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心理医生【灾后重建,让我们从心理拯救开始】

心理迷途・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大地震在给当地群众造成心理创伤的同时,也给参与救援的志愿者以心灵煎熬,在遭受自然灾害的同时,我们该怎么面对心理灾难――      患者一:志愿者乔东   在川服务时间:近两周   症状:向妻子乱发火、很想打人   乔东是第一支到达都江堰的广州志愿者医疗服务队的成员,在灾区奋战了近两个星期后,他随志愿者队伍回到了广州。

回到广州后,乔东妻子发现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不爱说话,不愿出门,不想睡觉,要么一个人静静发呆,要么挂在网上写自己的博客。

妻子关心地询问他时,他总是控制不住地发火。

朋友打电话来安慰他,也会被他冷漠拒绝。

周日,妻子跟他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为两毛钱他把收银小姐骂了个狗血淋头。

妻子不知道乔东这是怎么了,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忽然变得这么神经质?      患者二:媒体记者邱黎   在川服务时间:一周   症状:有点不适应现在的生活   邱黎是一名报社的记者。

5.12地震发生后两天,她就被派往灾区采访。

灾区工作的那些天,是她今生都难忘的一段经历。

在强忍悲痛、故作坚强的采访背后,是晚上她一个人止不住的哭泣。

一周后,承受不住巨大精神压力的她被报社召回。

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后,邱黎时常变得精神恍惚,经常对着街上的流浪者和一些幼小的孩子失神发呆流眼泪。

她不想吃饭,不想工作,觉得生活忽然就没了颜色,她甚至都没意识到,这一切的改变已经对她造成了深深的伤害……      患者三:护士叶湄   在川服务时间:十天   症状:情绪低落,工作消极   叶湄是一名护士长,在灾区志愿服务近两周后,她的生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

叶湄说:“在灾区的时候,虽然条件艰苦,每天都很忙,但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可是回到长沙后,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做得太少。

灾区的情况还是很牵挂。

”   虽然已回来两天了,但叶湄还是有点不适应现在的生活。

她说,自己躺在床上的时候,还是很警觉,只要稍微有一点动静,就以为是地震

以前对工作充满了热情,但现在觉得自己怎么做也改变不了病人的病痛,情绪极为低落……      专家解析   心理学专家介绍,在地震期间,人们由于关心个人和亲友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会表现出惊慌、无助、逃避、恐惧等行为。

在震后,医生、护士、战士、警察等参与营救与救护的人员,公务员、记者等极度关注灾区的工作人员也会出现想吐露自己地震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主要表现在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等情绪

在这种情绪下,人们很容易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困惑;过分地为受害者悲伤、忧郁;因心力交瘁、精疲力竭而觉得生气;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有无充分帮助周围的人;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等,产生以眩晕、呼吸困难、胃痛、紧张等为主要特征的“灾后综合症”。

心理救灾”不容忽视   中国心理健康协会的教授肖水源认为:“灾难会在人身上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改变病人的性格,甚至导致自杀和暴力等极端行为。

”   人们对于自然灾难的恐慌若没有外界细致入微的抚慰、疏导和心理干预,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脱离梦魇,回归正常状态。

因此,“心理救灾”也是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灾后的不良心理反应呢?专家表示,对于重灾区的幸存灾民,来自政府和全国人民的祝福和救助是很重要的,并还要有专业心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尽量不要让他们过分回忆已发生的灾情,多与他们进行平和地交流。

”   对于间接灾民,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并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

同时,要尽量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不要隐藏感觉,最好选择电话、上网等方式沟通,试着把情绪说出来,与朋友分享经历和感受,大胆说出你的恐慌,让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

学会自我减轻压力,转移注意力,多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多参加体育运动等都不失为好办法。

无论人类曾经经历过多么巨大的灾难,要坚信:太阳还会照常升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