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配合中药内调治疗偏头痛43例

【摘要】 目的 探讨浮针配合中药内调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 将79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浮针配合中药内调治疗43例,对照组单用中药内调治疗36例。结果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93.02%和86.11%,两者总体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浮针配合中药内调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且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浮针中药内调;偏头痛

偏头痛的病因很多,为临床多发常见内科疾病。以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笔者自2004年3月—2008年3月,运用浮针配合中药内调治疗偏头痛4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9例均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79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男17例,女26例;年龄12~63岁,平均38.2岁;病程3天~20年,最短3天,平均5年。7例有先兆性的偏头痛,无先兆性的偏头痛36例;22例有偏头痛家族史;头痛发作期32例,间歇期11例。对照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12~63岁,平均36.3岁;病程5天~20年,最短5天,平均5.3年。6例有先兆性的偏头痛,无先兆性的偏头痛30例;17例有偏头痛家族史;头痛发作期30例,间歇期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程度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1.2.1.1 浮针治疗 (1)体位:可取卧位或坐位,暴露治疗部位,便于操作。(2)进针方法:选择平坦部位进针,寻找出最敏感痛点,针尖对向敏感痛点,使针尖到达位置距离敏感痛点2cm左右。(3)留针:运针结束后,保留套管针于皮下,并加以胶布贴敷,将软套管的针座固定于皮肤表面,同时将针眼及座孔遮盖后留针,要求留针8h。隔日治疗1次。

1.2.1.2 中药内调 以川芎茶调散主方辨证加减。方用川芎18g,荆芥15g,白芷9g,羌活9g,甘草5g,细辛5g,防风8g,薄荷20g,葛根12g,菊花9g,僵蚕9g。日1剂,煎服。

1.2.2 对照组 单采用观察组相同的中药内调方法。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