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与具体的“小”

“酿”是一种烹调方式:用一种食材制成馅料,填入另一种食材内部,然后加热成菜,这就是酿菜的基本做法。

为了本期杂志的专题报道《贺州:岭南的小时光》,我们的几位同事远赴位于广西东北部的贺州市,全程不仅饱览当地清幽秀美的风光,更享足了口福。

据他们回京后总结,这回见识到的诸多独特菜品中,印象最深的当属贺街古镇的“瓜花酿”――把肉馅填到新鲜摘下的南瓜花里,再折好形状,下锅煮熟。

馅料的鲜美丰腴配上瓜花的芬芳甜嫩,让同事们至今想来都齿颊生香。

不消说,这道菜里蕴藏着广西客家烹调艺术的精髓。

毕业论文网   瓜花酿的话题虽小,但在同事们一番令人垂涎的形容后,不光别致的菜式,就连古镇静谧迷人的风貌仿佛也整个儿浮现出来,简直历历在目。

“原来除了有名的普罗旺斯南瓜花之外,还有客家瓜花酿这么棒的做法!”“据说客家人爱做的酿菜,是从中原的饺子演化出来的。

瓜花酿引燃了大家的兴趣,讨论也就一下子活跃了思路,拓宽了范围……所以几乎不言而喻,在杂志采编团队内部交流时,我们最乐于分享的就是这一类表面上小小不言的谈资

说起来,岂独出版杂志的传媒人是如此,普通旅行者在返程后,也会津津有味地与亲友谈起类似的见闻经历;甚至可以说,撷取萃集这样的“小话题”“小谈资”,早就是除拍照、购物之外一项重要的旅行收获了。

的确,当前不少朋友都乐意强调旅游体验中“小”的方面。

他们希望旅程中能随处产生“微小而确切的幸福感”(甚至为此专门创造了“小确幸”的简称):洗练的景物、精致的制品、浅淡的思绪,事事都体现出简约而专注的美。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对“小”的这种追求,本身是当代城市人困境的反映:追求小,实质上是意味着避开“大”――日常被大都市、大平台、大客户、大数据时刻困扰的人,心灵总在经受超出自身运算与想象极限的新奇现象冲击;到了度假闲暇时,他们当然会要求在界限清晰、形式简明、内涵单纯的事物中纾解张力,调养心性。

因此,对“大”的厌惧与规避,是今天旅行者钟爱“小”的主要动因。

不过,出于“怕大”而产生的“崇小”美学有个糟糕的弱点:其产物容易流于单调抽象

不论是网上分享照片的千篇一律,还是聚会时讲起旅行经历的老生常谈,都暴露出人们所推崇的“小”,只是某种纤弱苍白、脱离旅行目的地本来特性的贫乏趣味。

说到底,“抽象之小”的爱好者从未走出过自身的疆域,哪怕是周游到天涯海角,他们也仍是藏身在自我设定的界限中,画地为牢,困守不出。

因此,作为“抽象小”的对极,我们希望通过更具体而开放的方式,探索“小”的另一种面相。

正如瓜花酿的一缕鲜味能引出客家文化的演进源流,也如同瑶绣上的一小片图案象征着先民眼中的山河日月,我们的报道效法这些典范,力求从紧凑扎实的微小事物出发,看到藏在一粒沙、一瓣花里的十方世界。

哲学家曾把“具体”定?x为由有限通往无限的活生生的过程,正是为此,无论报道的目的地是贺州或是喀什,西欧或是远东,我们都希望将之作为一次机缘,呈现在小与大、有限与无限、自我与世界之间全新的沟通可能性。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