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降本增效的思索

摘 要:近年来,国内经济形势严峻,企业“开源”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节流”。

企业要转变员工思维、培育降本增效管理氛围,将降本增效管理与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建立降本增效管理常态化机制,以及发挥考核机制的积极作用推动降本增效管理工作开展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企业开展降本增效管理的途径及方法。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企业降本增效思索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9—0090—01   “降本增效”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提出的一项重要措施。

企业经营管理中,降本增效就是通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各项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益。

企业在进行降本增效管理的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企业进行降本增效管理的目的是增效

但是,企业也不能为了增效而过度地降本,不科学、不合理的降本方式会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

1.转变全员认识,形成降本增效的文化氛围。

首先,企业的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降本增效工作,才能保证这项工作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流程中有效地推进。

其次,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对员工宣讲当前社会经济的大环境及企业所面临的紧迫形势,开展降本增效的必要性,使员工清醒地认清形势,认识到降本增效是关系着企业发展、员工自身命运的大事,激发员工节能挖潜、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关注细节、关心成本,主动地进行节能降耗,挖潜增效,杜绝一切形式的资源浪费,形成全员降本增效的文化氛围。

2.统筹兼顾,以降本增效为主线,细化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

企业要制定有力的措施,正确处理降本增效活动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务求实效。

要细化责任,从严管理,从生产、设备、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入手,通过各层面人员的积极参与,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目标。

一是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时,应合理优化运行,精心操作,降低消耗,通过技改技措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在实现平稳、高效地生产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的使用,降低成本。

二是加强设备管理,严控设备检修项目、检修周期,充分利用内部人力进行修保,减少外委工作量;同时重视日常的监管维护,避免生产上的波动,造成不必要的损耗;严格控制备品备件的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降低成本。

三是要在经营管理方面实施精细管理,引导员工工作高度负责,从点滴做起。

查找管理漏洞节点,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全员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主动工作,逐步改善管理方式。

3.逐步建立降本增效常态管理机制,使降本增效工作有章可循。

降本增效工作不是一时的,而应是常态化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进行的。

企业日常管理中应将降本增效工作中有成效的措施及时转化为规章制度,使员工工作中有章可循。

要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关于降本增效好的做法及创新的经验应及时提炼总结、固化推广扩大经验应用成效,实现降本增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

降本增效管理过程中避免单纯追求降本增效的短期利益行为,在责任上要细化,有效促使其在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上下功夫,从而减少其短期行为,维持长效发展,实现整个企业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4.发挥考核机制的作用,推进企业降本增效

任何形式的管理,如果没有考核监督评价,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

企业降本增效管理中,为促进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各项措施的有效推进,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要对工作的责任,活动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效益进行综合考量,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地结合,调动员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考核机制执行力度直接关系到降本增效活动的成效,要从严管理,奖罚分明。

要通过考核体系的建立,把压力传递到每一个员工身上,推动降本增效工作的有序开展

降本增效管理是一项长期开展管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转变管理思维,探索创新管理方式,寻求更有效的措施,追求管理上提升,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责任编辑 陈凤雪]。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