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夏德施特劳斯简介_理夏德施特劳斯音乐风格综述

【摘 要】本文通过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后期代表人物理夏德施特劳斯音乐风格的总体论述,力求用细致的描绘,深层次的解读作曲家所处的音乐时代,从而理性的判断该作曲家创作经历和价值。

【关键词】浪漫主义后期 尼采 瓦格纳 音诗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62—02      曾经有人说过,在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中,理夏德施特劳斯是最具个性、最理性化的作曲家,这话不错,在当时的创作时代中,他不仅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而且也是一位具有深邃思想性的哲学家,他的艺术观点独特,而非大众化,就像马勒信奉、叔本华的哲学一样,理夏德施特劳斯也是尼采哲学的坚定信奉者和崇拜者。

他在一生的创作中,力图用音乐的手段表现尼采哲学的精髓,同时也努力将个人头脑中的艺术观融汇在其中,从而达到一种音乐和思想高度结合的精神升华境界。

尽管在思想上显得复杂、狭隘和颓废,然而在音乐创作中却显示了高超的天才和丰富的创作性,他是标题音乐继承和发展的代表人物,尤其对于李斯特开创的标题交响诗,他所做出的贡献是任何人都不能与之匹敌的,此外他还是继瓦格纳之后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是瓦格纳的伟大继承者,是近代音乐史上极有分量的作曲家

与马勒一样,也是浪漫主义音乐逐步走向现代主义的重要性人物。

然而,他比马勒长寿,并经历了20世纪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巨大变迁,因此说,理夏德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主义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理夏德施特劳斯,1864年6月11日出生于慕尼黑,他的父亲是一位造诣很深的圆号演奏家,幼年从父亲那里受到了严格的音乐教育,并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作曲家那里得到了深深的熏陶。

理夏德施特劳斯音乐才华显露的很早,6岁作曲,12岁发表处女作《狂欢节进行曲》,中学时曾为古希腊悲剧写过大合唱,而他的第一部作品则是在1886年根据自己游历意大利时所创作的《意大利》交响幻想曲。

理夏德施特劳斯早期的作品具有严格的古典主义风格,但他自从结识了指挥家汉斯•冯•彪罗和诗人、作曲家、作家亚历山大•冯•李特之后,便受他们的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艺术观点和风格,特别是李特,他向理夏德施特劳斯灌输的许多激进浪漫主义和早期现代主义的观点,理夏德施特劳斯后来回忆到:“他促使我遵循柏辽兹、李斯特和瓦格纳所倡导的榜样,发展音乐的表情的、诗意的方面。

”   理夏德施特劳斯在长期的创作中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实践与追求,他总是希望用音乐的手段去表现文字故事中的内容及一些抽象的事物。

为此,他常常采用象征主义的主题变奏手法,对事物进行自然主义的写实性描绘,而他的这种创作手法,与柏辽兹交响曲中的固定乐思和瓦格纳歌剧中的主导动机相类似,却比他们的手法更加新颖、细微和具象化。

理夏德施特劳斯是写作标题交响诗的重要作曲家,他在李斯特创造的标题交响诗创作体裁上进行了很大的发展。

他一生写了为数众多的交响诗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唐璜》、《死与净化》、《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雄的生涯》、《麦克白》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集中反映了他的个人主义英雄世界观,体现了他深受尼采超人主义哲学影响的迹象。

理夏德施特劳斯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一生几乎对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均有涉猎,而歌剧在其中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

他一生共创作了11部歌剧,其中以《莎乐美》和《玫瑰骑士》、《埃莱克特拉》为代表;舞剧《约瑟夫的故事》;交响曲《家庭》、《阿尔卑斯山》;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两首圆号协奏、大量的声乐小品、器乐小品和室内乐作品等等。

理夏德施特劳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早在1885年他就在曼宁顿乐团担任过副指挥,后来又一直作为交响乐及歌剧的指挥家而活跃在欧洲乐坛上。

在指挥方面,他对莫扎特、瓦格纳等人的作品诠释具有权威性,并成为后代指挥家们所遵循的榜样,在他的指挥生涯中,先后担任过慕尼黑歌剧院、柏林皇家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以及柏林爱乐乐团等著名乐团的指挥。

1949年9月8日,理夏德施特劳斯在巴伐利亚逝世,终年85岁。

一、瑜暇并存的人生   他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论及缺点,因为他硕果累累,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在所难免。

音乐评论家不喜欢他的音乐,因为他的音乐缺少有人可能牵强地成为“精神性”、“政治性”的内容,更因为他未能恪守传统的调性、语汇。

但把这个缺陷归咎于伦理观念薄弱,未免有些离谱。

勋伯格勇敢地放弃调性,踏上一条荆棘之路,成为西方音乐史上划时代的人物;理夏德施特劳斯则勇敢地坚持己见,沿着他挚爱和创造的音乐语汇之路,在三十年漫长的创作生活中苦苦探索,后世之人客观公允的评判,或许更能证明理夏德施特劳斯所取得的成就。

二、李斯特、柏辽兹的传人,音诗的顶级缔造者。

权威人士普遍同意理夏德施特劳斯的天才在于配器法,在于他巧妙的运用管弦乐的色彩,富于想象地运用每件乐器,以及在使用管弦乐方面那种不顾一切的精神,完美的结构、大胆新颖的创作构思和色彩斑斓的配器风格。

他具有很高的天赋,因此所有作品都很复杂,声部交织,被认为是“音符的纺织,是为纺织而纺织”。

从而成为走向没落的世纪的最伟大的炫技专家。

当然他的作品不包含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精神内容,而是把一切表现手段极其自如地在音乐上发展,成为一种得心应手有高度的专门技巧。

比如:以压低音量的弦乐器和加弱音器的圆号,搭配双簧管来演奏悲伤情调,然后突然用圆号高八度嘹亮的猛然齐奏,大胆地偏离传统。

和李斯特的音诗不同,理夏德施特劳斯音乐不仅有标题,而且要求有细节的介绍,听者必须按照说明一步一趋的去听,乐曲题材的详细解说是作曲的组成部分和美学因素。

如果没有了它,乐曲的意义和连贯性就受到了影响;此外,有关许多无法解决的曲式问题,理夏德施特劳斯就用来自瓦格纳体系的特征动机来解决,用乐曲自然地解决。

三、瓦格纳的忠实信徒   他的歌剧是比瓦格纳的“乐剧”更管弦乐化了的歌剧,他写的声乐部分不是用音乐转译人物性格,而只是综述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

部分歌剧受世纪末颓废主义思潮的影响。

这其中包罗万象,从轻松幽默到歇斯底里式的古怪怪僻,别的作曲家作品中反映神经质的、颓废的东西,其目的是为了激起在艺术与生活中的积极信仰,而理夏德施特劳斯则故意表现这种精神状态,冷眼旁观,不把他当作痛苦,来抨击世人的庸俗和虚伪,也迎合了当时部分人的猎奇心理。

四、精神信奉――尼采   他像尼采一样,梦想着“一种更深刻,更有力,也许是更为刺激而神秘的音乐,一种超德意志的音乐,这种音乐面对蓝色的、迷人的大海和地中海那明朗的天空时,不会消失,不会苍白无力和暗淡无光。

”他想重新找到南欧人的天真活泼、富于变化、生气勃勃的形象。

他既具有音乐家和诗人的灵魂,又是一位尼采哲学培养起来的思想家。

在他的一系列交响诗中,他把自己浪漫色彩的悲观主义,对于世人的蔑视、嘲讽和那种傲慢的个人主义表达的无比深刻,我们完全可以称他为浪漫主义的现实主义者。

五、结 语   理夏德施特劳斯前半生达到了创作极限,晚年以《玫瑰骑士》为代表返回了传统的洛可可风格创作,他在理应归属的时代之后继续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从他自己独立的堡垒中观望二十世纪音乐的变幻!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