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看山,出局观局——历史教学重难点突破例谈

摘要:清人陈谵然在文集《寤言》·卷二 《迁都建藩议》中曾说过令现在的战略家常常引以为自豪的一段话:“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初中历史教学中知识体系形如树形构造,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识树,对此知识的认识与学习,初中学生如能在教师引领下有意识地确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哲学思想用于学习指导,应能不断开悟视野、灵魂,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

清人陈谵然在文集《寤言》·卷二 《迁都建藩议》中曾说过令现在的战略家常常引以为自豪的一段话:“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初中历史教学中知识体系形如树形构造,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识树,对此知识的认识与学习,初中学生如能在教师引领下有意识地确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哲学思想用于学习指导,应能不断开悟视野、灵魂,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可以从中国社会性质这一全局作如下分析。

中国近代史(1919年~1949年)。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全册分七大主题

主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是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过程。近代历史时间跨度1840年到1900年,大处着眼处在19世纪中后期。此时的世界正是欧美范围内经历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法国、美国得以确立之后,新一轮资产阶级统治与巩固扩大的时期,此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主要有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68年至1872年的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战争。伴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工业革命也在这些国家如火如荼地展开,以此为开端逐步走向世界的中心,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而此时的中国,封建制度自战国时期确立,历经两千余年至19世纪中期,按照世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规律,已然是处在走向灭亡的阶段。从大清国国势看,清王朝在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康乾盛世之后,开始走向衰落。此时的欧亚大陆,西方像升起的太阳,富有生机,活力四射,东方则是日薄西山。两种力量交汇在19世纪的中后期,冲突的结果没有悬念。所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条约。这一系列屡战屡败的战争,一系列“超前”的不平等条约,使古老的中国社会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中国近代化中国的资本主义化。中国近代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下起步的,走的是革命化推动近代化的道路,其历程艰难而曲折。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开始,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制度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并得到全方位发展。近代化始终是先进中国人追求的目标。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两条主线,一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主线,即革命进程,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这两条主线互为表里并呈现出相互缠绕交叉之势,革命进程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进程当做前提的话,近代化就应该是革命进程的必然结果。所以,与西方原生型现代化国家进化的形式不同,中国近代化是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下,走的是革命化推动现代化的独特道路。由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社会环境,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挤压下,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而曲折。近代中国人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急促而悲壮,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逐步向全方位发展。但是,很遗憾。中国近代化进程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主题三至主题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世纪~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教材分三个主题来讲,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从1840年至1949年长达109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

主题六、主题七。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虽属于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学习内容,亦可放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局统领下,再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望岳》一诗中,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句子。学生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过程中若能处在某一知识体系的“凌绝顶”之位,整个体系则会“一览众山小”。其意境与清人陈谵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境界应可通神。

参考文献:。

[1]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谵然.寤言·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沛县河口镇河口中学)。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