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碑【杨衢云无名碑下的英雄】

杨衢云简介      (1861年-1901年1月10日),名飞鸿,字肇春,别号衢云,福建海澄(今厦门)人。

在广东东莞出生,中国近代革命家,1890年于香港创立最早的革命组织辅仁文社,并为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负责策划广州起义

已故的历史学家唐德刚曾如此评价杨衢云:“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

杨衢云是最早领导革命香港人,为兴中会首任会长,但至今他在跑马地的墓碑上,仍只刻着编号“6348”,却没有名字。

提倡反清 成立辅仁文社      杨衢云幼从父读,1874年入香港一家英国海军船厂学习机械,因失慎而断去右手中间三指,于是转学英文,考试常名列前茅。

1880年毕业后,任香港圣约瑟书院教员,后改就香港招商局船务书记长,1884年转任英商新沙洋行副经理。

少年时期即行侠好义,关心时事,对同胞屡遭腐朽清政府的压迫和帝国主义的欺凌愤愤不平,头脑中逐渐萌发了民族革命思想。

1887年,杨衢云结识了香港域多利书院(后改称皇仁书院)学生谢缵泰,并引为知己,结盟兄弟。

1890年杨与谢缵泰联络爱国青年陈芬、周超岳、黄国谕、罗文玉、刘燕宾等,开始在香港酝酿成立“辅仁文社”,提倡反清运动。

1892年2月13日,辅仁文社香港正式成立,社员16人,杨衢云被选为社长。

1892年秋,杨衢云经尤列的介绍与孙中山先生相识。

他们一见如故,常在一起抵掌畅谈救国大计,以至通宵达旦。

那时,两人的政治主张尚未定型,但都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目标。

杨首倡孙、杨两派合作,提议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团体,与辅仁文社共策进行,孙表示赞同。

翌年冬,孙与尤列、陆皓东、郑土良等8人在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风轩集会,并根据杨的主张,提议成立团体,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

与会者均表赞同,但不及制定会名,亦未形成长具体组织。

杨由于居住香港,未能到会。

次日,尤列香港,向杨报告会议情况,杨亦称好。

两派联合 兴中会应运而生      1894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

惨败,极大地震动了杨衢云、孙中山革命者,空前的民族危机促使他们加速了两派联合和发动反清武装起义的步伐。

是年冬,孙在檀香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于1895年1月下旬抵达香港杨衢云便与孙中山等人筹商两派联合,共组革命团体。

2月,香港兴中会总部在孙、杨两派联合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杨率谢缵泰、周超岳等部分辅仁文社成员加入,并取消辅仁文社

此后,兴中会着手准备广州武装起义

兴中会主要成员于10月10日举行会议,杨衢云被推举为会长起义成功后临时政府总统。

原定于10月26日举行武装起义,不料起义前两日因事泄而受清政府的镇压,起义未及发动即遭失败,孙、杨等人被迫外逃避难。

11月13日,杨离港前往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后去往南非。

杨衢云到南非后,便在当地华侨中宣传革命,努力发展同志。

1897年,他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和彼得马里茨堡建立兴中会分会。

1897年12月至1898年3月间,杨在返回香港的途中,又在海峡殖民地等处建立兴中会分会,并与当地的反清秘密团体建立了联系。

1898年3月21日,杨衢云全家抵达日本横滨,以教授华侨子弟英语为生。

他还经常派使者带宣传品和其他革命密件回国宣传革命,又把许多革命刊物邮寄给新加坡等地的革命党人。

退位让贤将生死置之度外   1899年11月,孙中山指示陈少白、毕永年、宫崎寅藏等人邀请哥老会、三合会首领集于香港,成立兴汉会,会上推举孙中山会长

会后,孙以不宜两个会、两个会长并存为由,请杨辞去兴中会会长职。

杨当即表示拥护孙中山领导,说:“为了有利于事业,我一向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更不用说我的职务了”。

1900年1月,杨从日本到达香港,经与谢缵泰商量,正式提辞职书,辞去兴中会会长,荐孙自代。

辞职后,杨仍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每日去兴中会香港的机关《中国日报》社工作,凡筹备起义的事,无论大小,均奔走不倦。

1900年,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爆发了。

孙中山决定把握有利时机,加紧在广东策划第二次武装起义,并亲自前往台北取得联系,获得借给武器、人员和军费的承诺;杨衢云留在香港,负责统揽各项准备工作。

10月8日,惠州起义爆发。

起初,起义军大败清军,令清朝官员大为惊慌,急忙派人到香港面见杨衢云,提出优厚的条件“和议”,许诺革命党首领只要归降朝廷,将授以官职,并准带军队5000人,给遣散费若干万。

杨衢云主张接受,认为此后从事革命活动有所凭借,遭到孙中山、陈少白等人的坚决反对。

和议未果,却使清军赢得了调整部署兵力的时间。

惠州起义由于错失战机,最后归于失败。

惠州起义失败后,史坚如被捕,供出杨衢云为本案主谋。

德寿悬赏三万大洋,发誓要“割羊(杨)头”,取他的首级。

同志们劝他出洋避祸,杨衢云处险不惊、临危不惧:“人之死者,天命也。

抑吾人行革命,亦久置生死于度外矣!”   他不愿为逃避清廷鹰犬的追缉,而过居无定所、四处藏匿的日子,表示宁可继续在港教书“授徒以养妻子”,也“不忍虚糜公款”,在逃亡路上耗费革命经费。

1901年元月10日午后6时许,清廷派遣的杀手,获知杨衢云住在香港中环结志街52号设馆教学,便悄然前往,实施突然袭击。

杨衢云堂弟杨拔凡撰写的《杨衢云生平家世》描述,时杨衢云在寓内备课,楼梯的半楼门未上锁,仅用绳索缚缠。

凶手割断门绳登楼,冲入室内,举枪直发。

未加防备的杨衢云,急拿案上的厚英文字典挡阻,一发子弹穿透字典,贯入其前额后穿出撞射墙角。

杨衢云擎身边的自卫手枪欲反击时,已有另二发子弹射入其胸膛。

自小习武、体质强壮的杨衢云,竟然不用家人搀扶,强行起身,步下楼梯,乘竹轿往医院救治。

因伤情过重,失血太多,溘然长逝,年仅40岁,葬于跑马地香港坟场。

为免坟地被破坏,墓碑上只有编号6348,连他的名字都没有。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