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为师|以人为本已病为师

Tourette Syndrome,中文译成“妥瑞氏症”,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运动疾病。

患者会间歇性突然出现短暂的、不自主的小动作或声音,如甩头、耸肩、皱眉、眨眼,甚至摸鼻子和触碰�人等,又或是咳嗽、清喉咙和发出怪叫声,等等。

你能想象这样的一个人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自信而从容、幽默而生动地讲课吗?你能想象这样的一个人能够成为最受学生青睐的老师,并荣膺美国乔治亚州年度最佳新教师吗?《教室前的讲桌》(Front of the Class)一书用传记的方式,为我们倾情叙述了作者,一位妥瑞氏症患者――布莱德•科恩感人至深的成长故事。

布莱德•科恩8岁时被确诊患有“妥瑞氏症”,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常因发出奇怪的声音和制造小动作而遭受老师的歧视和挖苦、同学的欺负和排斥,以及不了解的陌生人的白眼和孤立,甚至还有人建议母亲带他去教堂“驱魔”……小小年纪,就要在身体上经受病痛的折磨,在心理上接受父母离异的现实。

布莱德一路成长,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从校园到职场,他要有比�人多百倍的坚定决心、千倍的积极态度和万倍的乐观精神,去克服病痛给他带来的种种困难。

在大学毕业求职时,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布莱德更是尝尽了失败的滋味。

他曾焦灼难耐地等待,苦苦守候在电话机旁;他曾将愤怒的拳头挥向汽车方向盘,以疏泄心头的委屈与痛苦;他曾打电话向母亲平静地述说自己求职路上的坎坷经历,但他一直乐观。

怀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永不放弃追求梦想的信念,在经历了24次求职失败之后,布莱德终于得到一份梦寐以求的理想工作:做一名小学二年级的老师

他以他的信念,他的智慧,他的勇气,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同时也收获了一份美丽的爱情,并且拥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本书多次出现的同一个主题就是“以病痛为师、为友”。

在求职失落彷徨的时候,布莱德的继母对他说了一句话,给他极大的触动――“因为妥瑞氏症,才让你具有当老师的特质”。

布莱德曾说:“我最好最严格的老师,就是妥瑞氏症

”从小深受妥瑞氏症困扰的布莱德•科恩为何会把此病视为自己的老师呢?为什么正是这个病,使他具备了当老师的特质呢?   要回答以上的问题,要厘清当老师的特质是什么?作为一名妥瑞氏症患者,布莱德•科恩又是如何体现这些特质的?   一、好老师需要强烈的责任感   布莱德•科恩,这样一个患有妥瑞氏症的病人,为什么一心要当老师,而且是小学老师呢?布莱德的家庭条件良好,虽然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他和弟弟跟随母亲生活,但是父亲一直关心着他的成长。

大学毕业,他也和父亲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在他面试屡屡受挫的时候,父亲向他发出了召唤,希望他来自己的家族企业工作,哪怕从基层做起,以便未来可以继承他的产业。

所以,布莱德并不是为生计所迫一定要去谋求一份工作,也不一定要选择教师这个必须把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极具挑战性的职业。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答案在布莱德第25次面试,也就是最后录用他的山景小学,和校长的对话中揭示。

校长问他:“你为什么想当老师?是因为你遇到了对你影响很大的好老师吗?”布莱德回答道:“我遇到了一位很好的校长,至于老师,我不想和他们一样。

”这和布莱德在小学阶段的成长经历有关。

当8岁的布莱德发病后,因为他发出的怪叫声常常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他几经转学,最后被束手无策的老师罚站在角落,甚至被送至校长办公室。

而这位校长的举动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校长见到奇怪的小布莱德,平静地说:“下午学校有场音乐会,你去听吧。

”小布莱德说:“我不能去,我会毁了音乐会。

校长说:“我要你去。

”音乐会上,小布莱德频频发出的声音引人侧目。

音乐会结束后,校长走上台,问大家:“你们听到什么别的声音么?”所有的孩子都望向小布莱德

校长请小布莱德上台。

“你为什么要发出怪声?”校长问。

布莱德拿着话筒,面对着全校同学,一边发着怪声,抽动着脖子,一边说:“我和大家一样不喜欢我发出的声音。

可是,我不能控制,我有妥瑞氏症

校长说:“那你准备怎么办?”小布莱德说:“这种病现在没药可治。

我想和大家一样。

校长说:“好吧,你和大家没什么不一样。

”   校长的做法,犹如一只大手拨开了乌云,给小布莱德阴郁的学生生涯照进了一缕阳光,他终于可以被大家理解和接受了。

布莱德知道,他是幸运的。

和他一样患有各种疾病的孩子,或者被视为问题学生孩子,他们是否能如他一般幸运,遇到那么善解人意、充满智慧的好校长呢?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立志要当一名小学老师

而这才是他屡屡碰壁,又越挫越勇的持久动力所在。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布莱德最后的成功,要感谢他的疾病,没有妥瑞氏症,就没有他的今天。

二、好老师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有原则地接纳学生的缺点   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

所以,教师教学成功的前提是读懂学生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正是在于他所面对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的独特,那么的与众不同。

而一名好教师,需要用心发掘每个学生的特质,能帮助学生发挥优势,又能因势利导地转变学生的弱势。

汤姆士被认为是一个问题学生

他没有任何的疾病和缺陷,但被老师认为是个调皮的、难以管束的“坏孩子”。

布莱德对教室经过一番精心的布置后,站在门口迎接自己的学生时,在一片片“老师好”的友善招呼声中,他听到了一个刺耳的声音――“怪胎”,这个声音就来自汤姆士。

于是,布莱德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学生

课堂上,当别的孩子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课时,汤姆士却擅自离开座位。

布莱德立刻批评了他的行为,并约束他不能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随意离开座位和教室。

问题学生不是一两次苦口婆心的劝告就能有根本性改变的。

一次,布莱德发现汤姆士在厕所的门上乱涂乱画。

布莱德首先严肃地要求他把门上的字迹清理干净,随后顺带说了一句:“你拼字拼得不错。

”在批评学生错误行为的同时,布莱德发现了他身上闪光的地方――有较强的拼字能力,这正是汤姆士的独特之处。

一天,放学后布莱德汤姆士单独留下来,辅导他阅读。

汤姆士的多动、不守规矩,使他无法静下心来认真阅读。

布莱德问他:“你喜欢阅读吗?”汤姆士说:“不喜欢。

布莱德说:“我也不喜欢。

”“你是老师啊,怎么会不喜欢?”汤姆士很不解。

布莱德抓住他的好奇和疑问,进一步说:“我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因为我有妥瑞氏症,它让我没有办法好好阅读。

”此时的汤姆士仍然对妥瑞氏症没有切身的体会,布莱德借机和汤姆士做了个小游戏,由他扮演妥瑞氏症出现在汤姆士的朗读过程中。

布莱德一次一次突然发出叫声,或者挠动汤姆士身上的肌肉,一次又一次打断了汤姆士的朗读。

汤姆士终于知道,和老师比,他的阅读是容易的,老师可以实现阅读,他更可以做到。

慢慢地,他适应了老师扮演的“妥瑞氏症”,阅读渐入佳境,自如而流畅。

从此以后,汤姆士成了一个很棒的学生,甚至在布莱德的优秀教师颁奖典礼上语出惊人。

在教育汤姆士这个案例中,似乎妥瑞氏症帮了布莱德一个大忙。

事实上,这体现了布莱德学生的理解。

理解首先是在对学生缺点的接纳,这种接纳不是盲目的,没有原则的。

有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一味地夸奖、鼓励,无视学生的缺点,这样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教学秩序首先是要有原则、有约束力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更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养成良好的秩序感,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其次,布莱德又循循善诱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巧妙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体现了布莱德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独特的教学艺术。

三、好老师善于驾驭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主要来自于课堂

教师优秀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在正式成为山景小学的老师之前,立志从教的布莱德在大学时曾经有过实习经验,他尤其了解二年级小学生的特点。

例如利用“错导法”进行地理课的教学,会使得整个课堂生动、有趣。

一次,在加油站布莱德偶遇了卡车司机南希,在与她的简单对话中他获得灵感,设计并组织了一堂别致的地理课。

这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二年级的小学生认识美国的州及对应的城市。

布莱德戴上一顶可爱的工作帽,把自己装扮成司机,设计的情境是跟着南希的大卡车游美国。

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说到美国的地名时,布莱德故意说错,学生们在下面大声纠正,有集体回答,也有个别学生举手发言。

这一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强化并巩固了知识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一般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如果到了高年级,使用不当,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可能会影响教师的权威性,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布莱德充分了解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得课堂教学富有生机与活力。

如此生动有趣的课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布莱德需要做的事情是得到学生接纳

接纳他的前提就是要接纳他的病――妥瑞氏症

他是如何做的呢?这里他有效地运用了悬念法。

悬念法是以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的教学法。

布莱德每说一两句话就会不自主地发出怪叫声,他毫不讳言,在第一堂课的开场白上,开门见山地和学生谈起自己的病。

“可能你们已经听说过我有妥瑞氏症,对于这个病,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

”误解,源自于不理解,要解除误解,就需要沟通理解。

孩子是充满好奇的,他们提的问题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甚至流露出对布莱德的关心和同情。

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就是师生情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最后当有一个孩子问:“老师,你和我们一样,什么都能做么?”布莱德回答:“能的,只有一样不能。

”这个回答无疑就是一个吊起学生胃口的悬念,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思考。

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们想不出来,布莱德一直卖关子就是不肯说,融洽的课堂氛围已经逐步营造,孩子们开始亲近这个会发出怪叫声的可爱的老师

答案居然是“不能玩捉迷藏”,令所有的孩子捧腹,课堂气氛达到最高潮,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彻底打消了。

只有被学生接纳,布莱德才能展开正常的课堂教学。

学生们已经接纳老师,也接纳老师的病,习惯了课堂上的怪叫声,丝毫不影响听课、看书、画画、做手工,一切都变得和谐而自然。

四、好教师能教会学生透过表象看待事物   布莱德从小想要证明的一点,或者说想要让人们知道的一点就是,他和大家没有什么两样。

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也做到了。

对待学生,他也坚持用平等的、无差别的眼光。

汤姆士,他能从这个孩子多动、淘气、叛逆的性格中,看到他其实很正常,而不是别的老师评价的那样“有问题”。

对可爱的小女孩林达,他既怜爱,又不特殊化。

这个总是带着灿烂微笑、最喜欢上布莱德课的小女孩,是个癌症患者,因为化疗,头发日渐稀少。

布莱德一方面默默关心着她,另一方面却仍然把她视为一个普通孩子,并没有对她特殊照顾。

林达病情恶化而不能来学校时,他在课堂上组织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方式为她送上鼓励和祝福。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如何用自己的精神和世界观去影响自己的学生

比如前面提到的开场白,布莱德的目的是想告诉孩子们,妥瑞氏症患者没有什么特别,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甚至是获得爱情。

推而广之,他用自己的病,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看待其他事物,包括疾病、残缺、人种等,都应该保持平等公正的视角,学会接纳,学会理解。

这一点他也做到了。

布莱德被评为州年度最佳新教师,在学校为他举办的颁奖仪式上,他说:“我要感谢我的小学校长,感谢山景小学所有的同事和小学生们,尤其要感谢妥瑞氏症

大家一定会奇怪,我为什么要感谢这个病症呢?”话音未落,像在课堂上一样,一个黑人小男孩高高举起了小手,说:“因为它让你学会了继续生活。

”又一个孩子举手说:“因为它让你学会了跨越障碍。

汤姆士举着手自信地说:“因为你战胜了它。

”   布莱德将“妥瑞氏症”,这个目前无药可救的疾病,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就如同你我呼吸、吃饭一样,并且与病为友,以病为师,实践着人生的梦想,并且激励着更多的人。

《教室前的讲桌》(《Front of the Class》)一书是真人布莱德的自传作品,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How Tourette Syndrome Made Me the Teacher I Never Had(《妥瑞氏症如何使我成为一名好老师》),很好地揭示了故事的主题:以病为师,其实就是以自己为师,每个人最好的老师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正如美国乔治亚州参议员约翰尼•艾萨克森(Johnny Isakson)对本书的评价一样,“布拉德•科恩将妥瑞氏症变成了有利条件,将他的生活变成了鼓舞人心的传奇。

”      (《教室前的讲桌:妥瑞氏症如何使我成为一位好老师》(Front of the Class:How Tourette Syndrome Made Me the Teacher I Never Had),作者:Brad Cohen,Lisa Wysocky,出版社:St. Martin ,200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张瑞芳)。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