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方法选择临床典型病例,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原因、现状,提出解决办法。

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内素。

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预防措施,确保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单方或复方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肌肉和静脉推注的灭菌制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

近年来, 中药注射剂我院临床上广泛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不断增加。

本人通过对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 以期研究防范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我院06年、07年、08年三年中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数不断增加,其中06年为9例,07年为13例,08年为18例,分别占到全年不良反应病例的20.2%,27.4%,32.5%。

为此我院在09年度专门成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本人参与其中。

通过调取这三年的病房病例及门诊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这三年中我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品种共有13个,都是以静脉滴注为主,其中多次发生不良反应的有细辛脑、清开灵、醒脑静、炎琥宁、参麦、冠心宁、血栓通,葛根素、热毒宁等品种。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瘙痒、皮疹、口干心慌、失眠胸闷、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口唇发绀恶心呕吐(1)等。

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不合理用药2.稀释剂选择不当 3.联合用药 4.超剂量用药 5.个体差异,过敏体质 6.静脉滴速过快7.药品质量问题。

通过三年病例的分析,我们对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初步认识,也制订了相应预防措施,同时组织编写了我院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用药指南,组织全院临床医师学习用药指南,且把用药指南学习与培训列入临床医师再教育内容。

中药注射剂用药指南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

中药注射剂稳定性较差,大多需常温室内避光贮存,避免高温直接光照,如贮存条件不适极易发生解聚或聚合反应(2)。

故在门诊配方时,药师一定要严格检查药品质量,如发现溶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等,粉针出现变色、结块熔融,均应禁止使用

(2) 辩证施治,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辩证论治理论为依据而制成的注射剂,而现在临床上出现了发烧用清开灵、感冒用双黄连、心血管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合理用药局面。

为此,要组织西医师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基础理论学习与培训,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必须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坚持寒凉者热之,温热者凉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中药治疗原则,若辩证失误,必致用药不当,造成不良反应

(3)单独用药

临床上常将中药注射剂与西药配伍使用,以达到中西药联用协同增效作用,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注射剂的研制和应用时间相对较短,至今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尚属科研空白,因此应尽量单独使用,避免与其他药物配伍

(4)稀释剂的选择。

临床上应使用药品说明书上推荐的稀释剂,说明书中未写明的,可考虑与葡萄糖配伍,因为钠离子有时可对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3)。

同时,配伍后应密切关注是否有沉淀、变色、不溶性微粒出现。

(5)控制用量,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源于自然,药性平和,无副作用。

中药注射剂都有用药疗程,如长期用药超过用药疗程,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毒或发生不良反应

临床上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疗程用药,把握“中病即止”的原则。

(6)注意个体差异,了解过敏史。

临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大多与患者体质、性别、年龄存在一定关系,而过敏体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用药前应详细了解过敏史,谨慎用药,如患者需要用药,应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

(7)控制滴速

静脉滴注滴速过快,可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荷,从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故滴速应适当慢些,在用药前10min内,滴速宜控制在15~20滴/min,并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10min后若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可将滴速调制30~40滴/min(4)。

通过组织全院临床医师中药注射剂用药指南学习,使得临床医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也使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逐步得到规范。

09年度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为11例 ,10年度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为8例,分别占到全年不良反应病例的20.5%,16.6%,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虽然中药注射剂存在不良反应, 但随着中药注射剂的研发,临床应用越来越广,要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必须重视生产、使用中的各个环节并加以防范,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疗效,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公众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警惕葛根素注射剂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J].中南药学,2006,4(4):315.   [2]周超凡,徐植灵,林育华.应当重视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J].药物警戒,2006,3(5):129—134.   [3]黄江虹.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71—1272.   [4]王雷.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究[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7(5):42—43.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