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课外预习的习惯

【摘要】小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带着想法进入到课堂,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而预习则是主动思考、探索知识的一种过程,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课外预习习惯,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预习习惯进行了深入探讨。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预习 习惯培养   小学是习惯养成的良好阶段,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基础,而预习学习过程中的开始阶段,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新事物进行了解,是主动求知的过程。

预习效果的好坏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预习习惯、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习新课程前主动预习

一、养成课外预习习惯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并不仅仅是浏览与通读文章,而是一种需要动脑的学习过程,它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学习新的课程。

开展观察、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预习就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在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比如,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对课文进行预习,就要亲自动手解决生词;学生把段落进行标注,对有所感悟的句子进行批注;纵观全文,概括全文大意。

培养学生课外预习习惯,要依赖学生持久的预习实践,教师也要长期关注,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使学生发挥创造力,达到预习效果,在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提高课堂效率   一篇长文章,如果不预习,完全依赖在课堂上解决生词、难理解的段意,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课堂效率也不会提高,而如果花少量时间预习,很多简单的教学内容在预习中解决,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的教学,着重讲解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通过预习,对难懂的地方进行标注,当教师在讲解时候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难理解的地方,使学生课堂听讲指向性更明确。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变“主动”为“被动”,预习中通过积极思考弄明白的问题也会难以忘记,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自主、合作、探究是倡导的学习方式,而探究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疑点,由于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强,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想法,此时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投入到课外读物中,在科普书籍中获得知识,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剩余的课堂时间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传授学生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提高分数,还应该以人文精神为目的,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培养课外预习习惯的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乐于预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学生学习有着驱动性,可以使学习效率从低效变高效。

提高学生的?W习兴趣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首先,教师可以一周开展一次“预习小能手”的评选活动,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竞争意识;还可以轮流让学生预习成果向全班展示,与同学汇报交流。

这些活动都激发了学生预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当教师发现学生预习的态度认真时,要不吝表扬,用语言激励学生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使学生在充满关怀的鼓励下,增强自信心。

最后,适当的奖励,对于预习完成良好或者有进步的学生教师都可以给一些“小星星”之类的奖励,当星星累积都一定量,可以发一些小奖品,适当的奖励同样可以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教师调动智慧与激情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获得认可时,心理会产生满足感,形成喜悦的心情,并且向更深层次发展。

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些同学因为提前对文章思考了,教师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加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都会在课堂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

所以,教师要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我探索,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位同学拥有不气馁,探索知识的想法,鼓舞学生主动预习

(三)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   由于小学生没有足够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学生预习方法指导就尤为重要,关系到预习结果的成败。

教师设计好预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做到有针对性的预习

教师一定要结合相关学习内容,认真研读,提出有价值的预习目标,最重要的是教师布置的内容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思考”、“解决”这一流程进行学习

“方法比知识重要”,学生预习应该从“看”,“画”,“查”,“记”这四个方面:“看”,通读全文,掌握文章整体内容;“画”,一边读,一边思考,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标注;“查”,查找工具书,将查得的结果反复记忆;“记”,是指用笔记,一方面是记下课文中的新知识点,另一方面记下预习中的难点。

预习中解决了一些问题,在课堂上着重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采用科学的预习方法,将预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只要教师重视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并采取多种形式的方式培养学生学生预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坚持不懈的进行课外预习   良好的课外预习习惯是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而这一习惯需要家长与教师结合起来,从点滴抓起。

家长的配合是课外学习重要的一部分,家长在课外时间进行督促,教师在学校进行引导,会很容易养成预习习惯

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

学生一旦掌握预习方法,就会处于“领先”阶段,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只要通过坚持不懈的预习,家长与教师的力量相结合,学生预习水平会不断提高习惯也会很容易养成

三、结语   好习惯的形成会为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课外预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当学生有了预习兴趣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并且长期坚持不懈的进行预习实践,使养成教育变成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郭玉兰.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