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氯胺酮麻醉手术期间心率、血压及苏醒情况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美托咪定小儿氯胺酮麻醉手术期间心率、血压及苏醒情况的影响。

毕业论文网   方法 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观察患儿手术前30 min进行1 ?g/kg右美托咪定滴鼻, 对照组患儿手术前30 min进行等量生理盐水滴鼻, 之后对两组患儿均采用氯胺酮麻醉

患儿手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进行记录, 并观察记录手术患儿苏醒情况(苏醒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苏醒时间, 躁动持续时间)。

结果 观察患儿手术开始即刻(T1)、开始后10 min(T2)、开始后20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SBP、DBP、H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患儿手术全身麻醉全麻)前右美托咪定滴鼻, 可有效地稳定患儿手术中的心率、血压, 对小儿全麻躁动及不良反应进行有效预防, 而且不会延长苏醒时间, 有利于小儿手术期间麻醉管理,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麻醉躁动ki.11—5547/r.2018.04.062   小儿与成人相比具有生理器官与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特点, 使得小儿进行手术全麻后其镇痛效果不理想, 且由于住院手术期间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自身疾病的困扰, 极易引起患儿手术期间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 在手术苏醒期间发生躁动[1]。

美托咪定为新型的高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其具有较强的镇痛、镇静以及抗焦虑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 给予小儿全麻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 能够对小儿产生镇静作用, 以使得小儿全麻苏醒躁动的发生率降低, 减少小儿全麻苏醒期并发症对小儿造成的伤害, 同时降低医护人员因并发症产生的多余工作量, 有助于小儿全麻管理[2, 3]。

本次研究就接受手术全麻患儿为研究对象, 探究右美托咪定小儿氯胺酮麻醉手术期间心率、血压及苏醒情况的影响,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儿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其中临床手术治疗方式包括疝修补术、包皮环切术、多指(趾)切除术、外伤缝合术以及骨折?臀皇醯取;级?年龄4~12岁, 男64例, 女16例, 将选取的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选取的患儿排除存在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的患儿以及存在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心律失常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接受试验研究的患儿及家属的同意, 并在知情条件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常规术前3 d开始, 每天给予患儿体征监测, 对患儿家属进行术前给药途径的介绍, 同时对患儿进行多次见面, 以消除患儿对医生的陌生及恐惧心理, 在手术前6 h进行患儿禁食管理, 手术前4 h进行禁饮管理。

之后观察患儿手术前30 min进行0.5 ml 1 ?g/kg右美托咪定滴鼻, 对照组患儿手术前30 min进行等量生理盐水滴鼻

滴鼻患儿保持仰卧姿势, 头部向后仰, 鼻腔低于咽部。

患儿滴鼻30 min后入手术室, 均进行面罩吸氧, 以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入室后对患儿的无创血压、HR、呼吸(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监测, 开放外周静脉, 静脉输入5%的葡萄糖液, 给予0.01 mg/kg阿托品静脉注射, 氯胺酮5 mg/kg   肌内注射, 手术中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进行再次氯胺酮   1~2 mg/kg静脉注射以维持麻醉手术后保持患儿的呼吸道畅通、血氧饱和度>95%, 将患儿置于复苏室中观察, 等待患儿苏醒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T1、T2、T3、T4时间点的SBP、   DBP、HR进行记录, 并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情况(苏醒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苏醒时间, 躁动持续时间)。

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

见表2。

3 讨论   手术躁动小儿全麻苏醒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小儿术后苏醒躁动极易导致患儿因肢体乱动而发生坠床、手术创面出血以及手术切口裂开等现象, 可导致患儿静脉以及各种通路脱落, 从而出现血压升高、HR加快的临床症状, 严重者危及生命[4—9]。

引起小儿术后苏醒躁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例如低氧血症、手术创伤的疼痛刺激以及吸入性麻醉药物等。

小儿进行氯胺酮麻醉氯胺酮能选择性地对患儿的大脑以及丘脑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 但进行注射后患儿的自主神经反射不受其控制, 会使得患儿出现一定程度的HR加快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 另外还会引起患儿术后苏醒期出现幻觉、躁动等现象。

给予患儿手术前30 min右美托咪定滴鼻, 能够对患儿产生镇静、镇痛等作用, 对患儿的焦虑及躁动现象进行预防, 且其临床应用时无色、无味, 不会对患儿的黏膜产生刺激性作用, 对患儿的胃肠道也无刺激作用, 再者采用右美托咪定滴鼻具有吸收快、起效快等诸多优点, 能够有效地降低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降低躁动患儿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患儿T1、T2、T3、T4时间点SBP、DBP、H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给予患儿手术全麻前右美托咪定滴鼻, 可有效地稳定患儿手术中的心率、血压, 对小儿全麻躁动及不良反应进行有效预防, 而且不会延长苏醒时间, 有利于小儿手术期间麻醉管理,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俊香, 姚向国, 梁小玲. 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躁动临床效果观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23):   3448—3449.   [2] 李相霞, 邢发杰, 邢冠男. 右美托咪定小儿氯胺酮麻醉围术期焦虑及躁动的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17(7):   1094—1096.   [3] 包小红, 叶宏武, 陈莉, 等. 右美托咪定小儿扁桃体合并腺样体手术全麻苏醒躁动的影响. 安徽医药, 2014, 18(5):944—946.   [4] 李相霞, 邢发杰. 右美托咪定小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 16(6):959—960.   [5] 卢桠楠, 许冬妮, 周嘉嘉, 等.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 34(2):240—243.   [6] 朴连玉, 冯雅珍, 李飞, 等. 右美托咪啶及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全麻苏醒躁动的对比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4):   696—698.   [7] 梅燕, 丁玉辉, 罗宇. 小儿全麻苏醒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Σ?. 中国伤残医学, 2013(5):49—51.   [8] 周金亮, 郝建安, 罗洁, 等.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躁动的预防和处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17):4081.   [9] 张海珠, 崔雪, 赵媛.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现状. 天津护理, 2015, 23(1):92—93.   [10] 陈凤收, 马虹. 右美托咪定小儿七氟醚全麻恢复期间影响的Meta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 13(5):580—587.   [收稿日期:2017—10—13]。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