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百年金州

《现代企业文化》:创业家与企业家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和本质却有天壤之别。

您认为您是企业家还是创业家? 下载论文网   俞锦方:创业家还是企业家?我的身份也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转换的。

起初,我是一名创业者。

回顾金洲集团33年的发展历程。

我经历了创业的艰辛、改革的曲折、奋进的激情和发展的荣耀。

今天,金洲集团成为了“中国管道大王”,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青年优秀企业家”“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等。

在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金洲集团也逐步成长为一个涉及管道与旅游产业、控股及参股几十家企业,员工3800余人,资产55亿的面向国际与国内市场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作为一名企业家,我感觉身上的担子、责任也更重了,我必须带领全体金州人,帮助金州集团提高经营业绩,铸造品牌信仰,并为最终实现产业报国的企业理想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使企业永续经营,基业长青,从而打造百年金州

《现代企业文化》:多年来,金州集团形成了独有的经营思想――金州商道金州商道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俞锦方:我认为,文化信仰是企业所有管理要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没有信仰注入其中,思想只是思想,理念只是理念,口号只是口号。

可以说,金州集团是注重信仰的企业,我们用其独特的“金州商道”来统帅全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的、本质的力量。

金州商道”是金州集团企业文化标签。

金州商道的核心,就是利用自身的一套商业哲学构建金州集团基业长青的三维文化管理模式,即回答好金洲集团在战略上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市场上处理好“品质与成本”的关系,在品牌塑造上如何处理好“责任与利益”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共赢”“质量”“责任”为核心的三维文化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文化》:您的创业经历也非常曲折。

俞锦方:是的,酸甜苦辣都有。

金洲集团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初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乡镇企业――升山镀锌厂。

1982年,我临危受命担任厂长。

当时工厂已是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当时的升山人民公社抱着再试一次的心态给了我们这一帮年轻人创业的机会。

我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压力,靠着硬是磨破嘴皮,跑破脚皮,顶破头皮的毅力和决心,请来老师傅传授技术、接洽K字牌辐条厂开展加工联营,逆势而上扩建焊管生产线,逐步使企业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

经历了初创期的艰难以后,我们率先将冷镀锌管升级到热浸镀锌管,积极探索开发清洁、耐腐蚀的绿色产品――钢塑复合管,奋力进军能源管道领域,开发了年产30万吨双面埋弧焊螺旋钢管、年产25万吨ERW直缝电阻焊钢管等。

去年又开始筹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年产20万吨高等级预精焊螺旋焊管项目,最高钢级可达到X100,目前经过紧张的调试即将成功投产,使得金洲管道迈向了新的台阶,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的激励竞争。

金洲集团现在成为全球知名管道生产商,“金洲管道在中国管道业首先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的荣誉,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洲集团步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50强”“中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行列,2007年销售收入3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管道生产及科研基地之一。

近年来,我们还参与了西部开发,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先行者。

因为管道产品是消耗资源的,而生态旅游是保护资源的,这一正一反相互弥补,代表了金洲为环保所做的不懈努力。

这一朴素的想法使我们找到了符合国家政策和满足市场需求之间的生长点,走上了开创绿色事业的康庄大道。

《现代企业文化》:您是一名退伍军人,身上有着深厚的责任情怀,部队作风是否对您商海打拼更有意义?   俞锦方:作为一名军人,我对部队有着特殊的情感。

我认为军队出身的企业家几乎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关键的时候敢想、敢冲、敢干、敢担负责任

我在商海中打拼几十年,也将部队的优良传统如影随形于金洲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

金洲集团,部队文化企业实际相结合,让军队精神在企业充分体现。

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三个一样”:在完成工作任务上像一支军队一样雷厉风行;在学习新知识上像一所学校一样刻苦认真;在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生活上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周到温暖。

可以说,责任金洲人品格的真实体现。

我们的责任在于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以“责任”来彰显金洲品牌价值,最终实现产业报国的伟大使命。

《现代企业文化》:“会不会饿死”与“吃得好不好”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也是创业家与企业家思考的角度问题,企业家为何要时刻保持危机感?   俞锦方:作为一名企业家,一定要有危机意识。

金州集团从成立至今,我们一直不缺少危机,也是一直在危机当中挺过来的。

金州集团在1987—1989三年间,实现了从加工型企业到制造型企业的跨越。

在完成这次转型之后不久,中国就迎来了改革开放历史上最猛烈的宏观调控。

印象中,这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大危机。

因此,这之后乃至于全球经济进入衰退等等危机,自己却再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可怕,不觉得可怕,那是我们早就具备了危机意识、攻关意识。

金洲集团以超前的危机意识,紧紧抓住国家能源建设的重大机遇,从做精、做强,再到做大,通过不断的规模扩张和技能提升,发展成为集科研、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成为中国管道行业的领跑者,并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金洲管道绿色通道”的经营理念。

此外,我认为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企业的成功是靠单一产品的支撑。

只有开展多元化经营,才可以规避企业发展风险,实现资源共享、效益递增。

因此1995年,我们开始涉足生态旅游业,出巨资购买了云南西双版纳3万亩热带原始森林70年的经营权,兴建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并将此建成浙江省最大的西进项目;购买了我国北回归线附近唯一的野象聚集地野象谷景区。

同时为了开拓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线的资源,还投资了金三角旅游航运公司等。

这等于为金洲集团的今后发展加入了“双保险”。

《现代企业文化》:创业难,守业更难,对金州集团的未来发展您是如何规划的?   俞锦方金州集团的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这是我很早就琢磨的一件事情。

金洲集团将“共赢”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思想,不断努力构建与利益相关方相互支持、互利友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积极寻求与客户、供应商、员工及社会的共赢方式。

与上下游企业中海油、沙钢合资,实现强强联合、价值链共享;组织经销商成立“金洲管道商会”,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与员工共赢,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与社会共赢,实施清洁生产、打造“绿色管道”,发展生态旅游,建设绿色家园。

我们的企业愿景要成为中国新型管道与生态养生旅游的引领者。

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持续创新,促进自身发展转型。

一方面,坚持管道产业节能降耗,树立中国管道绿色发展的标杆;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回馈社会,努力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和谐发展的典范。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