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过敏体质性过敏挂什么科 [过敏体质与过敏性疾病]

皮肤机体的保护屏障,外界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伤害,首先由于完整的皮肤保护才使机体得以幸免。

皮肤不但是被动的保护性屏障,还是免疫应答的主动参与者。

免疫应答主要发生在皮肤,并且皮肤免疫应答也可以代表全身的反应状况,例如:给患者注射青霉素之前,我们可以先通�青霉素皮肤试验推测患者是否可能发生�敏性休克:同时,通�皮肤接种各种疫苗可以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某些病毒或细菌(如天花、结核等)的侵害。

免疫应答(或免疫反应)无论针对病原菌或�敏原,其本质与�程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这种反应针对病原菌或者反应程度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则属于有益机体的保护性反应;如果这种针对�敏原并且反应程度超�了一定的范围,则可能对机体造成伤害,称为“�敏反应、超敏反应或变态反应”。

保护性反应可以发生在所有免疫力正常的人体(如接种疫苗后反应),而�敏反应(超敏反应)只发生在一少部分人,我们将这些人称之为具有“�敏体质”。

由于在�敏反应中介导的成分不同,又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Ⅰ型变态反应又称速发型反应或lgE依赖性反应

变应原进入体内诱导免疫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1gE),此时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当相应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内,即可与致敏细胞表面特异性的IgE结合,促使其释放大量生物介质如组胺等,从而产生一系列�敏反应,这种反应并无保护作用,一般在15~30分钟内即出现。

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性反应

因外源性(如药物等)抗原进入人体内并且结合在机体细胞表面,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通�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而破坏宿主细胞

Ⅲ型变态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反应

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持续感染,抗原物质持续存在,使机体产生特殊类型的免疫复合物,它们不能被及时清除,而沉积于组织间隙及小血管壁,引起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形成以小血管炎为基本病理变化的炎症反应,造成组织与器官损伤。

Ⅳ型变态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使T淋巴细胞致敏。

抗原再次进入体内与这些细胞结合,这些细胞即被激活,通�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炎症。

迟发型变态反应一般在再次接触抗原48——72小时后达到高峰,故称之为迟发型变态反应

�敏性疾病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包括特应性皮炎、变应性鼻炎、�敏性哮喘等一组疾病,不仅可累及不同器官,如皮肤、呼吸道、眼等,还涉及多个临床科室。

目前认为,�敏性疾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临床较多见的是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所引起的疾病,如�敏性哮喘、�敏性鼻炎、荨麻疹、�敏性休克和特应性皮炎等(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湿疹或虫咬皮炎等(属于Ⅳ型变态反应)。

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敏性疾病的全球发病率已达20%~30%,且呈现升高的趋势。

目前估计其发病率最多可占全球人口的40%,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由于发生�敏性疾病的前提是�敏体质的人接触到�敏原,所以只要患者避免接触�敏原就能杜绝发病。

因此,确定致病的�敏原对防治此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寻找�敏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对于吸入性�敏原,如尘螨、猫皮屑、犬皮屑、树花粉、真菌和少数其他途径进入的药物(如青霉素等),主要借助于皮肤试验(简称皮试)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E(slgE)检测,这两种方法通常相辅相成互为益彰。

皮试常用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

皮内试验属于经典方法,而点刺试验有独特的优越性,即操作简便、无明显痛感,尤其适用于儿童。

现在皮试已有标准化皮试液供应,并有规范化操作方法和评定标准,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国内也逐步推广。

sigE检测方法很多,对于摄入性�敏原皮试结果远不如吸入性�敏原可靠,食物�敏与皮试结果的符合率仅约30%,而sigE敏感在40%~50%,这可能因食物品种的复杂性,以及食物抗原经消化酶作用,加之烹饪等,使食物抗原性与食物皮试抗原可能不一致有关。

由于�敏性疾病是一个由大量免疫细胞和分子介导的、非常复杂的免疫学炎症反应,可以涉及皮肤及其以外的多个其他脏器。

例如,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对�敏所引起的胃肠道炎症反应的认识得到较大提高,许多以往被忽视的�敏所致的胃肠道疾病,得以正确诊断和治疗

因此,患有�敏性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相应的其他实验室检查,如嗜酸粒细胞及其毒性蛋白的测定、类胰蛋白酶的测定等。

第一招 日常生活中密切观察、寻找�敏原   �敏性疾病在现代人群中迅速增加,可能是由于现代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日益增多的各类新的物质进入到人类生活中,其中许多都具有抗原性质,都可能或已经成为人类重要的�敏原成分,而不断进步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远跟不上形势。

另外,�敏性疾病很早就已经被认为具有家族倾向性,多基因遗传可能是其主要遗传方式。

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常常指导或希望具有�敏体质、患有�敏性疾病或有�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患者,能够养成一个记生活日记的习惯,在自己的生活中密切观察、寻找�敏原

当患者明确自己的�敏原时,最有效的办法是“躲”,即尽可能不接触�敏原

第二招脱敏治疗   由于�敏原的种类非常多,对于有些�敏原,往往“躲不胜躲”。

对于这类情况,在出现症状后,经抗�敏治疗可以减轻症状,继之,可以采用预防�敏的第二招同时也是一种治疗办法,被称为“标准化变应原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法,进行脱敏治疗

第三招戒烟限酒   据资料记载,吸烟者患�敏性疾病的人数超�不吸烟者3倍;研究还发现中量饮酒会更容易对某些物质�敏。

因此,少吸烟并拒绝吸二手烟和少饮酒是预防�敏的第三招。

第四招调节心理,增强体质   精神压力等因素也是引起�敏反应的原因之一,注意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倾诉和一些心理放松技巧,适当控制自身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坚持锻炼,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敏的第四招。

多数人对常见的�敏性疾病不太重视,其实,�敏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反复发作,会不断加重,甚至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喉头水肿会造成窒息危及生命、�敏性紫癜波及肾脏或胃肠道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等。

因此,当患有�敏性疾病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敏治疗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