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抗结核过程肝功能观察

【摘要】对50例肺结核伴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肝功能测定、肝功能损害率达50%,而阴性者为2:0%,P0.01,两者有显著差异。

提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必须查HBVM,对阳性者选择对肝功能无损害或损害小的抗结核药物

【关键词】结核/肺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结核药物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对来诊初治浸润型肺结核病人进行HBVM检验,随机选取HBVM阳性患者阴性患者各5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所有病例均在20周岁以上。

100例肺结核病人均无乙型肝炎病史。

1.2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治疗前HBVM及肝功能检验结果黄疸指数(Ⅱ)、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谷丙转氨酶(GPT)均正常。

对照组50例HBVM检验各项指标均为阴性

观察组50例HBVM检验各项指标阳性情况:13例HBsAg(+);15例HBsAg(+)、HBeAg(+)、HBcAb(+);8例HBsAg(+)、HBcAb(+);8例HBeAg(+)、HBcAg(+);6例HBcAb(+)。

1.3抗结核治疗过程肝功能检验100例肺结核病人均用2SRZH/4RH方案治疗,剂量相同。

患者依临床需要或定期复查肝功能

50例HNVM阴性患者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1例GPT增高,其他指标正常,占2.0%,复查HBVM仍为阴性

13例HBsAg(+)患者治疗3个月后5例增高,且均高于100μ,最高者达250μ(我所正常值25μ);但Ⅰ及TTT均正常,加测抗.HBcIgM结果为阴性

15例HBsAg(+)、HBeAg(+)、HBcAb(+)患者治疗1个月后4例GPT超过150μ,另育6例于3个月后GPT增高,且均高于100μ。

所有10例患Ⅱ及TTT检验值均正常。

加测抗—HBclgM均为阴性

故本文认为HBVM三项阳性者抗结核治疗过程出现肝功能破坏基本上都为药物引起。

8例HBsAg(+)、HBcAb(+)患者抗结核治疗后1个半月后1例GPT增高,但100μ,停药半个月后恢复正常。

3例治疗2个月后GPT增高检验值均为150/μ左右,此4例测抗—HBcIgM为阴性

8例,HBeAg(+)、HBcAb(+)患者治疗1月后4例GPT增高检验值最高者达220μ,测定抗—HBcIgM为阴性,可见4例肝功能异常患者均为药物所致。

6例HBcAb(+)患者抗结核治疗4个月后2例GPT增高,但检验值均120μ此2例患者未加测抗—HBcIgM。

1.4停用抗结核药物肝功能变化情况50例HBVM阴性患者治疗过程1例肝功能异常,经停用抗结核药物半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50例HBVM阳性者抗结核治疗过程共出现25例肝功能异常,占50%,且停用抗结核药物肝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长。

其中HB—VM单项及二项阳性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为半个月至一个月,三项阳性者肝功能恢复时间均在一个月以上。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