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资源犯罪】深入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

环境犯罪现状。

破坏环境犯罪是指人或者单位违反环境保护法污染或者破坏环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依照《刑法》应受到刑事处罚行。

根据刑法六六节规定破坏环境犯罪主要包括“污染环境犯罪”和“破坏犯罪”两种类型共有5罪名。

根据以上两种类型划分目前我国破坏环境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

()污染环境犯罪

严重环境污染案件频发。

些企业或人由疏忽管理。

或者了谋取利益致使量污染物甚至是有毒物质流到江河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也给国造成了严重损失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是直接损害。

005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万起。

006年全国环境投诉达60万人次比005年增加了30%。

007年发生河南卢氏铅毒事件由冶炼技术、设备落相关部门执法不利终导致37人铅毒成国严重铅毒事件。

非法进口“洋垃圾”。

根据《环境保护法》相关释看“洋垃圾”实际上就是固体废弃物也就是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产生污染环境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我国《刑法》339条对非法进口固体废弃物行做了相关规定但类案件仍然常常发生。

某些单位、人谋取非法利润量将境外“洋垃圾”偷运入境使得走私固体废弃物违法犯罪越越严重。

(二)破坏犯罪

破坏环境、野生动植物。

据林业公安机关早几年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危害森林案件有0万多起其构成犯罪有万多起。

这万多起危害森林犯罪又多是盗伐、滥伐林木案件。

据国林业局00年月通报该年6月全国围开展期三月打击破坏森林违法活动专项斗争全国森林公安机关供处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案件37万起。

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四五万人次收缴木材6万平方米野生动物50万只。

国林业局公布0起盗伐、滥伐林木案。

盗伐、滥伐林木达0558万立方米。

类案件涉案数量般较且涉案人员较多。

破坏矿产。

当前破坏矿产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是采矿人没有采矿许可证情况下进行盗采、滥采;二是哄抢矿产;三是越界进行开采;四是有些矿山虽然取得了采矿许可证但不安设计进行开采而且采富弃贫造成严重浪费。

3非法占用农用地。

我国是人口国人耕地面积只有00公顷不到世界人占有量/因合理利用、保护耕地对我们至关重要。

但是些人或企业单位了己利益却非法占用农用地进行不合理开发。

二、环境犯罪是伴随着社会济发展出现有其复杂原因。

对将从以下相关方面作简要分析。

()从社会看主要有以下些原因。

社会发展影响。

从实行市场济打破了计划济条件下切都由国统揽统管局面使人和单位利益直接与己行挂起钩是些人和单位不择手段追济利益因而出现了量违法排污、非法捕杀珍稀动物和盗伐、滥伐珍惜林木和森林违法犯罪行。

开放政策实施走私固体废物、走私珍稀动植物及珍稀动植物制品等犯罪提供了方便。

这其单位犯罪尤其引人因计划济条件下单位没有或者很少有独立济利益但是从计划济向市场济变不仅使国有企业有了相对独立主营权和明确责任权利而且还出现了批拥有己集团利益集体企业、合企业和私营企业。

法律不完善。

我国目前有0多部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但由多计划济代产物其些容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要。

如“违法成低守法成高”原因使得些企业无视环保工作存。

环保部门统计表明型企业治污设施每天运行费用0万元左右企业环境违法成平不及治理成0%不及危害代价0%。

正因些企业宁愿违法排污也不愿治污。

而997年新刑法虽然环境犯罪立法上取得了很进步但仍然存不少缺陷。

如按照刑法5条规定凡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高刑可至死刑但根据3条规定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高刑是0年以上有期徒刑显然两者刑罚不协调。

3执法机制不健全。

各职能部门执法权配置不恰当。

当前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统监管和分工责相结合原则这样环境执法程针对各种利益冲突作不执法主体各职能部门行政权力就会发生不程碰撞从而影响到环境执法效率。

如有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迁就当地领导要对工程建设占用林地不严格审把关违规减免森林植被恢复费对违法占用林地、砍伐林木睁只眼闭只眼别甚至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参与违法犯罪

执法人员及有关主管部门缺乏法律识有法不依。

近年环保机构尤其是某些基层环保机构进入问题上把关不严使许多不懂业、化程和政治素质不高人进入了环境执法队伍。

这些人员由不熟悉环境法律规定且缺乏必要行政执法素养能力环境执法程对某些问题或随心所欲或依人利益关系处理使执法不当现象有发生从而降低了地方环境执法效率。

还有环保机关处部门保护主义考虑常常“以罚代刑”对明知已构成犯罪案件也不移交司法机关只做出罚款了事。

也正因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通破坏环境犯罪行牟取暴利。

还有些地方领导了增加地财政收入树立己“政绩”处理当地发展济与保护环境关系上处理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关系上往往了政绩而置国法律、央政令不顾不惜以牺牲森林破坏然代价任占用林地、毁林搞形象工程。

有甚至环保项目可能涉及到地方济利益利用职权不适当干预环境执法

(二)从犯罪分子人看存主客观两方面原因。

就主观原因而言唯利是图是犯罪分子实施环境犯罪重要诱因。

环境犯罪分子很少是了危害环境而危害环境他们多是了从危害环境犯罪活动牟取暴利。

犯罪分子正是这种利益驱动下公然置国法律、法令不顾肆从事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犯罪活动。

特别是那些盗伐滥伐森林、非法捕杀珍稀动物等破坏然案件更是如。

有国际学者估计全球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已毒品、军火排行三其数额达00亿美元。

就客观原因而言国有关环境犯罪法律宣传不 够。

许多犯罪分子法律识淡薄甚至没有法律识致使些犯罪分子触犯了刑法还不知道。

如农民收购了些蛙类准备外地出售被公安机关获送某学生命科学学院鉴定其有不少属虎纹蛙是国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司法机关据对该被告定罪。

庭审被告对指控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觉得冤是他不知道这些动物属国野生保护动物。

试想如连办案人员都要送有关专门机构鉴定才能够判断是否是国野生保护动物又如何让那些常年居住深…里农民准确分辨出哪些是可猎捕、可收购动物哪些是国保护、不可猎捕不可收购动物呢?又如根据高人民法院000年公布实施《关审理破坏森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释》滥伐林木罪对象也包括农民己栽种成片林木而实际上由对规定宣传不够很多人可能根就不知道有规定因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环境犯罪防对策。

()立法对策。

要从容到形式完善打击环境犯罪法律体系。

就容而言又包括两方面。

()要完善与环境犯罪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犯罪重要特征就是其行政从属性刑法规定环境犯罪以违反定行政法规前提和基础因行政法规完善就显得格外重要。

也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完善因环境保护法对预防环境犯罪有着重要作用。

当然我国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

如近两年新公布《全国污染普条例》和《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尽管997年新刑法环境立法上取得了很进展但仍存不少缺陷。

刑法分则六六节“破坏环境罪”所设罪名偏少对诸如污染海洋环境行、环境噪声污染、破坏草原行、破坏然保护区行等缺乏刑罚严厉性这些方面要进步加以完善。

还有条规定不严谨给法适用带困难。

如338条“重环境污染事故罪”其规定须是由失行造成严重污染结才能够适用否则以其他罪名论处。

但是实践许多实例表明污染环境犯罪并非都由失犯罪构成其些是行人故所(包括直接故和接故)。

所以立法上应加强对相关法条释避免应用法条有歧义而不知道以哪罪名论处。

另外环境犯罪应当增加与危险犯相关容。

所谓“危险”可以味着没有具体灾害发生也可以味着眼前就有灾情发生。

环境犯罪实践程有许多污染环境违法排污行可能并达到刑法要严重程但其排污行却具有定危险性可能会造成严重只是由其具有潜伏性所以不易被发现。

如法条规定不涉及处罚危险犯容就难以有效制裁环境污染犯罪

(二)执法对策。

提高执法力。

执法者要严肃执法、明执法以预防犯罪主要目而不是以惩罚犯罪目;严厉打击犯罪执法力不受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且执法程应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徇私枉法。

改革现行环境执法体制加强环保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合作。

实践常存环保机关“以罚代刑”错误做法这要么与环保机关刑事法律知识不足有关要么与部门保护主义有关。

针对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不移送司法机关现象应严加处。

环保机构与司法机构应当加强系共打击环境犯罪

3革新传统地方干部考核方式。

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素质。

防止地方某些领导干部片面追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有效预防其对环境执法不当干预应革新传统地方干部考核方式将环境保护作与济发展并重指标衡量地方各级领导政绩并严格考核程序消灭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执法干预。

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把用人关坚杜绝违法进入现象;应加系统部人员考核与培训提高环境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与执法水平。

(三)社会对策。

全社会树立良环境伦理道德观念。

树立良环境伦理道德观念增强人们环境生态识激发人们保护环境道德责任感是预防环境犯罪基础。

如积极宣传吃野生保护动物行是违法使人们识到己行违法性从头预防破坏犯罪等。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新闻媒体作用并畅通公众参与举报、揭发环境犯罪渠道等方面作相应努力。

如健全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信访制设立举报电话指派专人受理群众投诉加速执法策公开化和执件。

从而使社会公众参与到环保活动与环保部门起预防和打击环境犯罪违法行。

环境是人类生存重要条件环境犯罪出现危害了整人类赖以生存基础针对这行我们应当严厉打击。

我们也要从己做起刻不忘保护环境重要义维护我们赖以生存而努力。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