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叶菊低成本化栽培技术

摘要盆栽瓜叶菊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温室花卉,但由于现代温室栽培在温室投入和加温费用上成本过高,种植规模受到限制。

介绍了瓜叶菊塑料大棚等低投资设施栽培,包括种子繁殖、播种时机选择、冬季越冬管理等一系列低成本化生产技术,以为瓜叶菊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借鉴。

关键词瓜叶菊;低成本;栽培技术;苏南地区      瓜叶菊(Cineraria cruenta Mass.)又名瓜叶莲、千日莲等,是菊科瓜叶菊属植物,原产于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在苏南地区多作二年生温室花卉。

苏南地区,瓜叶菊一般当年12月即可上市,可陆续供应至翌年的5月,在当年12至翌年3月前,基本作为室内用花,春节期间作为年花供应,3月后可在室外生长

由于其园艺品种繁多,花色艳丽、花繁似锦,极具观赏价值,可广泛用于室内、街头、广场摆花及绿地种植,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1]。

由于苏南地区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6~—5℃,因此瓜叶菊传统栽培多在温室中进行,并需进行适当加温。

由于温室一次性投入较大,加温费用不菲,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所以种植规模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对瓜叶菊在塑料大棚低投资设施内进行一系列低成本栽培技术的研究,对提高其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1瓜叶菊生长发育所需条件   1.1温度要求   瓜叶菊喜温暖但不耐高温,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5~25℃。

生长适宜温度为10~20℃。

高于25℃,或低于10℃,生长缓慢;高于30℃,或低于5℃,生长将受抑制;0℃以下冻害严重。

1.2介质要求   要求疏松、透气、保水、含腐殖质。

以pH值6.5~7.5、EC值在0.7以下为宜。

1.3湿度要求   发芽时介质湿度9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100%,发芽初期仍需保持较高湿度,长出真叶后介质湿度保持在50%~70%,并逐步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1.4光照要求   瓜叶菊为阳性植物,生长期要求光照充足[2]。

发芽时光照强度1 000Lx左右,长出真叶后逐渐增加到4 900~7 500 Lx,正常生长以不超过30 000Lx为宜。

2低成本栽培技术   2.1种子自繁   传统瓜叶菊品种,由于其叶大而粗壮,其花硕而稀疏,植株高而松散已经逐渐被淘汰,代之为小叶、小花、丰花、植株紧密的进口优良品种,但引进的优质良种,其价格昂贵。

因此,在进口优良品种基础上进行自繁种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自繁种子适应性较进口种强,只要技术上严格把关,品质基本接近于进口种[3]。

2.1.1时间选择。

一般选择在3~4月进行,此时设施温度最低可达10℃以上,白天温度过高时,通风即可降至25℃以下,适合瓜叶菊开花、结实。

2.1.2母株选择。

一般选择生长健壮、品种纯正、花色艳丽、株型紧密、无病虫害、具有代表性的植株作为母株

2.1.3母株的管理。

①分置。

叶菊为异花授粉植物,为防止品种间杂交,保持母株优良品质,可将不同品种的母株分置于不同位置,留出足够的空间,或分置于不同设施内[3]。

②肥水管理。

肥料不宜太浓,一般每周喷1~2次液肥为宜,适当加入磷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

浇水次数不宜过多,但也不能过干再浇。

③温湿度控制。

母株的养护必须在设施内进行,主要是可以遮雨,有利于肥水管理,晚上保证有一定的温度

中午如果室内温度高于20℃,则需要打开边膜、前后门通风以降温。

④间花、疏叶。

母株上不是所有的花朵都是健壮的,必须进行适当的间花,即将一些瘦弱、下部、后期的花朵进行人工摘除,以保证健壮花朵有充分的营养供应。

同时,应将中间太密的叶片摘除,以保证植株光合作用和通风透光。

2.1.4园艺品种的获得。

叶菊异花杂交能力很强,如果将不同花色的品种放置一处,可以得到大量的杂交后代,花色更丰富。

在市场上花色丰富的杂交后代,同样广受欢迎。

因此,可以将不同花色母株有意识的放置于一处,以得到更多的园艺品种。

但这样的品种,因遗传不稳定,一般不再作为母株留种。

2.1.5种子采收。

种子大约在受精后约40d左右陆续成熟,应随熟随采,及时干燥,通过淘洗去除瘪子,晾干后放在纸袋中,于干燥处保存。

2.2播种时间的选择   瓜叶菊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期播种,根据不同的上市时间,选择不同的播种期,早至7月,晚至翌年1月。

7月播种的12月上市,1月播种的6月上市,这2个时间段播种,必须采用降温或加温设备才能成功。

10月播种,虽然温度适宜,出苗率也高,但要至翌年3~4月上市。

因此前面几种播种期,不是成本高,就是上市价格低,经济效益相对较差,而选择立秋后至8月中旬播种,虽然气温尚高,但只需采取较为简单的降温措施即可满足其发芽、生长条件,同时上市时间在春节前后,价格较高,因此其经济效益最好。

2.3播种   2.3.1播种地点的选择。

经济的播种期虽然在立秋后,但此时气温依然很高,尤其白天的气温还在30℃以上,因此降温措施是保证播种成功的必要手段。

应选择四周通透、通风良好(最好临近水面)的设施,上覆遮荫网或草帘、顶面防雨,播种盆(箱)要架空,白天地上经常喷水,或地面做成简易水槽,以尽可能降低温度来满足发芽要求。

2.3.2播种容器。

可用秧盆或自制木箱,一般采用散播。

2.3.3播种介质。

一般以草炭2份+砻糠灰2份+园土6份为宜,并加入少量磷酸二氢钾。

2.3.4播后浇水。

可用喷雾器喷水,也可用容器放入水中渗水。

喷雾不能直接加压于盆面,渗水不能过多,以盆面湿润为宜,以免影响种子匀度。

2.4苗期管理   2.4.1温度

小苗初期气温尚高,以降温为首要[4]。

逐步进入秋季,晚间气温要能满足生长要求,但白天阳光下,设施温度仍过高,需要加强通风等措施降温。

2.4.2湿度

出苗前在秧盆、木箱上覆盖玻璃或搭制塑料薄膜小拱棚保湿。

出苗后要逐渐开启塑料薄膜两端通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和介质湿度,以利发根。

小苗生长期要见干见湿,但不宜过干过湿。

2.4.3光照。

出苗前在玻璃或小拱棚上覆盖遮光网,以降低照度,出苗后要逐步移除遮光网,增加光照量,以满足光合作用所需,形成壮苗。

小苗前期,白天在大棚上仍需适当遮光。

除此之外,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温度下降,光照相对不足,不需要再进行遮光处理。

2.4.4间植。

小苗长至2~3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第1次移植,目的是间苗、促根。

可用削尖的竹筷轻夹小苗根部,连土带根移植其他木箱中,株行距以10cm×10cm为宜。

土壤一般用砻糠灰3份+园土7份混合使用。

2.4.5上盆定植。

小苗长至6~7片真叶时即可上盆定植,定植于直径15~18cm盆内。

盆土同上,如用塑料盆,需增加1~2份珍珠岩,并在盆底垫1~2cm煤渣,以利于透水。

盆宜垫高,盆间保持生长空间,以利于通风降湿、盆土干燥及管理,同时预防病虫害发生。

2.5定植后管理   定植一段时间后,逐步进入冬季。

冬季管理,以保温为主[5]。

在白天,设施温度足而有余。

在霜降来临前,晚上必须封闭设施

至最低气温2~4℃时,晚上必须采取一系列必要的防冻保暖措施。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