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杂志,半个世纪的记忆】 童年的记忆作文

1954年,新疆一份全新的反映青年活动的刊物《新疆青年报》诞生了,从此,新疆青年运动的痕迹有了一个历史的见证人,他是新疆青年发展史一个完整的记录,曾影响了几代新疆青年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

500期,50余载的历史       《新疆青年报》就是今天《新疆青年》和《新晨杂志的前身,她始创于1954年5月4日,是出版维、汉两种文体的报纸,四开纸周报,1959年1月改为周三报。

由于当时国内刚刚解放,国民识字尚待普及,编辑稿件主要是以当时的形势为主,号召和激发青年的思想觉悟。

发行范围也局限于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集体,公费为广大青年订阅。

1961年2月,因国家经济困难,压缩经费而停办。

新疆青年杂志创刊于1964年1月,以维汉两种文字出版,均为月刊,32开本。

1965年改为半月刊,这个时期杂志的读者对象不断扩大,除了城市行政、企事业单位外,还注重农村团干部,回乡知识青年及农村小学教师的订阅。

1967年2月,因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新疆青年杂志再度停刊。

1975年3月,《新疆青年》复刊。

1978年1月,改为16开本,月刊。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新疆青年》同全国的青年杂志一样经历了最辉煌的时期,1985年《新疆青年》荣获“全国十佳青年期刊”称号。

1993年根据青年杂志发展的需要,汉文《新疆青年》更名为《新晨》,1994年1月正式出版《新晨》,2009年1月《新晨》迎来了第500期。

50年间,《新疆青年》、《新晨》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而创刊,随着三年灾害和文化大革命而中断,随着改革开放而辉煌,她的历史,就是新疆青年运动史的折射和见证。

杂志辉煌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了祖国大地,万业复苏、百废待兴,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的时代背景为《新疆青年杂志编辑、出版、发行开辟了新的天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新疆青年》同全国的其他青年期刊一样,在栏目的设置和稿件的编辑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专门开设了“学习讲座”等专栏,主要讲解古现代文学知识等内容。

全新的办刊模式,让如饥似渴的青年找到了精神食粮,很快这些栏目成了青年学习提高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有很多的读者来信讲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并对栏目的内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针对新疆特殊的地域背景,《新疆青年》开辟的“文化学习”栏目,讲解和叙述了新疆特殊的人文地理文化,广受青年人的好评。

新疆青年杂志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

新疆青年》的发行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黑龙江、河南、四川的订阅量也达到了相当的数量,在上海等地的邮政局都可以看到《新疆青年》的影子。

杂志在业界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1985年团中央作出决定:全国的青年期刊年会由新疆青年杂志社承办。

在那个年代,全国级别的会议放在新疆召开是很少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并拨发专款筹备这次会议,会议如期召开。

新疆青年杂志社就杂志办刊经验作了专题发言,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源潮在这次大会上对《新疆青年杂志办刊特色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胡耀邦新疆青年题词       198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出访归来,顺道在新疆作短暂的调研。

胡耀邦新疆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新疆青年有着深厚的感情。

“能不能让总书记新疆青年写几句话啊?”编辑部的同志们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

“是啊,勉励新疆青年”、“这可是新疆青年的期盼啊!”大家七嘴八舌地在编辑部里议论开来。

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要让总书记提几句勉励新疆青年的话。

自治区团委领导也同意了编辑们的意见。

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怎么样将新疆青年的心声传递到总书记那里呢?    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给总书记写信,很快编辑们写了一封短信,内容如下:      尊敬的耀邦同志:    您出访归来,辛苦了,特向您问好。

目前,自治区二百多万各族青年,正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振兴中华,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新新疆而发奋努力。

值此您在新疆作短暂停留的时刻,我们《新疆青年杂志社的全体同志,恳请您为新疆青年写几句话,以勉励各族青年为边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我们殷切的盼望。

敬礼   《新疆青年杂志社全体同志   一九八三年五月十六日       时间在一天天的过去,眼看着离总书记离开新疆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可让编辑们着急坏了,大家开始忙着找关系,最后杂志社的领导找到了时任自治区党委秘书长的梁国英,通过梁国英很快编辑们的信件到了总书记的手里。

1983年5月20日,胡耀邦为200万新疆青年写下了勉励的话:“希望新疆各族青年:亲密团结,共同进步,争当热爱祖国、建设边疆的先锋!”    当天在乌鲁木齐举行的干部大会上胡耀邦同志肯定了新疆青年的工作成绩,并勉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各族干部加强团结,乘胜前进,把工作搞得更好。

总书记的题词对新疆青年是一个激励,也给了新疆青年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莫大的鼓励。

转型期的探索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青年杂志的发展开始步入了一个倒退的局面,《新疆青年》也不例外,1993年《新疆青年》更名为《新晨》,由原来的体制内办刊模式向市场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新晨》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徘徊期,发行量也维持在一个低数量的时期。

2002年经过多年的探索,《新晨》调整定位。

新晨》的读者是全疆各基层组织的青年群体,今天的新疆青年,面临的不再是物质的贫乏,也不是精神上的贫困,所以如何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为广大的读者奉献上精致的精神食粮是对办刊人的要求。

拒绝平庸拒绝媚俗,是新疆青年办刊人的坚定信念。

2003年《新晨杂志改变了定位,以一种全新的式样走进了各级团组织,走进了青年的心中。

青年的需求是多元的,作为拥有庞大读者群体的一本青年杂志,有责任为满足青年的精神需求做一些事情。

在办好杂志的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符合青年特点、青年人感兴趣的活动。

千禧年的第一天,《新晨》在乌鲁木齐承办了第一场100对新人参加的集体婚礼,在广大青年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是在“青年群体”中倡导新观念、移风易俗的一次尝试。

紧接着又连续搞了多次“青年集体婚礼”,按照季节和形势都选定一个主题,如围绕环保、励志、挑战极限、慈善活动等。

2003年举办的以挑战极限为主题的“珠峰下的婚礼”广受青年的欢迎,这个活动也获团中央优秀活动奖。

2006年底,《新晨》与自治区团委青年网络影视中心推出了每年邀请中国文化名人来疆为新疆青年传播先进文化的策划。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无疑是最火的一个,易中天新疆走出去的文化名人,他的很多作品广受年轻人的追捧,在年轻人中兴起了一股关注历史的热潮。

2007年6月25日,易中天新疆大学作了一场“读书与人生”的演讲,在广大青年中反响热烈。

易中天先生专门给《新晨》题词:新作开新面,晨树沐晨风。

新晨》也实现了办刊与推广传统文化的提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