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乡差距问题的研究

摘要: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实现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农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不论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人均消费水平农村城市相比都越来越落后。

这和我国的资源分配扭曲、制度倾斜以及工农业产出水平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城乡差距过大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症下药,抑制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城乡差距 资源分配扭曲 制度倾斜 新农村建设 税费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1— 0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中国经济至今已经高速增长了三十多年,与此同时,贫富差距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对比各国的基尼系数,可以直观地看出,中国的基尼系数不仅大于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大于日本等亚洲发达国家,同发展水平接近的印度相比,中国的基尼系数也更大。

因此,中国的贫富差距比其他国家更加悬殊。

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令人不禁担忧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和城市化进程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资源分配不平衡、人口流动不平衡等现象直接导致城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我们有必要研究城乡居民差距,探析其成因并对症下药。

2 城乡差距现状   比较城乡居民的收入便可以看出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

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收入均在不断上涨,但由于农村收入的上涨速度低于城市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反而不断扩大。

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经济问题,例如城乡间社会分层现象日趋严重、城乡产业结构扭曲等。

城乡消费水平不在同一层次上是城乡差距的另一个重要体现。

经济发展使得不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都获得了提高。

但总体而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要落后于城镇居民。

城乡间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使得农村无法充分吸收城市剩余的产品,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消费不足现象,进而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 城乡差距原因探讨   3.1资源分配扭曲   我国在建国初期出于战略考虑,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对工农产品的价格实行剪刀差政策,这使得工业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价值,而农业产品则与之相反。

剪刀差政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降低了农民的收入,也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历史原因使我国经济追求快速实现工业化,将资源集聚到城市中去,忽略了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重要性。

由于政策因素导致的资源分配扭曲对我国城乡差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一方面,农村的青壮年不断向城市迁移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在农村中。

劳动力资源更多地集中在城市,相应的农村劳动力匮乏。

而且,城市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相较农村劳动力而言要更高,在工资获取方面更有优势。

3.2制度政策倾斜   我国现有的公共服务和税收制度也对城乡差距的扩大负有责任。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城镇基本税收水平低于农村,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及城镇,此外,城市居民有税收起征点,而农民则没有税收起征点,二者共同作用拉大了差距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回报低、不确定性高以及银行更喜欢在城市建设,国家在固定资产投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支出等方面大量投向城市地区。

这样一来,城市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巨大的改善;而农村地区则因为政府的支持不够,发展速度缓慢,甚至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使得城乡差距不断地扩大。

3.3工农业水平差距悬殊   农业农村现有的经济结构中依然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是农村城市一个很大的区别。

而我国农业技术落后,现代农业基础薄弱,机械化水平低,这其中自然有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历史原因,也有政府对农业投资不足,不重视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等原因。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部分偏远乡村仍保持着传统的铁具生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农村地区缺少高技术人才,自身科技创新水平低,虽有国家城乡人才专项计划实施,仍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对科技进步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农业的产出水平没有办法得到提升。

4 解决城乡差距的对策   针对上述提到的导致城乡差距过大的种种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4.1发展现代农业   贯彻现代农业走出去的发展目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努力提高农业生产资料部门的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可以实施政策鼓励提高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高新技术应用在农业之中,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引导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4.2加快农村劳务开发   不断完善和健全劳动力市场,改善目前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低的状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缓解扭曲情况,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最终达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

劳动力市场接下来的改革中,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以下方面:户籍制度转向就业制度、城市社会福利制度和城市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的开放的城市管理体制,消除劳动力流动和就业所面临的体制、政策等限制因素。

4.3重视信贷体系建设   依靠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中小企业担保机制,满足农村用户的深层金融需求,缓解农户和乡镇企业获得金融服务难问题,吸引农村资金回流。

此外,国家应该加大投入,支持农业的基础建设,鼓励农业科研研究和推广,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财政支出扩大农业产出,提升农业的劳动产出率,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充分发挥农业“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

4.4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和实施政策倾斜的最有力的经济杠杆之一,对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有长期影响。

中央政府应当针对现有的税收体制进行改革,使用税收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农业增长,对农业的所得税、增值税等给予一定程度地减免。

同时,调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方式,适当降低各类间接投入、间接支持的比例,增加对农民直接补助。

地方财政要增加对农业的支出,通过一些农业补助措施,提高农业产出,改善农业生产效率。

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贯彻实行城市农村的支持战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顺利完成。

同时,利用财政对支出的转移功能,改善收入再分配体制,提升农民的最终收入。

4.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对缩小城乡差距有着不可忽视作用。

目前农村的保障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够,受教育人口比例较低,受教育水平不够高,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落后等。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城乡差距最大的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大对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的投入,保证公共服务产品的分配的公平性,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的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国家应该健全相关方面的法规、条令、方法、措施,建设有序、繁荣、现代化的农村

4.6完善市场机制   逐步完善健全市场价格机制,放弃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宏观调控,转向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逐步废除剪刀差政策,减少工业和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差距,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合法收入。

5 结束语   我国目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例如资源分配扭曲、制度政策倾斜、工农业发展水平差距等。

为了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对此,政府应该针对问题的产生原因,多种措施相互结合,综合作用,逐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 王云珠.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J].晋阳学刊,2004(2):52— 54.   [3] Wellise 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J]. Urbaniza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1977:39— 55.   [4] ?大才.改造传统农业:经典理论与中国经验[J].学术月刊,2013,45(03):14— 25.   [5]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 ]. 2010— 10— 27).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