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勇,,二十一年青春“等”高铁_青春修炼手册歌词

2011年6月30日下午15点,“陆地飞行”的京沪高铁列车,让畅行北京上海的时间定格在了五个小时。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也是新中国一次性投资额最高的工程,所有人都为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欢欣鼓舞。

京沪高铁载着温家宝总理飞驰的时候,京沪高铁总体设计负责人、中国铁建第四勘察设计院铁四院副总工程师郭志勇的眼圈微微发红,要知道,为了“等”这趟车,他用了整整21年。

“中国的火车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他们的速度”      1980年代,郭志勇在报考大学填志愿的时候,郑重地写上了“铁道工程”专业,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就这样和铁路“杠上了”,而且一做就做到了今天。

早在1964年,世界上首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就诞生了,这辆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1990年最高时速就达到了210公里。

而在那个阶段,中国火车的时速为120公里,正在研制的“东风11型内燃机车”,其时速目标还定格在160公里,仅仅是“准高速”。

远远落后日本、德国、法国……   在郭志勇的记忆中:“那时候我和同事去这几个国家留学、考察访问、参加相关学术会议。

坐在他们的高速列车上,风一样的速度让我们大开眼界,激动不已,才发现火车原来可以跑得这么快,我们概念中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模式完全可以改变,因为牵引动力可以分散到各个车厢。

我就不停地想,我们的火车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他们的速度啊?”   想着想着,机会来了。

1990年,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并提交全国人大会议讨论,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而就在这一年,郭志勇高速铁路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他参加编制了“京沪高速铁路规划方案”,此时,他仅仅只有29岁。

我们技术上对设计标准进行了讨论,放在今天来看,就相当于立项的研究报告,但是在那个讨论会上,我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是高水准、高规格,我们的目标就是世界最前列,就是要朝着300公里的标准做,这个标准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

”说起那段经历,郭志勇有些激动。

就是从那一刻起,郭志勇高铁就再也没有分开过。

这期间,在不同的岗位上,郭志勇先后参加过武广客专、陇海铁路郑徐电化提速改造、郑徐客专、郑西客专、宁杭铁路、沪宁城际、沪杭客专等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

1996年,郭志勇开始担任京沪高铁徐州至南京段、徐州至上海段的总体设计负责人,为开辟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期间,他积极组织实施铁道部技术攻关课题及主要技术标准、工程设计方案的国际咨询,广泛与外国同行进行交流,并参与编制《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开展一系列科技攻关研究,为后续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这些成果在今天看来,已经被运用到各条铁路客运专线的勘察设计之中。

郭志勇京沪高速铁路规划研究、勘察设计一直干到配合施工,对于这项工作,他乐此不疲。

高铁我们无数铁路人的梦想”      自从沾上高铁以后,郭志勇就是三点一线,或许对于自己的女儿,他没有完全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但是对于高铁,他是一个称职的“好爸爸”,从图纸变成飞驰的“子弹头”,他见   证了其中的每一个微小变化。

作为京沪高铁的总体设计负责人,郭志勇要做的实在太多太多。

但是他觉得很值得,用郭志勇的话来说,就是高铁我们无数铁路人的梦想”。

一条高速铁路涉及到30多个专业,包括桥梁、隧道、轨道、接触网、环境保护……这里面涉及的相关单位都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各部门在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中要把专业综合起来,因为各个专业之间有时候是有矛盾的,如何把大家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就是郭志勇工作

“我的工作的确挺繁琐,铁路是个大系统,里面分若干个子系统,这里面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例如我们的‘工务工程’,就是铁路设施固定在地面上的一些工作,这就涉及到桥梁、水道、路基、轨道……这些都属于工务细节;还有车本身是要运行的,这就是车辆移动设备;车辆运行还要有动力,那就是供电系统;此外,还有列车的运营,要保证安全运输;安全信号调度又是信号系统,信号传输又是通讯系统……环环相扣,缺少任何一个,列车就不转了。

”说起自己的工作内容,郭志勇滔滔不绝。

听起来就有些弯弯绕了,做起来,投入的精力就更多了。

2004年,铁道部在北京进行京沪高速铁路初步设计预审查,郭志勇代表集团公司汇报。

为了一次性通过预审,郭志勇与自己的团队连续工作了7天,平均每个晚上只休息两三个小时。

因为工作强度太大,整个团队身心疲惫,各个面容憔悴。

郭志勇无暇顾及修理边幅,显得有些狼狈,临汇报前一小时,他被大家快速“化妆”打扮,强迫自己振作精神汇报。

由于准备充分,初步设计获得审查组一致通过。

2006年2月22日,国务院第126次常务会议批准京沪高速铁路立项。

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勘察设计阶段,不断遇到新的难题。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建设用地选址等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勘察设计对外协调工作量和难度也不断加大。

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为例,此区段所经地区城市规划要求高、建筑密集,仅与高速铁路相交的等级公路就有373条。

由于京沪高速铁路从早期勘察到2006年批准立项,历经十多年,导致过去签过的一些道路立交等协议因时过境迁,又要推倒重来。

为早日确定线位及站位方案,确保各项工程方案合理可行,郭志勇带领团队与建设单位人员一起,无数次往返于徐沪段沿线城市。

2008年4月18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开工建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开工现场为工程奠基。

此时,郭志勇与同事们眼里充满激动的泪水,他们的努力为京沪高铁早日开工赢得了时间。

仅仅用了3年时间,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有了一架奔驰的列车,它就是京沪高铁”,最高时速达到380公里,堪称“陆地飞行”;在运输能力上,一个长编组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每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趟列车,运力强大;在适应自然环境上,高速列车可以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在列车开行上,采取“公交化”的模式,旅客可以随到随走;在节能环保上,高速铁路是绿色交通工具,非常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

中国的高铁速度代表了世界目前的高铁速度。

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这不仅是中国铁路一个行业的骄傲,更是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骄傲。

对话郭志勇   ――“对京沪高铁,我有特殊的感情”      《中华儿女》:7月10日,因山东省境内雷雨大风,造成京沪高铁曲阜东至滕州东至枣庄间下行线接触网故障断电,受此影响,京沪高铁19趟下行列车晚点;两天后,受安徽宿州附近供电设备故障影响,上海虹桥站30多趟京沪高铁列车晚点。

这几天,您的电话是不是被打爆了?   郭志勇:没有,一般像这种情况都是打给运营单位的。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认为还是属于一个初期的、某些或者局部有些小的状况,不影响全局。

中华儿女》:您第一次坐上京沪高铁是什么时候,当时是什么心情?   郭志勇:第一次坐还是在试运行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月之前,当时的感觉非常好,非常平稳,我们原来到国外考察都坐过国外的高铁,我认为京沪高铁从舒适度和平稳度上感觉更好,还有一个就是心情特别好,毕竟自己花了那么多年的心血建成,有种特殊的情感吧!   《中华儿女》:上海世博会的时候,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用了9年完成了“世博梦想”,当世博会开幕的那一刻,他很激动,因为他们“把世界带回家”。

那么您用了21年,完成了自己的“京沪高铁梦”,在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运行的时候,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郭志勇:有些激动,但还算比较平静。

应该说一直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一点都不紧张。

我们的角度来说,如果紧张,那就是担心高铁经不起检验,而这方面我们心里是非常踏实的,我相信这个车跑出去一定会按照我们设计的目标,按照上级交给的任务圆满完成,对于这一点,我没有丝毫怀疑。

这一刻,我们期盼依旧,并且信心满怀。

中华儿女》:21年,京沪高铁就像您的孩子一样,您一步步看它走到了今天,您有什么感触?   郭志勇:首先,应该是感到自豪,国家给予的定位是肯定的――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标准高,投入时间长;其次就是我们从事这么多年具体的设计研究工作,终于看到了最终的成果,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当然,此时我们还不能放松,因为后续工作还是非常紧张的,主要是一些收尾工作

中华儿女》:京沪高铁已经正式运营了,与您1990年设想的一样吗?   郭志勇:应该说比我们当初想到的还要好,比如我们刚开始起步的时候,我们研究的道闸还是和铁路一样,都是些碎石块,但是现在我们用钢筋混凝土取代了碎石块,形成了无渣轨道。

不管是从列车的平稳性,运营维护上,还是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都起到了更好的作用,这些变化20年前我们都没有想到过。

中华儿女》:中国的高铁现在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郭志勇:从国家的层面来说,中国高铁应该是世界一流的水平,这个是有明确定位的。

对于未来,要根据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来规划高铁网的布局。

中华儿女》:网上最近有一个很热乎的词,叫“被高铁”,一些普通列车停开,导致大家“被”坐上了高铁,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郭志勇:这个问题和我的工作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所谓术业有专攻,我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协调解决好这个问题,做到人民群众满意。

中华儿女》:网上还有一个说法,说我们现在高铁的设备只能用4年,这个说法有依据吗?   郭志勇:这个说法很片面,首先像我们设计的桥梁、路基、轨道,他们的寿命是100年,当然,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使用周期。

例如高速列车的接触线(小辫子)的年限是15年。

这个过程中,到一定年限要有维修措施,有的需要更换,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就和汽车的原理相同,都要按照合理的周期进行维修保养。

中华儿女》:京沪高铁这个项目对您来说,是不是到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项目?   郭志勇: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什么项目对我来说都是重要的,要说“最”,只能说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意义是最特别的。

从整体来说,这是国家真正的高速铁路,其他的项目都叫做“客运专线”。

这个项目的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标准,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所以,对我来说这个项目更有意义。

中华儿女》:回过头看看这21年,您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么?   郭志勇:值得,我感到非常的幸运,能够从事我们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各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认为这是时代给我提供的舞台。

中华儿女》:您第一次接触高铁是29岁,现在已经50岁了,可以说,您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高铁

这么多年来,家人对您的支持大吗?   郭志勇:当然很大,家里的琐事和家务都不会干扰到我的工作

对于妻子,对于女儿,我要说太多的感谢,这么多年来,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照顾他们,但是他们没有抱怨,一直支持我的工作

我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他们多想一些,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中华儿女》:您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和设想吗?   郭志勇:目前来说还是关于京沪高铁最后的技术总结,如何为国家今后的高速铁路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再有就是为国家以后的建设而努力。

责任编辑 张小华。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