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中学生对民族音乐兴趣的培养(二)

摘 要:中国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各异、绮丽多姿,按创造人和使用人群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性创造的宫廷音乐、宗教音乐、人文音乐,另一类是以群众集体性创造的民间音乐。本文分析了当代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大学生培养学习民族音乐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民族音乐;兴趣;方法。

民族音乐集中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的伟大智慧,凝聚了民族的艺术精华,完美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追求。高师教育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得以保存、传递、交流融合、创新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高师音乐教育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民族音乐兴趣,既能使学生民族音乐学习中了解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又能体会音乐中表现出来的本民族的精神、气质和神韵。

一、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民族音乐的社会价值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但近年来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中国民族的本土文化和本土音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民族音乐人的欣赏与重视,许多外国人克服了语言障碍来到中国学习传统民族音乐,而我们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华夏大地的中国孩子却几乎不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在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不公正的审美标准。

20世纪初,学堂乐开始掀起。学堂乐在很大程度上是“拿来主义”拿外国的曲调填词作为中学的音乐教材内容。主张“以西为师”,以西方的音乐审美为标准。对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则片面看待过分的夸大其落后、不科学的一面。并采取忽视和轻视的态度。外国的都是好的,一昧的崇洋媚外。

2、流行音乐的排挤。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文化大融合。受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各媒介对民族音乐的宣传比例较少,而对于流行音乐各类媒体经常有各种流行音乐歌唱比赛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在种环境下流行音乐发展较好。许多学生甚是喜欢,他们对流行音乐非常喜欢,能认识很多流行音乐的歌手和唱出很多流行歌曲。而对民族音乐喜欢着却越来越少。

3、音乐教师民族音乐素质偏低。

学校和教师忽视民族音乐教育。教师自身具有的民族音乐素质有待提高。很多教师这会声乐或一种乐器,而对于其他的乐器和其他的唱腔都理解甚少。这样的情况是无法让学生民族音乐有更透彻的学习和了解。另外,在音乐教学中任课老师一般采用“灌输法”教学方法非常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兴趣。[1]一节课可能只是学会一首教材中的歌曲,而没有对歌曲的风格、曲式、创作背景、表达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课后学生只是学会一首歌,并没有从歌曲学习中体会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的方法。

中国民族音乐的重大意义和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一摆在面前。如何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兴趣呢?笔者总结如下:

1、以流行音乐为引子,利用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教学

时下在大学生音乐世界里最为熟悉的就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情感倾诉性强、风格迥异、取材广泛。其中就有以民族音乐为基础所创作的流行歌曲。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这些带有民族音乐元素的歌曲来带领学生进入民族音乐的世界。

《在梅边》以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故事情节为创作背景。曲中以昆曲念白与西方RB完美结合来讲述故事内容。在这首流行乐中有民族音乐昆曲,昆曲由唱和念组成。高师音乐课程中戏曲单元教学可以以这首歌作为引子流行音乐提起学生兴趣,然后分析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给戏曲教学进行一个完美的过度。[2]。

2、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音乐课是一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课程。它最终目的是能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不只是学唱几首歌曲学习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

在常规的教学中,特别是音乐鉴赏课时,教师只是播放与教材配套的CD和口头讲述,这样给学生一种暗示,以为音乐欣赏课只是听听音乐而已、无关紧要。对于乐曲中的情节内容、表达情感、各种配器等,他们一概不知,那音乐可只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思维没有活跃起来只是根据老师的思路来分析和判断。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多媒体。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例如音乐鉴赏课程中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如果只是靠教师来说什么是藏族民歌和讲解《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音乐背景、表达情感。那么这就是传统的“灌输”音乐教育模式,学生头脑中留住的印象又不深,但若是使用多媒体结合画面,就会使抽象的概念、情感变得通俗易懂。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动感的畫面在屏幕上显现,在藏族民族着歌单元的学习时可以通过播放藏族舞蹈视频使学生更为真切的体会到藏族的音乐特点和风俗文化。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还可以是有简单的录音设备录音在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听到自己的歌声,发现其中的优缺点。对于缺点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觉以便于缺点的改正。

在备课时准备一些相关的音乐小故事,穿插在教学课堂中。比如在介绍作品背景内容,改变照文宣读的枯燥方式。以趣味故事的形式来讲解背景内容,给故事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求知欲。作曲家介绍时,可以讲关于改作曲家的生活趣事,让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映像。

3、合理运用激励评价,树立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表现意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一旦有了成就感,学习热情就会高涨。在学习中通常受表扬的学生会更加好学,而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学习热情度较低、学习态度比较消极。在教学过程中,细心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对他们的回答和观点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表扬。

音乐教学比其它的学科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教师教学过程中多运用鼓励评价,使学生以一个自信的心态来体验一个充满乐趣和生机、多鼓励、多种可能性敞开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觉自己很有潜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的民族音乐不仅品种繁多、曲目众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称得上世界音乐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民族音乐的传承遇到了一些困难,而学校教育的有生力量是民族音乐继承、发展中不可思议的重要力量。如何有效的利用学校教育的有生力量,发展和壮大民族音乐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者所面临的问题。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不是某一个的责任,我们全民应该担起这个责任。让这朵绚丽的奇葩永恒的绽放在华夏大地。

参考文献:

[1]胡金丽.民族音乐兴趣培养之途径探析[J].校园歌声,2009,(5).

[2]张琼霞.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J].考试周刊,2009,(35).

[3]冯羿.让民间音乐在学校教育中传承[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8).

作者简介:邝嘉(1980—),男(汉族),湖南娄底人,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主攻民族音乐文化与艺术理论方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