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什么荷_曲径风荷

李占卿,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岳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主要参展作品:   《午后的门球赛》入选 “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长廊》获 “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术馆),并于1996年入选“现代中国美术展”在日本巡回展出;   《红土坡上的绿色之一》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中国美术馆);   《红土坡上的绿色之二》入选“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红土坡上的绿色之五》入选“‘艺术湖南’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朵朵葵花向太阳》入选“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碎片NO.2》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作品展精选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碎片NO.3》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广东美术馆)。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团湖天下莲。

”团湖公园成立于1998年,占地7700亩,其中荷花面积5000亩,是洞庭湖多年淤积变迁而成的“湖中湖”,是目前亚洲已知的最大的天然荷花景区。

登楼抒怀,临桥览胜,绿岛小憩,团湖赏荷(采莲)是岳阳旅游的一大特色。

画家李占卿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岳阳人,自然对其美景有独特的艺术感受,这次发表的六幅作品就是他近年来创作的团湖美景系列作品中的精品。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李占卿先生近几年坚持下乡写生,尤其钟爱画荷,这与他早年在湖区的生活经历有关。

荷花是中国画常见的绘画题材,用油画形式表现荷花有一定的难度。

当画者面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时,会显得有些无措,美景如同明信片一样,如何表现出它的独特之美这就非要画者拿出大智大勇不可!   笔者以为李占卿先生的荷花系列作品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色:      画面的宁静、淡雅之美:   这个特点可以分别从色彩、构成与画家气质素养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元代诗人吴师道在他的《莲藕花叶图》中这样描绘荷花“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

从色彩上分析,红、绿、白等色彩相对比较鲜艳,画家在画荷花时大胆地将色彩纯度降调,用了一些相对比较高调的冷灰色表现荷花的别样美,单纯和谐的灰色调恰当地表现出团湖荷花的美丽,显得淡怡、宁静。

这种无声胜有声、无色胜有色的效果使我不由想起米芾的水墨山水画,浓淡不同的墨色在晕化效果下表现出烟云变幻的自然景象。

江南美景不同于北方的名山大川高峻,而多为平常景观,隐隐约约的小桥、远山、丛树、平和淡荡的湖面,水中荷叶婀娜多姿,曲径蜿蜒……画家在表现时似乎如此不经意的、平常的,一抹淡迹,如此悠然,笔致细腻温软,几乎淡尽了一切火气。

从构成结构来看,画家破费心思,看似简单,其实隐藏了画家的构成意识。

大家都知道在画面构成上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

如何做到言简意赅是件不容易的事。

我们从李占卿先生的荷花系列作品中不难发现,画家将构成简化,用一些直线将画面上下左右切割,使画面分段,画面显得更为稳定安静。

元代大画家倪瓒就喜欢采用这种分段式构成的方法,使画面显得空旷阔远。

画家的气质和素养来看,也能体现这一特点。

李占卿先生出生于革命家庭,长期工作在文艺战线,现在又任教于高等美术院校,这都造就其儒雅、平和的艺术气质。

郭若虚在论述人品与绘画的关系时,曾在《图画见闻志》卷一《气韵非师》中谈道:“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迹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

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矣。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修养,其作品的气韵、意境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因此,要成为杰出的画家,画外功夫必不可少。

画家儒雅、平和的气质也就使他的画面中无不流露出一种平淡、天真之美

意象之美   “象”是指具体的物象,万物中人、山水、河流、草木、禽兽等具体可感的物象。

“意”是指艺术家通过画面虚幻的景象来传达艺术家对客观景象的认知与理解。

阮籍曾论“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当画家面对“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

双影共分红。

”的美景时,如果只是客观地再现荷花之真,那就显得有些局限,因为画家更多是缘景生情。

笔者观赏李占卿先生的荷花系列作品时,看到的不仅仅是团湖的荷花,更多是画家荷花美景艺术理解。

画家笔下的荷花只是他表现主观感受的形式符号。

画面中那些晶莹闪烁的荷花、荷叶在朦胧的灰色调中似乎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正如王国维在意境论中提出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也就是说画家在面对荷花美景时有时会随着四时不同、四季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也就是说画家在观照客观景象时会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画面的景象上面,而被描绘的景象也就带有自己的情感。

王国维在“有我之境”中的一首诗中所言“泪眼看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花不是有生命的物象,但是画家却让荷花带上画家的情绪。

此时的观照是画家的一种“自我的观照”,此时画家笔墨表现的山水,不是笔不是墨,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自我,是艺术家的理想世界。

实际上花还是花,人还是人,并没有什么改变。

正如陶渊明诗中所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实南山还是南山,采菊人还是采菊人,以物观物,故不知物为何物,人为何人。

这里所说就是艺术作品往往会流露出艺术家某种情绪体验,但任何情绪体验都不能同人的生理感官和功利之心相联系,否则艺术就不是真艺术,就如康德所说的纯粹的审美感受,达到一种“澄怀观道”的状态,只有“身与竹化,我为草虫”才能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真知,得到愉悦,从而领悟艺术、人生、宇宙的真谛。

笔者从李占卿先生的荷花系列作品中体会到一种“清清不染淤泥水,我与荷花同日生”的坦荡之境,笔者衷心希望每一位画家都能将这一份纯净之美永久地栖居在自己的作品中,最后祝李占卿先生的油画艺术之树长青长绿!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