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幻想奏鸣曲Op•28演奏分析

[摘要]在19世纪的欧洲音乐史上,门德尔松可以称为最有天赋的音乐家之一。门德尔松一生创作了许多种题材的作品,而在钢琴创作生涯里主要包含奏鸣曲幻想曲、回想曲、变奏曲、特性小曲、练习曲和钢琴小品等。《升f小调幻想曲》Op·28是其幻想曲之一,该曲是以旅行中所感受的印象为基础的,乐曲十足的具有门德尔松一惯的那种匀整,并且含有高雅的热情,本文下面主要对门德尔松幻想奏鸣曲Op·28的演奏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门德尔松幻想曲;Op·28;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2—0062—03。

门德尔松幻想曲是其钢琴作品中的杰出之作,门德尔松音乐以清新淡雅、精致细腻著称。清新优雅的曲风、优美动人的曲调,总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门德尔松的生活基本一帆风顺,他经济富足、朋友众多、家庭美满安逸,又有许多崇拜者,使他对社会的认识不可能像其他音乐家那样深刻;他的创作风格也不善于表现强烈的戏剧冲突或复杂深邃的哲理思想。恰恰是他那种特殊的文化修养和很高的家庭环境,使他更有条件充分的吸吮欧洲和德国的文学、哲学、宗教、美术传统的乳汁。加上他的创作成熟于贝多芬、舒伯特之后,终止于李斯特、瓦格纳之前,刚好处于古典风格的终结与浪漫主义的兴起阶段,在这些条件的综合影响下,使得门德尔松幻想曲充满了浪漫运动中的古典倾向。《升f小调幻想曲》Op·28创作于1833年这首作品门德尔松在苏格兰旅行时所激发的灵感创作而成,非常注重音调的色彩性,体现了门德尔松对异国情调的兴趣,释放了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的想象,是他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一、门德尔松生平。

雅克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Ludwig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浪漫派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门德尔松出生于德国汉堡,他的父母给了他一个舒适,充满文化气息的成长环境。他的祖父是位著名的哲学家,银行家的父亲则是位艺术爱好者,而他具有艺术才华的母亲却能够阅读希腊文原版的《荷马史诗》,在这种良好环境的培养下,他成为了与生俱来的音乐家,和莫扎特一样有着惊人的天赋。这位杰出的钢琴家也是著名的乐队指挥、管风琴家、令人尊敬的教育家、更是位世界级的作曲家。

大自然、游历和文学促进了他很多作品创作。他吸收城市风俗性的音乐风格,民歌或舞曲的节奏,多以描绘民间特有的、优美的、史诗般的音乐类型,他力求内容通俗易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他的音乐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形象鲜明(2)色彩丰富(3)旋律优美(4)结构完整(5)富于诗意幻想。例如意大利之旅造就了他的《意大利交响曲》,北方的航海之旅中,他去了风大浪急的赫布里德群岛,并很快写了《赫布里德群岛序曲》。至于文学的影响,在他身上最明显的是来自歌德和莎士比亚的影响。他的代表作《仲夏夜之梦》就是受到了莎士比亚的影响而写的,他的目标是将莎士比亚戏中的浪漫幻想转化成一部独立的戏剧序曲。在月明的夏夜,在迷人的梦境之中,展示出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神奇境界。《升f小调幻想曲》Op·28由门德尔松写于1833年,该曲目的创作门德尔松以旅行中所感受的印象为基础的。

二、《升f小调幻想曲》Op.28。

(一)背景创作

《升f小调幻想曲》Op·28产生于门德尔松创作的转折点,1829年,门德尔松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涯(离开其老师策尔特并读完了1826—1829年在柏林大学的三年课程)。并于1829—1832年之间,游历国内外重要文化城市,广泛接触当时各地社会生活。这些不仅大大启发了他的艺术思想、助长了他在艺术上的发展,而且还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不少素材。其作品《三首随想曲》Op·33、《无词歌》中的某些篇页以及《升f小调幻想曲》Op·28,都是以旅行中所感受的印象为基础的。1832年以后门德尔松的生活与事业上所出现的一系列危机:歌德、策尔特、父亲的相继去世以及未能当选为柏林合唱协会的领导都对门德尔松造成沉重的打击。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在门德尔松音乐中表达出强烈、激动的情绪以及悲剧性的矛盾,至此,门德尔松开始逐渐形成与早期那种童话般的、欢畅的情感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作品简介。

1828年—1834年,可以说是门德尔松的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门德尔松钢琴音乐创作是那种广受大众欢迎的欢愉、恬静、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的创作风格。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气息在门德尔松作品中已经体现的比较明朗,这时的门德尔松注重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前一阶段门德尔松作品中带有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音乐创作痕迹,而在这一阶段那种对前人的引用和借鉴则变成具有自己的独创音乐风格的创作

门德尔松成熟时期只创作了少量的大型钢琴作品,其中《升f小调幻想曲》Op·28、《6首前奏曲与赋格》Op·35和《d小调严肃变奏曲》Op·54最能体现门德尔松作为当时一流的作曲家和钢琴家的非凡才能。《升f小调幻想曲》Op·28(又名“变奏曲埃克塞茨”)和舒曼的《C大调幻想曲》Op·17一样被认为是三个乐章钢琴奏鸣曲,这首作品门德尔松在苏格兰旅行时所激发的灵感创作而成,非常注重音调的色彩性,体现了门德尔松对异国情调的兴趣。

《升f小调幻想曲》Op·28共有三个乐章组成,乐章之间是没有停歇连起来演奏的,每个乐章之间的关系也很明确。第一乐章幻想曲,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形成了对比的色彩,第三乐章是八六拍的,华丽的急板。乐曲十足的具有门德尔松一惯的那种匀整,并且含有高雅的热情。第一乐章主部采用自由的三段体以华彩式的短小序奏开始,逐渐加快的琶音之后维持原有的调性与节拍,变成了行板,行板主题沉思而忧郁,并在第一乐章最后没有和声的情况下静静的奏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乐章是一个加速的快板,近似一首谐谑曲,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第三乐章是一个华丽的“急板”,其中右手的八分音符段落和左手的十六分音符音型相对立。三个乐章无间断的一气呵成,速度从“行板”到“快板”再到“急板”逐渐加快,这种结构安排令人想起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0p·27—2。

三、奏鸣曲Op·28演奏分析。

门德尔松一生创作了许多种题材的作品,其幻想曲主要有《升f小调幻想曲》Op·28和《爱尔兰幻想曲》Op·15两首。本文下面主要探讨奏鸣曲Op·28演奏演奏技巧,在演奏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包括作品音乐节奏的掌握、指法、技术难点的分析、旨在为学习、演奏《升f小调幻想曲》Op·28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一)节奏。

彪罗说过:“万物之初先有节奏。”节奏是构成钢琴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门德尔松《三首前奏曲》Op·104a 都是采用单一短小的主题动机分裂、模进进行发展。这也深刻的反映出前奏曲这一体裁本身的特点——即兴性。演奏《升f小调幻想曲》Op·28需要特别注意到的是拍号,在弹奏时应该适度的突出拍点音,使音乐中的节奏更加明晰,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织体上运用的是三十二分音符,即一拍八个音,在我们弹奏作品中有很多四个音一组的快速跑动,而这里却是不同的情况,所以在适度强调拍点时不能按四个音一组,而是八个。

(二)指法

钢琴大师鲁宾斯坦说:“演奏钢琴最大的秘诀是:在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指法弹奏正确的琴键。”“选择正确的指法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它有助于音乐陈述的明晰性,同时还会减轻技巧上的困难。”或许是因为每个演奏者手的情况有所差异,门德尔松创作这三首作品时并为在上面添加任何指法,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生理条件深入浅出的谈论下在演奏《升f小调幻想曲》Op·28中指法的运用。在音乐动机的模进应该保持指法的统一,门德尔松创作奏鸣曲所采用的是单一、短小的动机进行分裂、模进,在大篇幅的模进中,采用统一的指法会使演奏起来更加的方便的突出力度的强弱以及陈述出乐曲的调性关系与和声结构,当然在遇到某些调性改变的时候,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

(三)技巧。

门德尔松创作上并不过分炫耀技巧,他的作品继承了古典传统的演奏技法,所以在这套作品中并没有十分困难的演奏技巧,一般都是在承受范围内的。《升f小调幻想曲》Op·28中技巧包含的技术课题有连续的八度、和弦、断奏以及快速的二音连线在旋律中的弹奏

首先,我们要注意到速度标记为很活泼的快板,根据前面在节奏上的分析,在连续八度的弹奏中,每秒钟大概需要弹 5.6 个八度,“在八度的弹奏中,弹奏的速度首先来自肘关节,准确性来自兼关节。手腕只是完成补充性的动作,而不。

适于独立的积极的挥动。”在正确运用腕、肘以及肩关节各个部位的弹奏时还要特别注意到,在这首前奏曲中弹奏八度不仅仅要整齐,右手弹奏时还要适度的突出高声部,也就是小指上的音,在这里小指应该略低于大指,使小指在弹奏琴键时承受较大的力量,这对弹奏者手的掌关节的支撑有着严格的要求。

结论。

门德尔松的《升f小调幻想曲》Op·28,具有清新、明朗的旋律线条;简洁精练的创作手法;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音乐层次;温暖明亮、恬静优美的音乐色彩,足见门德尔松幻想曲创作的独到之处,本文对演奏《升f小调幻想曲》Op·28演奏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在继承古典传统的同时,创新式的写作手法,使其对演奏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使其成为一首不折不扣的经典之作。在浪漫派的音乐家中,他是属于才华洋溢的类型。他情感丰沛,有时灵感会如泉水般喷涌而出,但是他并没有艺术家热情奔放、反叛极端的性格特征。他的幻想曲用温和的音乐语言在音乐世界里谱出细腻的感情。也许是美满的生活和高贵的家庭影响,幽雅的他总是散发着一股稳定的气质,他的作品像一条轻轻柔柔的小河,流淌过每个人的心田。这正如德国的一位诗人所说的,“门德尔松所到之处,尽是缤纷的玫瑰”。

[参 考 文 献]。

[1]韩里.欧洲弦乐艺术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法.德奥部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

[3]阎颢莹.门德尔松钢琴音乐的多元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王大为.论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独特性[D].重庆师范大学,2012.

[5]岳睿.门德尔松艺术歌曲创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9):133—134.

[6]肖彦.浅谈门德尔松音乐风格[J].黄河之声,2014(15):106—107.

[7]黄兆博.门德尔松的生平及钢琴作品特点分析[J].学理论,2014(06):154—155.

[8]王薇.门德尔松钢琴音乐创作[J].艺术教育,2012(11):84—85.

[9]Mahdad Khatirinejad,Patric R.J.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