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

[提要]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正确的目标定位才能保证培养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保障。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会计人才培养环境,阐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提出现阶段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对目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培养目标;阶段化;层次化;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目前会计人才需求环境   (一)会计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的产物,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会计实务从一国的范围内跨越国界而走向国际,会计国际化要求会计会计理念、会计规范、会计准则、会计方法、会计监督等一系列方面国际化

从2007年的新会计准则,我国就已经开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在形式上的国际化,实际的国际化程度还取决于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会计实务的国际协调和趋同的程度,这需要一定的支撑环境,包括了公司治理环境、会计监督环境、会计执行环境,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会计人才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不仅仅是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就能胜任的,会计工作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范畴,在国际化背景下会计人才要具有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理解、包容和鉴别的能力,因此对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不仅仅是进行双语教育、学习比较会计学等简单的方式能够达到其培养目标的。

(二)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攀升。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37万户,比2015年末增加0.5万户企业。

2016年,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2万亿元,占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2.7%,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比同期工业企业增速(4.9%)高1.1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相对落后,会计机构和人员的配置都不太齐备,而目前大部分本科高校会计人员的培养都是以大型企业为目标的,忽视了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创新功能与各经济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互联网+”为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持,也为会计职能的转变带来了创新的环境,会计人才培养只有接受新技术、提升信息化、转变思维,才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输送所需的人才

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数据挖掘技术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会计在数据预测、分析上的能力,因此为了适应这种环境的需求,会计人才培养中也要将新的信息技术,云计算、财务共享、大数据预测分析等相关知识纳入会计人才培养的知识范围。

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同质性化”。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多层次、多元化和多类型的高等教育已然共同存在,但是从会计学专业的人才目标来看却存在着同质性,没有体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也不能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会计学教育大致可以分为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而且同一层次中又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本科层次中有国家重点本科院校、有新设本科院校、有二级学院,还有成人本科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会计人才目标是不同的,但纵观这些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没有差异。

高职(专科)?哟蔚娜瞬排嘌?目标中虽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但实质上课程设置和内容与本科高校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差异。

(二)培养目标过于笼统。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国家的财政法规,精通会计实务操作,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在企业、事业、政府和教育等相关部门从事实际工作、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并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专门人才

”大部分高校会计本科培养目标都如上所述,只是在具体阐述有些小的差异,从培养目标来看,基本上以“专才”为目标,而并不是“通才”,适应的范围都是宽口径的,可以为所有性质的会计主体服务,可从事会计实务、会计教学和科研各项相关的工作。

培养目标过于笼统,不能体现不同高校的特点,也不能体现不同地域的特色。

同样,在硕士和专科的培养目标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三)培养“现成”的人才

从我国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现成”的人才,也就是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金融机构等会计工作,而实际情况是目前的经济环境复杂,而相对封闭的高校是很难培养出完全适应环境不断变化的各类企业、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的会计需求,因此从培养目标来看,直接将目标定位为“现成”的会计专门人才有此不太现实,而应该是培养具备会计人才素质的“未来”的人才

(四)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自1998年财政部会同原国家教委共同确定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后,各大高校在遵循这个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培养目标做了一些修正,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近十年全球经济环境和信息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前文所述的会计国际化、云计算、大数据等环境变化),原来的培养目标已经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现阶段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阶段化”。

所谓的“阶段化”是指会计人才培养主要分为高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的学历阶段,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应有明确的区分度。

高职(专科)阶段会计人才培养要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小企业培养适用的会计人才,从岗位胜任上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出纳岗位和会计核算岗位的一些人才,因此定位要明确;本科阶段的会计人才培养,要培养的是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在具备会计人员基本理论素质的同时要兼顾实践能力培养,从岗位胜任上来说,主要培养的是各类型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人员和会计管理人员,对比高职(专科)阶段,本科阶段更应该重视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培养

从复合型的角度来看,就是除了会计专业知识和素养外还要具备经济、金融、管理、信息技术以及国际贸易等综合知识和能力;硕士阶段,长期以来我国都将硕士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大部分的会计专业硕士毕业的学生选择了实务工作,渴望成为应用型的人才而不是科研型的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定位上要有所区分,例如MPAcc的培养目标就应该更加侧重于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坚实的会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为跨公司、一般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培养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能力综合运用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适应多变商业环境、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具备承担中、高级管理岗位职责的条件和潜质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会计学术硕士的培养上则更侧重于理论研究和科研能力培养;博士阶段的培养目标应该掌握会计学的理论(包括理论前沿)和研究工具,密切关注国际学术前沿,能够运用国际前沿的研究方法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会计学博士大部分就业于研究所和高校

(二)培养目标“层次化”。

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不同,同样,相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高校培养目标也应有所不同,研究型的大学和普通教学型的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

就从本科培养目标来说,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应发挥自身科研实力雄厚,在国内的知名度高,在人才培养过程要重视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理论基础厚、综合能力强、人文修养底蕴深厚的复合型人才,为继续培养研究型、学术型的高层次人才打好基础,而普通教学型的大学应该成为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会计应用型人才,而成人本科培养目标,更应该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认真研究学生的需求,适时地改变培养目标的定位。

(三)培养目标“需求化”   1、适应国际化的需求。

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化不可逆转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内走出去,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国际化会计人才社会需求量大,但并不是所有的阶段、所有层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都应定位于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

国际化人才培养应该定位于本科以上阶段,同时要在那些国内知名度高、会计专业教学和科研基础好的大学,在培养过程中要不仅要注重会计学科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同时还要注重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

2、培养适应于中小企业会计人才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

高职(专科)和部分地方性的本科高校应致力于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培养,要熟悉中小企业的业务特点,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需求,在培养目标上定位于中小企业应用型会计人才,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地方特色的相关课程,适度增加税法课程的课时和容量,增加纳税申报、税务会计课程,在课程实践过程使用中小企业的实际业务。

3、适应未来信息技术的需求。

适应未来信息技术的需求这一点应纳入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中,当前大量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计管理,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已经在会计中广泛应用,财务共享就是其中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未来的状况是怎样还不可得知,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着眼于未来,要将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四)培养目标“未来化”。

目前,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都在于培养“现成”的人才,也就是上岗即可用的人才,这对于在相对封闭的高校是很难完成的,应该说高校应该培养的是具备会计人才素质的“未来”的人才

美国会计学会(AAA)下设的“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AECC)1990年提出的关于改进会计教育质量的第一份研究公报《会计教育目标》中就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是在于培养他们具备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

日本大学管理类学科(包括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理念是“让学生掌握终生受益的原理性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应具备会计人才的素质,而不是一毕业就能成为一个会计师。

培养目标既是人才培养的目的、方向,也应该是人才培养的结果。

正确的培养目标是确定课程体系的基础,也是培养质量的保障。

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的招生数多、在校学生多,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知识能力分析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会计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重要的环节。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继楼,李艳.合理定位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潘克勤.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及培养过程改进[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   [3]刘永泽,翟胜宝.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9.7.   [4]盛明泉,王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机制: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12.10.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