞代谢障碍。

2 补骨脂素的实验研究。

(1)补骨脂素不仅与DNA结合,引起DNA损伤,zarebska等研究发现,补骨脂素与脂类也可以发生光加成作用,只是需要的浓度更高一些。像脂类一样,补骨脂素也能广泛地影响蛋白质的表达,包括各种粘附因子、细胞因子和受体。(2)John等[2]在8—甲氧基补骨脂素对外周血白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研究中发现,8—甲氧基补骨脂素显著减慢细胞周期,使细胞周期停止并启动细胞凋亡。在他们的实验中,观察到了典型的细胞形态的改变,以及“梯状”DNA电泳和“亚G1”凋亡峰的出现,并提示小剂量8—甲氧基补骨脂素可以诱导分化,加大剂量后,凋亡增加。(3)PUVA对白血病细胞株有显著的灭活作用。 陆泽华[3]等人曾对CML红白病变细胞株(K562)、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ji)进行了半固体细胞定量培养观察。结果表明,PUVA对这三种细胞株均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同时,他们对小鼠脾结节形成单位(CFU—S)进行了观察,发现PUVA对CFU—S的影响较小。这就为PUVA净化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期骨髓中残存的白血病细胞而又较少损伤正常造血干细胞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自体骨髓移植前的体外净化提供了思路,崔小庆等人[4]用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照射对白血病和正常骨髓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Molt—4、Raji、HL—60等白血病细胞对PUVA的敏感性均高于正常骨髓粒系祖细胞,表明 PUVA对白血病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

补骨脂素除了与紫外线照射联合作用(PUVA)外,补骨脂素和其他中药配伍还可诱导白血病细胞细胞凋亡。杨洪涌等人[5]用补骨脂素和其他中药配伍(养正片)发现其能降低L7212小鼠肝、脾、骨髓、外周血等处白血病细胞数,延长模型小鼠生存期、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及其mRNA表达。并可提高Fas的表达水平,诱导L7212白血病小鼠白血病细胞凋亡。另外,补骨脂素对急性白血病有多药耐药逆转作用。蔡宇等[6]在对补骨脂素胶囊对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逆转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补骨脂素在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性中有一定作用,服补骨脂素胶囊后患者外周血P170糖蛋白表达率下降。推测补骨脂素逆转多药耐药机制可能是作用于P170糖蛋白,使其外排泵功能减弱,致使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升高,从而提高化疗疗效。李振波等[7]在探讨中药联合化疗对白血病治疗价值的过程中,发现养正片(成分为补骨脂、人参、黄芪等)能提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及粒单系造血祖细胞数,改善粒系造血功能,促进CFU—GM的增殖,从而达到升高白细胞和提高中性粒细胞,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