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什么兴叹【望“食”兴叹否】

“站在超市的柜台,看看啥都涨起来。

我的心中悲伤又无奈。

低价东西不在,多少价格已更改……”   或许比起那首经典老歌,这一曲网友戏仿的《“涨”声响起来》更能引起时下老百姓的共鸣。

这两年,恐怕没什么像“涨价”这样频繁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而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涨价潮中,很多都和吃有关。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相继登场,难怪有人调侃道:“是吃的都涨价,哥要戒饭了!”   玩笑终究代替不了现实。

面对物价飞涨,在仍然民以食为天的今天,有多少人在望“食”兴叹呢?      食品价格,物价上涨的“推手”      家住海淀区西二旗的李大妈已经退休十年了。

随着这几年退休金的年年上涨,今年李大妈的月收入终于达到了2000元。

可她却乐不起来,因为每月多领到的那一百多元都用来“应付”各项生活开销的涨价了。

这钱还是攒不下。

“打我1999年搬来的时候就用它买鸡蛋。

李大妈指了指家里的一个小桶说,“装满一桶鸡蛋刚好是十斤。

好多年了一直是二十几块钱一桶,去年这个时候也就三十五左右,可今年春节那会儿都要五十块了!一桶鸡蛋能吃二十几天,算下来每个月光买鸡蛋就得多花好几十。

”“扁豆头两年才两块一斤,现在都五块多了。

连土豆都两块多一斤了,还不是特别好的品种。

”尽管平时不记账,可说起食品涨价这点事儿,李大妈能不假思索地举出不少例子。

老百姓的普遍感受也得到了官方统计数据的验证。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其去年进行物价监测的55个基本食品分类中,有50类价格上涨,所占比重为90.9%。

其中,全年有8个月鲜菜价格涨幅在20%以上。

进入2011年,反映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CPI指标继续“快跑”,2月份的涨幅更是冲至5.3%,创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

尽管在新的CPI权重结构中“食品类”权重有所下调,但食品价格上涨仍成为推高CPI的主因之一。

1至2月,食品上涨8.5%,涨幅仅次于居住类,拉动总指数上涨2.2个百分点。

其中,大米、食用植物油、鲜蛋分别上涨15.3%、12.9%和14.5%,食糖和鲜瓜果分别上涨55.7%和31.7%。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新闻发言人邢志宏预计,一季度CPI恐将进一步走高,控制物价的任务依然艰巨。

这个涨一块,那个涨两块……虽然这些与吃有关的数字和动辄上百万的房价比起来,显得十分“鸡毛蒜皮”。

可过日子,谁离得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呢?      “算计”,也时尚      物价波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体验自然也不同。

而有一种感受却是相同的:钱越来越不禁花了。

通州区马驹桥镇郭村村民陈淑雯大姐去年十月份当上了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农村记账户,在她的账本上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全家每天的每一项开销。

大姐说,村里给每人每季度补贴十斤大米、五升油,自家种麦子,所以粮油基本不花钱。

可即便这样,每月的食品支出还是“大头儿”,少说也有五六百。

“孩子今年上初三了,老师嘱咐要补充营养。

这不,一到周末好吃的就都来了!”陈大姐指着她的账本说道,“比如3月6日这天,买苹果、橘子、西瓜一共花了29元,一箱牛奶花了50元。

”比起家庭支出的“倍增”,粮价上涨给陈大姐家带来的收益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

“现在麦子每斤卖一块钱,黄豆的收购价由一块五涨到了一块九。

家里五亩地一年收入七千多元,刨去机耕、水电、化肥,能剩下四千多,比粮价上涨前也就多挣个千八百块。

孩子上学每年的开销要一万多,老人去年看病自费的部分也是一万多。

处处都得花钱,我们只能从自己身上省了。

”平时孩子不在家的时候,夫妻俩人吃的用的能省就省,青菜贵的时候就吃腌菜,从来不下馆子。

“自己腌的雪里蕻也挺好吃!”陈大姐笑笑说。

种地、出租房屋加上丈夫的工资,陈大姐一家四口的年收入将近五万元,对物价的涨势还算能够接受。

而对于京郊农村的低收入户来说,食品猛涨带来的影响则要大得多。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农村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调查显示:2010年,全市农村低收入户人均食品支出为2060元,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35.6%。

其中谷物支出267元,增长11.3%;蔬菜及制品支出220元,增长33.3%;肉禽蛋奶及制品支出508元,下降0.4%;在外饮食支出280元,下降12.5%。

不难看出,由于物价上涨,低收入户减少了肉禽蛋奶等副食的消费,减少了在外饮食的次数或降低了在外饮食的档次,以补贴谷物、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上涨的部分。

算计”过去常常略带贬义地用来形容一个人精明又小气。

而在物价步步走高的今天,“算计”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就连收入不菲的都市白领们也是乐此不疲。

“2磅的味多美慕斯蛋糕今年一下子涨了80元,说是原料都换成进口的了,可这涨得也太离谱了吧!”爱吃蛋糕的王小姐抱怨道。

不久前,她和几个同事一起团购了蛋糕卡,“用卡买能打7折,多少能弥补一些涨价带来的损失。

”王小姐说,现在的很多消费都“搬”到网上结算了。

她是几家大型团购网站的常客。

“吃、穿、用、玩的应有尽有,有些优惠幅度还相当诱人。

”“除了工资啥都涨,要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准,不算计,行吗!”王小姐坦言道。

物价,信心从何而来      “我知道物价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也深知它的极端重要性。

但是请大家相信,一个每天关注物价、每天了解行情的人,是不会允许物价上涨而得不到遏制的。

”始于去年的这轮物价上涨,也牵动着温家宝总理的心。

今年两会前夕,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他再次表达了政府稳定物价的决心。

决策层的密集表态,透露出政府把稳定物价作为今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决心和信心。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控制物价的五大措施。

在这些举措中,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政府还准备通过释放小麦、稻谷、大豆、糖料、猪肉等的库存,搞好储备吞吐的调控。

做好流通环节的工作亦在此列。

尤其是对于去年涨价幅度最高的蔬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降低流通成本。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的力度将更强。

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者,必受严惩。

此外,还将控制好流动性。

合理地控制信贷的规模、确定货币的供应量,创造稳定价格的货币条件。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亦强调,在今年年底前要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实现“各项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提高幅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基本同步”的目标。

去年底开始,北京陆续出台了12项稳定物价的措施。

这些措施对平抑物价、保障百姓基本生活的效果正在显现。

比如,在进出京的所有高速公路开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以一辆6吨运菜车为例,从山东寿光到北京往返可以节省400多元通行费。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去年12月,北京免除运送蔬菜的过路费后,菜花从1.8元降到0.9元,便宜50%!有消息称,北京今年还将把公开价格监测结果纳入立法,拟通过网站或媒体公开价格监测结果,以引导居民消费,保证物价的基本稳定。

“稳物价、扩内需、防通胀”――随着这些宏观调控目标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高调亮相,人们更期待政府“言必信,行必果”。

当老百姓重拾起那“比金子还宝贵”的信心时,站在超市的柜台,一定不再有人悲伤又无奈……。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