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厂―矿―队”三级专业化管理体系实施概况

摘要:面对油田生产经营形势日益严峻、用工成本逐年增高等不利因素,第七采油厂打破原有管理模式的业务分散、效率不高等对提升企业发展质效的禁锢,创新实施专业化管理,构建起“厂—矿—队”三级专业化管理体系。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分析;专业化管理体系;背景   中图分类号:F406.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自逐步建立“厂—矿—队”三级专业化管理体系以来,第七采油厂组织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整体用工效率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科学高效管理质量和效益有效提升

为此,笔者就这一体系实施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实施背景   1.面对成本下行的严峻压力,用工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国际油价大幅震荡、持续走低,石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效益下滑带来的机构规模、用工总量、薪酬结构等长期被高油价掩盖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迫切地需要通过推进劳动组织优化和管控模式改革,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2.面对提质提效的要求,生产管理效率亟需提升   推行专业化管理前,许多业务如注水井洗井、管焊等,大多分散在各矿(大队)级单位,由各单位自行开展,业务分散,业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不同单位、不同时段忙闲不均,难以做到科学合理统筹调配,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更难以形成大规模协同作战。

同时,在传统管理模式中,生产组织大多以矿、队、站、间为单位,车辆、手持设备等自动化辅助设备少,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员工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休息休假难以保证,急需通过增加设备投入、提高自动化程度,提升管理效率

3.面对提升用工管理要求,结构性冗缺员矛盾亟需解决   2010年末,全厂共管理水井4589口,2016年,油水井增长到6715口,与2010年对比,新增油水井2126口,同时,2011—2016年期间新建站库8座。

随着产能规模不断扩大,用工需求进一步增加。

为降低用工成本,油田补充用工逐年减少,劳务外包规模逐年压缩,新增用工只能通过内部挖潜解决。

同时,在企业内部,后线超员、前线缺员的结构性冗缺员矛盾进一步凸显,人员结构急需进行优化调整。

二、实施简述   坚持以“发挥业务规模优势、提高管理规模效益”为目标,在不增加大队、小队编制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拓宽业务领域,对注水井洗井、管焊、特车运行、集中加油、车辆修保、道路养护、修旧利废、通勤连运、物资一体化和食材配送等10项业务推行专业化管理,由厂或厂授权相关单位进行集中管理

坚持以“调用机动灵活、运行安全高效”为目标,在不增加小队级编制的前提下,通过整合相关业务、做强传统业务的方式,对井站维修、油井清防蜡、低压电路维修、地质技术管理、油田保卫和油水井测试等6项业务推行矿级专业化管理,分别在采油矿(作业区)集中管理

坚持以“优化运行方式、提升操作能力”为目标,通过构建不同类型管理单元的方式,在采油队、联合站和作业队等前线基层队推行专业化管理工作,基层站队生产单元的操作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按照“业务集中管理、设备统一调派、人员精干高效”的管理理念,坚持顶层设计、依靠群众首创、优化模式模板、突出效率效益,以厂为服务管理中心、矿为生产指挥中心、小队为基本生产单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分类研究、试点先行、总结完善、逐步推广,对厂、矿、队三个层面的19项业务推行专业化管理,通过整合资源、增加设备配备、构建工效挂钩机制等建立“四个规范、四个统一”的配套保障机制,初步构建起了点线面互相结合支撑的三级专业化管理网络,使各项业务运转更加高效,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管理成本有效降低,部分业?铡靶《?全、多而杂、有而不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三、实施效果   与“十一五”末相比,采油队日常巡检效率提高53%,日常维护效率提高40%,人均管井数提高1.5口,管井能力提高21%。

全厂洗井效率提高25%,道路养护效率比“十一五”末提高4倍,故障井数减少17%,作业井数减少18.8%,油井时率提高0.5%,蜡卡井数减少43井次、年少影响产量690吨。

1.管理效果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借助三级专业化管理提升运行效率

打破原有管理模式,简化原有管理程序,进行业务拆分或重组,创建便捷高效专业化运行模式,实现业务专业化和轻量化。

二是创新管控模式,借助新技术应用提升工作效率

转变原有以员工管理为主体、多岗位协调配合的管理模式,扩大自动化、信息化应用范围,规范标准化配备标准,加大机械化设备投用力度,减轻员工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实现专人干专活,有效提升员工工作效率

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借助配套考核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专业化推进过程中,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健全完善模拟市场管理、甲乙方监督管理、全员绩效考核、全要素量化考核等激励机制,实现工效挂钩、多劳多得,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2.经济效果   与“十一五”末相比,在油水井增加2126口、站库增加8座的情况下,单井综合用工由1.23人/口降低至0.86人/口,降幅为30%。

直接压缩减少用工201人,年节约人工成本2874.3万元。

累计节约人工成本13463.45万元。

作者简介:史友江(1971—),男,成人大学文化,工程师,现就职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人事(组织)部,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