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欧洲的三种角度及文化表情

摘要:欧华散文的当代创作,凝聚了欧华作家观察和书写欧洲的多重角度文化表情。其创作,一是通过人生之旅中的行者之眼,近距离地发现、认识、欣赏欧洲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展开旅行书写的情思;二是走进欧洲,以文化之眼透视中西文化相遇中的欧洲经验,并深化历史反思的精神;三是在融入欧洲的过程中,以生活之眼来看欧洲文化风情和社会世相,多方面书写海外华人的旅欧生活,突出在地的生活感。旅欧作家书写欧洲角度变化,与其闯天下的人生跨界、看西方的文化跨界、回望故乡与落地生根的精神跨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关键词:书写欧洲行者之眼文化之眼;生活之眼文化表情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8)3—0118—07。

很久以来,欧洲曾经是一个巨大的传说。早在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变革和时代巨人,已经在世界文学史、美术史、音乐史、思想史、建筑史、雕刻史及自然科学等领域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化成就。以它古老悠久的人类文明历史和先进的科学发展水平,欧洲“自17世纪起便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在工业、交通、贸易、金融保险、科学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①并不断吸引了来自东方世界的瞩目。19世纪后期,中国开始实施留欧学生计划;20世纪上半叶,通过留学和勤工俭学赴欧,曾经是寻找科学救国、教育救国道路和追求文化艺术理想的中国知识分子向往的新大陆,徐志摩、巴金、老舍、苏雪林、凌叔华、林徽因、艾青、戴望舒、钱钟书、杨绛、宗白华、许地山、冯至、陈学昭等,就是这样一批学成回国的作家,他们“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一支芦笛”,以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艺术风格以及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直接影响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当然,欧洲也是“一个曾经让我们长期感受落后与自卑的文化圈”。②对于不同世代的旅欧华作家而言,看欧洲的态度、角度文化表情,蕴含了丰富的时代变迁信息和中西文化走向,打开了我们对欧洲世界新的认知视野。

欧洲的面积为1016万平方公里,包括南欧、西欧、中欧、北欧、东欧5个地区的40多个国家。目前在欧洲的华裔居民近两百万,旅欧的中国作家分散在欧洲各国,“二战”结束后逐步形成欧华文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中国大陆赴欧留学定居的熊式一、熊秉明、程抱一,开始了欧华文学园地的耕耘。50至70年代,欧华作家队伍不断聚集,台湾的留欧学生成为主力军,如赵淑侠、王镇国、吕大明、杨允达、车慧文、郭凤西、麦胜梅、王双秀、俞力工、朱文辉、郑宝娟、莫索尔、杨翠屏、池元莲等,以及从香港赴法的蓬草(冯淑燕)、绿骑士(陈重馨)等。80年代以来,欧华作家阵营以新移民作家的加盟为特色,来自台湾的丘彦明、陈玉慧、郑伊雯、黄世宜、林奇梅、颜敏如、高丽娟、林凯瑜、赵曼、蔡文琪、于采薇等,来自大陆的虹影、林湄、高行健、章平、余泽民、李永华、穆紫荆、黄雨欣、黄晓敏、山飒、卢岚、鲁娃、亚丁、谢盛友、谢凌洁、刘瑛、方丽娜、文俊雅、张执任、谭绿屏、张琴、高蓓明、常晖、李震、阿心等,在大陆改革开放留学潮和移民潮涌荡、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全球化进程推进的背景下得以汇聚。随着1991年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以及其他欧华文学团体的相继成立,生活在欧洲诸多国家的欧华作家散中有聚,在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两种古老文化中穿行,文化理念相对自然平和、多元包容,那种中国植根、异地播种、华文书写、海外传播、文化融合、东西方互看的新移民文化精神也由此凸显。

对于欧华作家而言,将身负中华文化承传的欧洲新移民的感情、感触和感觉抒发为文,灵活有致、题材多样、挥洒自由的散文领域往往成为他们钟情的创作重镇,由此带来欧华散文园地的摇曳多姿和硕果累累。在欧洲旅行、生活与工作的在地经验,看欧洲书写欧洲的现身说法,展示了欧洲真实的面影,也让欧华作家拥有了独特的文学视野。我把它归纳为3种书写角度:以行者之眼欧洲,以文化之眼欧洲,以生活之眼欧洲,而欧华作家丰富的文化表情也尽在其中。

一、以行者之眼欧洲

第一种角度,以行者之眼欧洲。在走进欧洲的人生之旅中,近距离地发现、认识、审美欧洲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通过欧华作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欧洲不再是个遥不可及的传说,它融进了欧华作家的人生风景,变成了魅力十足的旅行文学书写

对于不同世代的旅欧作家而言,如果说,从中国海峡两岸来到陌生的欧洲,是一趟追寻者遥远的命运之旅;那么,在旅居欧洲多年背景上的旅行,就成为欧华作家的一种生命状态。中国文人一向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追求,行走的人生即是认识大千世界、书写自然万物的最佳途径;也是挑战自我、开拓视野的生命方式,更何况欧华作家面对的是人类文明重要策源地的欧洲

行者之眼发现欧洲之美,从古老庄严的古典建筑,到世代流传的艺术经典;从地位领先的科学技术,到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如同旅德作家麦胜梅所言:“欧洲在海外作家眼中,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西方的文化城堡。而旅行就是通往城堡的路程,引人遐思,也牵动人浸淫其中。”③。

作为在地生存的欧洲华文作家旅欧经验的艺术结晶,欧华作家协会自1991年成立以来编辑出版的散文集,如《欧罗巴的编钟协奏》、《欧洲华文作家文选》、《在欧洲的天空下》、《东张西望看欧洲家庭教育》、《迤逦文林二十年》、《欧洲绿生活:向欧洲学习过节能、减炭、废核的日子》、《欧洲不再是个传说》、《餐桌上的欧游时光》,捷克作家协会编辑的《布拉格花园》,匈牙利华文作家协会出版的《多瑙河的呼唤》;以及吕大明的《英伦随笔》、池元莲的《欧洲的另类风情——北欧五国》、郭凤西《欧洲剪影》、《旅比书简》,丘彦明《荷兰牧歌》、《在荷兰过日子》,麦胜梅《千山万水话德国》、《带你走游德国》,王双秀《汉堡散记》、黄雨欣《菩提树下话菩提》、穆紫荆《又回伊甸》、方丽娜《远方有诗意》、陳玉慧《慕尼黑白》、《巴伐利亚的蓝光》,谢盛友《人在德国》、郑伊雯《德奥意阿尔卑斯山之旅》、常晖《难舍维也纳》、谭绿屏《扬子江的鱼,易北河的水》、张琴《浪迹尘寰》、高丽娟《土耳其随笔》等散文集,都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行者眼中的欧洲风情。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