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影响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 中国 银行市场进一步全面开放情况下, 研究 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市场的 影响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 为止,国内外的学者对此作了较多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现有的 文献 ,力图对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影响进行 分析。

 关键词:外资银行东道国银行影响       2006年12月10日,我国加入WTO后的保护期结束,我国外资银行开放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实行遇。

为全面兑现承诺,2006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银监会发布了这一《条例》的实施细则,并于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

这意味着从2007年开始,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外资银行必将进一步涌入,给我国银行业各方面带来相应影响

      1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目前,有关外资银行进入对内资银行效率影响的 理论 观点主要体现在综述性研究中,如Levine(1996)的研究认为,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收益包括:更好地提供本国 金融 服务、更好地构建本国金融基础、更好地获得国际资本渠道。

学者赵智文(2007)、毛泽盛(2006)等认为,从长远看,外资银行进入将通过市场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市场化改革效应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的整体效率

 论文网   南京大学学者焦建东 参考 中国具代表性的14家商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0家综合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997—2006年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中数据,采用GLS估计 方法 ,得出结论: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对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收入效率、盈利效率和经营稳健性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对营运费用率有显著负面影响

   而学者林可全、王韵亭(2008)采用阶段性研究方法和充分考虑各自国情及宏观因素下的计量模型进行研究,认为东道国处于金融开放的不同阶段,外资银行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   (1)外资银行进入初期:东道国各项金融配套和监管水平尚处于初级或无经验阶段,国内银行由于垄断、保护处于强势地位,银行效率较低,竞争不充分。

此时外资银行进入一定会受到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碍,加上东道国监管能力不强,外资规模不大,尚没能对整个银行业的效率提高产生明显作用。

   (2)外资银行进入的成熟阶段:东道国各项保护本地 企业 的措施已经消除,外资能与本国银行进行完全开放竞争,此时外资银行在技术与管理、业务范围、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外溢,促使东道国银行业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竞争越来越剧烈;然后随着市场份额被完全瓜分,东道国市场达到完全开放效率促进最大化阶段。

 毕业论文   (3)进一步渗透或收缩阶段:当效率达到最大化后,东道国市场份额趋于饱和,利润进一步压缩,由于微观战略的不同,外资银行要么采取进一步渗透蚕食国内银行份额保持其利润,控制其在东道国其已经占领的领域;要么收缩业务选择别的新的东道国,退出在某一东道国竞争或保持现有规模和水平。

此时,外资银行对本国银行业的效率促进作用开始消失,伴随的是进一步打压对手或者退出。

   学者葛丽娜也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在 发展 中国家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初期,虽然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较低,但对本国银行的促进作用却很明显,这通常被成为“鲶鱼效应”,而其市场份额达到30%—40%时,本国银行效率会达到与外资银行基本相同的水平。

      2对利率的影响      从理论角度看,由于外资银行进入,市场上资金供给参与者的增多,迫使竞争者降低存贷差,以能够在竞争中立足。

   学者孙会国(2007) 总结 了大量实证研究证实了以上理论,并得出结论:(1)外资竞争导致国内银行更加有效;(2)外资进入引致的竞争迫使国内银行接纳低信誉的顾客;(3)外资参与使得国内银行管理者继续增加运转 现代 化的费用。

并且,外资银行所拥有的是成本优势,并发现在市场上,信息越是不对称,银行就能够获得更高的利率。

 论文网   学者胡静认为:外资银行外汇贷款利率完全不受中央银行管制,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实际上意味着不受利率管制的金融业务量增大。

结果必然会减弱中央银行利率管理的有效性。

   徐强等学者运用Eviews311软件,对外资银行进入对1991—2004年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做了时间序列的计量分析,研究样本是具有代表性的14家国内银行

按照一般理论,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的增加,国内银行为了维持其原有的竞争地位,将会采取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更多的贷款者和存款人。

但实际情况有所不同:随着我国金融业入世的步伐加快,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金融当局和相关部门为增强国内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竞争实力,使之在外资银行的冲击和挑战下处于有利位置而采取了数次调整存贷款利率的措施,使存贷利差增大,因此,有的客户可能会转移存款至外资银行以寻求更优的服务。

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利差变化更大程度上是由监管当局来调控的,而非银行的自主行为。

在此情况下,出现外资银行资产份额与我国银行业人民币存贷款集中度呈负相关现象也是有可能的。

   3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关于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有不同看法。

 论文代写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可以稳定银行体系

汤碧在《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利弊分析》(2007)一文中表示,过去我国银行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比较落后,银行竞争力薄弱。

外资银行进入有助于我国改善银行资本基础、提高风险管理、分散风险、增加坏账准备,有助于在需要时提供更多的资本和流动性,进而降低风险,增强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

虽然外资银行进入在短期内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但从长期看,经过优胜劣汰得以生存下来的国内银行将有更强的竞争力,拥有更忠诚的客户,因此,银行可获得更加稳定的经营环境。

   第二种观点是:张蓉等人引入银行危机的虚拟变量,并采用二项式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时间选取为1995—2005年(新兴市场国家银行危机的集中爆发时期),样本国家的选择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银行体系的危机并不具有统计上的相关性,没有理由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就一定会造成本国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有关外资银行进入对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体系的稳定性的影响,近几年的研究也多认为这种影响是不确定的,它主要取决于东道国银行经营的宏观 经济 环境、金融一体化程度和政府监管能力。

   林可全、王韵亭采取阶段性研究而非时间性研究,并从演化和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他们将一国的金融开放分为四个阶段:初期开放、成熟和完全开放、渗透与收缩和危机时期与敌意入侵。

外资银行会在初期给金融体系较弱或刚开放东道国一针强心剂,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到了成熟和完全开放时期,外资银行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促进作用达到最大。

东道国市场份额趋于饱和,外资银行东道国银行体系由于蚕食与收缩、进与退并存,体现出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稳定性有所下降。

在第三阶段积累到矛盾不可调和或遇上金融危机时,便进入第四个阶段。

外资银行战略上会倾向于选择利用东道国无暇顾及的空隙采取系列恶意事件打压东道国银行或进一步渗透,控制东道国的金融银行体系;选择收缩前也会促使资本外逃,不让东道国危机危害自身利益。

此时东道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呈明显的负向作用。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