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用于血液透析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与护理对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术。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心静脉导管术用于血液透析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的35例在我院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透析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发生感染5例,占14.3%,其中糖尿病性肾病3例,狼疮性肾病1例,尿毒症伴严重贫血1例。结论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针对留置导管感染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术;血液透析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是用于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每个新患者在首次血液透析前需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等),在保证充足血流量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每次透析,达到预期效果。在动静脉内瘘未成熟前,病情变化的紧急情况下,必须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术进行透析来延长患者的生命。但中心静脉导管是导致菌血症的重要原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为1%~5%[1]。它导致了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的增高和住院时间增加,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现对在我院用中心静脉导管术进行血液透析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有效控制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术的感染发生率,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透析的35例患者,男20例,女15例,其中糖尿病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1例,肾癌1例,其余都是肾本身病变引起的肾衰竭

1.2 护理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为ARROW双腔导管穿刺部位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局部皮肤完成无破溃及红肿现象,每次透析前碘伏严格无菌消毒,用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圆状消毒8cm×8cm,重复消毒2次,待局部皮肤干燥,再以透明敷料覆盖。

1.3 诊断标准。

多于透析1h后突发寒战、高热,体温在38℃以上,最高达40.2℃,急查血白细胞增高,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可考虑留置导管感染所致,采取立即留取导管内血标本做血培养确诊。

2 结果。

在35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有5例,其中3例为糖尿病肾病,1例是狼疮性肾炎,1例是严重贫血肾衰竭患者感染率为14.3%。

3 讨论与护理对策。

3.1 自身因素。

从病例中可以看出易发生感染的有糖尿病、狼疮性肾炎以及伴有严重贫血。由于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容易并发贫血、营养不良、隐匿性胃肠失血,而透析治疗往往存在透析器失血、经常取血化验使贫血进一步加重。糖尿病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机体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由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此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同时有规律地充分透析,适当增加营养,每日摄入蛋白质1.0~1.2g/kg,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为主,对Hb<60g/L者给予间断输血,另外补充铁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以改善贫血及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通过疾病的保健指导、饮食指导和药物指导,使患者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