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

【摘 要】企业统计企业主体全面了解掌握生产经营状况、监督调控管理流程和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的数据来源,也是所处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改革创新发展信息依据,是经济社会综合信息采集框架中的基础工作

统计规范化作为基础中的重点,其管理效用的价值显现越来越突出。

我国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起步晚、标准低、差别大、总体弱的客观现状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加快统计方式方法的更新变革,提高统计队伍的综合能力,力保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是当前亟需重视解决的现实问题。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   一、引言   企业统计规范化主要通过计量、定额、报表、收据、凭证及原始档案资料等载体来获取一线基础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确认、分析、合成、加工、预测,侧重点在于准确、全面、深入,三者缺一不可。

数据来源与生产实际存在偏差、单项数据脱离统计范围形成缺失空白、数据变动没有结合具体情境和关联影响进行深度分析是影响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有效推进的主要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统计规范化建设企业的应用改观和深入开展,事关企业内部控制和国家统计工作发展大局。

二、企业统计规范化的应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1.统计信息的“源头关”点多面广   我们所在的江苏省辖区范围内企业数量众多,中小企业数量规模占据了整个企业统计总量的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16年江苏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为106.9,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07.3、107.4和105.7。

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不断提速与统计工作难度持续加大同时并存的客观现状

作为统计信息的源头主体,总体基数大,所属行业多,涉及范围广,加上整体统计规范性水平不高,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基础信息不健全、信息准确性难以保证、原始资料完整性难以维持和统计时效性难以控制等情况,且仍在不断增长的“点多面广”态势给企业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带来不小影响。

2.数据采集的“横截面”覆盖不全   一些企业统计工作上记录条目简单,对因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造成的坏呆账务没有系统整理得出数据,在投资项目前期立项勘察、设计筹备等垫付支出没有及时纳入总体预算,在采购赊销和供应商结算等不同模式下的财务数据没有对应录入,对会计报表中流动负债、盈余公积、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等专项数据没有分类细化,有的工业制造类企业没有对动力燃料、材料损耗、领取使用、库存盘点、参与设备等细节数据进行统筹采集,企业统计数据采集上还留有遗漏,没有作到“一网打尽”。

3.深度分析的“延展性”能力不强   企业统计缺少对关联数据进行筛选、甄别、加工,没有结合数据进行合理评价预测,更多的是承担统计信息中转连接角色。

一方面是由于企业专业统计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步,没有设置专职统计岗位或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兼职统计的情况不在少数,统计业务能力提升乏力;另一方面是由于统计手段方法沿袭传统创新不足,实际操作软件或依托应用平台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统计数据分析延展性的发挥和运用执行规范化的推进。

三、改进意见   1.政策引导,企业驱动,以破解“数据不准”来夯实统计规范化应用基础   认真落实2017年8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强制标准,切实履行统计工作“务实求真”的内在要求和“严肃严厉”的法定职责,树立统计权威公信,建设客观公正、高效精确的企业统计环境,在确保统计法制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规范化

企业应当发挥统计主体作用,以严格落实财务、会计、审计管控措施为抓手,对各类票据、账单、报表、台帐等记录信息进行规范整治,带动统计数据的准确记载,让统计数据成为企业内部实行监督控制和外部市场分析研判的“预警器”,使其转化为管理实效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提高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自主驱动不断破解制约统计数据不准”的难题,政府与企业双擎互动,共同夯实统计规范化的应用基础

2.深化改革,更新措施,以解决“信息不全”来创新统计规范化运行机制   企业统计涵盖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能看得见的常规项目,也包含企业追加融资贷款增加的利息、违约诉讼形成的赔偿损失成本等“隐性”数据

深化统计方式和统计载体的改革创新,精简优化信息传导机制,倡导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统计手段,积极借助网络技术搭建“线上直报”综合信息平台,或通过组建局域内网指定专人报送,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设立数据监测站点,探索“无人化”信息自动收集传送新模式,进一步压缩人为操控统计信息的概率空间,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发散损耗,在保证现有统计信息的“全盘接收”外根据社会民生热点或国家发展需要大力实行信息统计扩容,着力解决好“信息不全”的问题。

对不具备技术升级和方式革新的地区,要严格把好统计信息的流转审核关,对关键连接点或疏散高发区重点关注,切实保证统计规范化运行机制的有序畅通。

3.外引内联,强化培训,以改变“能力不强”来推进统计规范化队伍建设   企业统计工作的目标不止于纸面上的记录翔实,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字的变动”看到“背后的变化”,如国家通过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来得出经济变化趋势。

改变统计分析能力不强要从提高统计人员执业能力入手,保持企业统计队伍稳定的可持续性,强化梯队建设,引进尖端领域特殊统计人才,定期开展业务综合培训,广泛开展经验交流,从根本上改观统计人员组成不合理、年龄知识结构老化、专业技能陈旧等客观现状,为企业统计规范化纵深长远发展储备人力资源,促进统计职能在企业投资融资、内部控制、业绩管理、成本管理、计划预算、外部财务报告决策等工作中的效能体现,为发挥放大企业统计规范化效用价值建立长效机制。

四、结语   企业统计规范化实用性强、实效性高,加快建设步伐不仅是企业内在要求,更是经济发展必然,需要从人员上、制度上、机制上共同推进,理顺内部运行环节的同时不断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打好统计基础,抓好价值显现,是推动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王艳明,薛伟,苏永明.我国企业统计现状调查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28(01):75—79.   作者简介:   闻爱霞(1976―),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人民政府企业服务中心,中级经济师,?氖峦臣乒ぷ鳌?。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