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Z32/900型自行式上行移动模架预压技术

[摘要]基于厦深铁路客运专线和京福铁路客运专线的移动模架制梁施工经验,对移动模架预压试验过程中预压荷载计算与分配、观测点布置、观测与记录、运用图形叠加原理计算施工预拱度等关键技术进行阐述。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预压观测观测断面弹性变形制作预拱度 图形叠加施工预拱度   [Abstract] Based on Xiamen railway passenger special line and deep Beijing—Fuzhou of high—speed passenger railway mobile formwork system beam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n the mobile formwork preloading test of pre—load calc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bservation are nodded layout, observation and records, graphics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calculation construction arch degree etc., key technology is expounded.   [Key Words] preloading elastic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point; observation section; the arch degrees; graphic overlay construction; the arch degrees   中图分类号:U445.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移动模架在高速铁路现浇箱梁施工中应用已非常广泛,移动模架每次整体安装后、制梁前应进行预压,以检验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消除其非弹性变形观测结构弹性变形施工预拱度计算提供数据。

预压试验的成功与科学合理的预压工艺和规范的预压技术是分不开的。

下面基于厦深铁路客运专线和京福铁路客运专线的移动模架制梁施工经验,将移动模架预压技术与读者分享。

1、预压荷载计算与分配    预压荷载的组成及分布比较复杂,为了简化计算,将预压荷载在全梁范围内按照体积法进行分配,具体的计算和分配过程如下:    (1)计算梁体各部位的体积    根据梁体截面形式,划分区段,利用AutoCAD、Excel等现代化的办公手段,计算梁体各区段各部位(翼缘板、腹板、顶板和底板)的砼体积并编制《梁体各区段各部位砼体积计算表》。

(2)计算预压荷载    最大施工荷载=混凝土总体积×混凝土容重×胀模系数1.05+钢筋重量+钢绞线重量+钢料重量+内模重量    [注1]根据《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J1148—2011,P197页8.5.3条,梁体混凝土胀模系数取1.05。

[注2]如果钢筋重量不便于单独计算时,也可以将钢筋和混凝土重量一起计算,钢筋混凝土混合容重取2.6t/m3。

预压荷载=最大施工荷载×1.1倍。

[注]根据《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预压荷载应为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

(3)计算梁体平均密度    梁体平均密度=预压荷载÷梁体总体积    (4)分配预压荷载    预压荷载按照梁体各部位的混凝土体积进行分配,并编制《预压荷载分配表》。

梁体某部位的预压荷载梁体某部位的体积×梁体平均密度    (5)绘制《分级加载示意图》    预压应采用分级加载,计算各部位每级加载的重量,并绘制《分级加载示意图》,图中应标明各部位每级加载所采用的材料和重量,这样看起来更直观,实际加载时不易出错。

2、预压观测点布置    预压试验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消除结构的非弹性变形观测结构弹性变形施工预拱度计算提供数据;一个是验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证施工安全全。

出于上述两个目的,分别在底模和主梁上设置观测点,理由如下:    主梁变形、吊杆变形、外肋变形、底模撑杆的变形模板自身的变形等等,一切的变形最终都反映在底模上,所以移动模架预压变形观测点应设置在底模上,也只有底模上的观测数据才能反映整个移动模架系统的最终变形

主梁承担主梁自重、挑梁、吊挂外肋、模板、钢筋、混凝土、预埋件、施工人员及设备等全部荷载主梁变形观测可以及时发现主梁变形的异常情况,对保证预压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主梁变形情况比较单一,不像模板变形那么复杂(涉及吊杆、挑梁、外肋等变形),所以主梁变形观测有助于发现变形规律,根据主梁变形规律可以剔除底模观测数据中的非规律性数据,对后期预压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和整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底模观测点布置    原则上,顺线路方向,在模板的每个可调节位置(一般为模板接缝位置)必须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置适当数量的观测点,通过观测点反映整个观测断面变形情况。

DSZ32/900型移动模架制作32.6m现浇箱梁时, 采用钢模板模板共分9节,节段长度从一端到另一端分别为1节×2.3m+7节×4m+1节×2.3m,模板接缝设在吊挂外肋中心线上,并通过可调撑杆支撑在吊挂外肋上。

为了方便计算和立模标高的控制及调整,在每个模板接缝位置均设一个观测断面,共8个观测断面

每个观测断面设7个观测点。

观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2)主梁观测点布置    在每侧主梁中心线上,对应模板的每个观测断面位置,也要设置观测一个观测点,每侧主梁8个观测点,共16个观测点。

3、预压前底模标高的确定与测量    如果单纯地从预压角度来说,在模板拼装平顺、牢固,能保证预压安全的前提下,预压前底模标高在自然状态下就可以,不必须特殊处理。

但是为了减少预压模板的调整幅度,一般会根据以往施工经验事先为底模暂设一个拱度,预压完成后,再根据预压结果对模板施工预拱度进行微调。

在没有施工经验的情况下,也可以咨询一下厂家技术人员,移动模架在出厂前都是经过预压检验的,厂家一定会有移动模架预压的相关数据。

预压前,测量底模的初始标高,作为预压观测的初始数据。

4、加载与卸载    加载的方法是模拟实际混凝土施工时的荷载分布,按照先底板,再腹板,最后顶板和翼板的顺序对移动模架进行分级加载

加载过程分三级,0~60%~100%~110%,每级加载持荷时间应分别不小于2h、2h、8h。

每一级加载都应从梁两端逐步均匀向跨中进行,并且左右对称、前后对称,禁止在某一部位集中堆载。

加载完毕,确认模架主梁变形稳定后,即可卸载,卸载是加载的逆过程,卸载过程分三级,110%~100%~60%~0,从一端向另外一端分层、对称、依次卸载,防止突然释荷的冲击。

5、观测与记录    每级加载完成后,对各观测断面进行观测,测量移动模架变形情况,如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每级卸载完成后,对各观测断面进行观测,测量移动模架的弹性恢复情况。

由于后期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时是以断面为单位进行的,所以在观测和记录时也应以断面为单位,一个断面一个断面地进行,这样一方面可有效的防止前、后观测断面的数据混记,另一方面也便于后期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和整理。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