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秆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高产的原因分析

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是一项集环保、节能减排、改良土壤等于一体的现代粮食种植模式[1—2]。从2009年开始,宿迁市宿豫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仰化镇农技中心对秸秆全量还田开展试验,通过4年的试验示范,总结相关技术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秸秆全量还田技术体系。通过秸秆全量还田,使土壤中的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得到大量补充,维持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与矿化的动态平衡。增强土壤保肥、保水性能;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优化环境、防治污染。增加粮食产量和质量,通过试验,水稻平均产量增加690 kg/hm2,且大米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小麦秸秆还田后,常会出现机插秧前期苗黄、分蘖延迟、新根少、根系发黑等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秸秆直接还入土壤后,土壤中微生物大量繁殖,使土壤有效氮被暂时固定,导致水稻缺氮而影响前期生长,解决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适量增加基肥中氮肥数量。现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及还田后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还田秸秆处理   麦子收割时,用联合收割机留低桩10 cm左右收割,开动切碎装置,切碎麦草,使麦草长度在5~10 cm,将麦草均匀分散于田面并施用尿素37.5 kg/hm2,灌水浸泡3 d后用中型拖拉机配套埋草旋耕机一次性旋耕,耕翻深度掌握在12 cm左右;并将田面平整,达到寸水不露泥、无残茬;田面整洁;待沉实后移栽,土壤类型为沙土的上水旋耕整平后需沉实1~2 d,黏土一般要沉实2~3 d后插秧。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2 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可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分蘖性强、抗性好、大穗型的连粳7号或宁粳4号。   3 优化群体结构   采用塑盘育秧方式,准备塑盘420~450盘/hm2,根据移栽时间倒推育秧时间,进行分期分批播种,确保苗壮、整齐一致、苗挺叶绿。秧龄在18~20 d、叶龄3.5~4.0叶、苗高15~18 cm时要及时栽插,随起随插,提高秧苗成活率。机插秧要获得高产,必须有足够的穗数,插秧机行距为30 cm,株距控制在13 cm,栽植25.5万穴/hm2,平均每穴4苗,基本苗105万~120万根/hm2,插秧时做到无漂秧、无漏秧、无淤秧、无勾秧,无伤秧。   4 科学水浆管理   麦草全量还田后的腐烂需要一个过程。该过程中容易产生硫化氢、甲烷、有机酸等有害物质,对根系产生很大的危害,可对水稻新根的生长及吸收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根系逐渐发黄发黑,造成水稻僵苗,前期必须注意及时露田、通气、增氧、排毒。   在水稻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必须遵循薄水插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适时搁田原则[3—4]。即薄水插秧,水层保持在1~2 cm,有利于机栽后不漂秧、不倒秧。一是寸水活棵。水稻在栽植后要及时地灌寸水,以达到护苗活棵的目的,水层控制在约3 cm为宜。栽植后的2~7 d实行间歇灌溉,适当晾田,以促进根系的下扎。二是浅水促蘖。在水稻栽植活棵后,应及时浇水,保证浅灌勤灌,水的深度控制在3 cm左右,保证水稻根系的正常生长。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干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活熟到老,切忌断水过早。三是适时搁田。当水稻的茎蘖数达到预计穗数的80%时,应反复多次地进行轻搁田,以对水稻的无效分蘖进行抑制,并控制基部节间的伸长,促使根系活力的提高,达到足穗、大穗的目的。 论文网   5 精确定量施肥   机插秧由于苗小,大田分蘖期长,前期吸氮量少,中期吸氮量大,整个施肥过程中应少施多次,在实际应用中应适当减少基肥的施用量。机插秧高产栽培需纯氮300 kg/hm2左右、五氧化二磷75 kg/hm2左右、氧化钾150 kg/hm2左右。一般基肥施用纯氮占30%、分蘖肥和穗肥各占35%;且分蘖肥分别于机插后5~7 d和15 d左右施用,以促进分蘖早发。为降低麦草还田田块发生僵苗的风险,应增施锌肥30~45 kg/hm2。磷肥全部施用于基肥,钾肥分2次施用,即基肥和拔节肥各用1/2。   6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的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于水稻病虫草害防治要适期地选择合适的药剂,采取正确的施药方法科学地进行防治。一般在水稻移栽返青后,做好灰飞虱、螟虫等的防治工作;中期注意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后期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及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齐穗后注意纹枯病及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防治。一是病害防治。稻瘟病的防治上,在稻叶初见少量病斑时施药,防治穗瘟可于水稻破口期用75%的三环唑粉剂450 g/hm2对水喷雾防治纹枯病防治上,在分蘖期、孕穗期用30%苯甲丙环唑450 g/hm2对水喷雾。稻曲病的防治上,应在孕穗中、后期用30%苯丙环唑对适量的水对穗部进行喷雾。二是虫害防治。螟虫的防治上,应在螟虫卵孵高峰期用2%阿维菌素加杀虫单对水喷雾防治。稻飞虱的防治上,可选择25%吡蚜酮300~360 g/hm2对水对稻株中下部进行喷雾防治。三是草害防治。机插后5~7 d要结合追施分蘖肥进行化除,对田间禾本科杂草与莎草科杂草、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于水稻栽后5~7 d选择53%苯噻酰600~900 g/hm2拌肥料或毒土进行撒施,注意药后要保持水稻田中的浅水层5 d左右。

作文 /zuowen/   7 参考文献   [1] 孙成和,孔庆俊.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插秧集成技术[J].农机科技推广,2010(7):43—44.   [2] 刘开顺.水稻插秧肓秧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2010(3):28—29.   [3] 刘云,杜茶英.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J].南方农机,2006(3):32—33.   [4] 王伯伦.水稻优化栽培[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