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导游词 精忠报国

灵谷寺这是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灵谷公组成风景名胜区是编精心编辑南京灵谷导游词希望能助到你。

南京灵谷导游词

各位游客灵谷寺这是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灵谷公组成风景名胜区。

由历史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灵谷寺。

我们车正行驶不知道有没有留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仙灵境地。

我先介绍下灵谷寺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明代佛教三寺院。

紫金山早六朝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其周围寺院已达70多所。

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沧桑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带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

灵谷寺前身就是处独龙岗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 年)梁武帝埋葬宝志和尚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祥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蒋山寺。

朱元津建明孝陵命人选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是就下令将这带包括蒋山寺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寺。

灵谷寺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片谷地所以命名“灵各专”。

灵谷寺初建规模宏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殿长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l千。

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禅林”。

可惜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

到清治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佳景。

南京灵谷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我们现前往南京东郊三景区灵谷寺游览。

车行下坡我们看到处面积不湖面水平如镜山光树影十分缓丽。

湖边座临水而建乳白色琉璃瓦覆盖卷棚歇山顶开敞建筑叫流徽榭是1937年央陆军军官学校捐建造用以纪念军校创始人孙山先生。

由黄埔期学员成开国元勋徐向前元帅题写“流徽榭”楷匾额。

再向前绕灵响亭即到了灵谷寺门万工池停车场。

我门口广场向介绍下灵谷寺历史概况。

明朝初年钟山西侧蒋山寺搬迁至改名灵谷寺。

它早建南朝梁天监十五年(515年)。

梁武帝女儿永定公主高僧宝志(济公原型)圆寂建五层琉璃珠宝塔二年武帝扩建造寺名开善寺南朝四八十寺卓有声名寺。

朱元璋南京建立明王朝选寺陵寝吉地并利用皇上权威迫其二次搬迁1381年(洪武十四年)现复建。

这位和尚出身太祖皇帝避迁寺建陵不敬口实亲赐名“灵谷禅寺”写“天下禅林”匾额悬寺门。

当初养寺僧千余名下辖12座佛寺包括栖霞寺、定林寺等寺庙占地500余亩拥有庙产三万四千多亩土地山林可谓盛极名噪佛界。

数年屡有修茸景况不衰康熙南巡游寺题韩隆驻辟作诗赐宝。

可惜到了太平天国期清军镇压太平军几次摆开战场巍峨殿宇付炬仅剩下烧不无梁殿。

太平天国失败两江总督曾国藩虽重建少部分建筑但也绝非前貌了。

1928年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纪念北伐牺牲将士选定灵谷寺旧建阵亡将士公墓寺庙布局上略加改造形成公墓格局轴线上公墓两翼距轴300米分别建二、三公墓建门、树坊改造无量殿兴建纪念馆、纪念塔成民国期处重要山陵附属纪念区。

这里安葬了数以千计部队官兵遗骸每逢纪念日都有祭祀活动。

新国成立改名灵谷公栽植树木花草维护旧观继续开放游览。

公墓改草坪二公墓修建了邓演达烈士墓三公墓培育成茂密树林。

尽管这里是寺庙公墓、公混合体但人们还是把这带称灵谷寺可见灵谷二魅力。

它是朱元璋亲命名历有多种说法但都山有灵气谷有合水。

各位朋友我们面前半圆形面积数亩水池叫万工池也叫放生池。

相传朱元璋见这里有景无水命万军工筑池栽植白莲。

应该说寺前放生池也是般寺庙传统布局搬皇上实景增色吧。

池西端不远有石桥叫迎驾桥传说是众僧迎接乾隆圣驾地方。

广场北面有座门绿色琉璃瓦虎殿顶下辟三拱门花岗岩基座。

这种门形式稳重气派用是皇规格。

原门额上是老蒋手题“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著名画钱松岩先生写“灵谷胜境”。

门外对石狮是建造公墓北平军分会所赠。

门墙红色故名红山门

红墙左右延伸又辟有二门方便车辆通行门额上分别“松声”“泉涛”。

它虽叫山门但不是原灵谷寺门而是原金刚殿位置看到门外柱础痕迹就是原殿殿基围。

进入山门步青石甬道前方42层台阶上原天王殿旧耸立着座六柱五门十楼牌坊高10米钢混结构顶覆绿琉璃瓦柱石是二道四方须弥座梁枋仿彩画浅刻纹样斗拱挑檐气派不凡。

这是仿北京十三陵入口牌楼形式修造。

五坊门上端石坊上都嵌有瓷质党徽夹枋上刻有四朵梅花图案正面梅花写有“仁义”四背面是“救国救民”都是常委主席张静江写。

细看上面瓦当都是党徽图案体现了设计者良苦用心。

坊前石台上立有对高档汉白玉雕刻貔貅。

神话传说貔貅是黄帝作战阵前冲锋陷阵凶猛神兽每至阵前往无前所向披靡物放这里象征阵亡将士忠勇威武是陆军十七军所赠。

这对石刻肌肉横暴矫健奋进从雕刻艺术手法看是件精美独特作品。

各位游客前方有古老面庞建筑请哪位朋友猜猜它是什么样结构。

几位朋友都抢先说是无梁殿非常正确眼力。

它通体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寸梁木叫无梁殿用其谐音又叫无量殿原供奉无量寿佛。

正因无梁所以它才得以战火幸存但仅残留拱券造公墓加修重檐屋顶。

它是我国古老规模座拱券结构建筑比苏州开元寺、宝华隆昌寺、山西显通寺、峨嵋山万年寺无梁殿得多。

现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重檐九脊正脊上置有三座复体式喇嘛塔。

外观面阔五三门。

室进深三实际是三排筒子券券高宽11.4米高14米前券宽4.8米高7米侧面纵连三简卷两侧山墙用砖垛出挑逐层弧形上伸1米多。

施工程木模架券砌成凝固拆模。

券正三券龛原供奉无量寿佛居西方三圣顶上直至屋脊有亮孔据说是升天孔。

其实可能方面是造成顶上佛光效方面是用通风采光。

公墓请走佛像代以石碑。

碑由张静江写“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灵位”左碑刻老蒋所北伐誓师词右碑刻陈夫所写执委祭。

建国碑被磨。

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重修改刻“国民革命烈士灵位”左碑民国国歌右碑“国父遗嘱”。

祭堂四周嵌有110块青石碑刻有按战役地、军阶职分类阵亡将士姓名33224人共十六万五千。

殿前二券还布置有辛亥革命名人蜡象馆展出了以孙山首当名人57位组成22组场景再现了辛亥革命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

无梁殿有片半圆形草坪。

各位朋友能看出这块地是干什么用吗?这位游客反应快已看出是座墓。

这就是位轴线上公墓

它就是灵谷寺五方殿遗供奉五方五智佛。

公墓主要安葬北伐战争及1932年上海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和五军阵亡将士按编制军阶抽签实行“代表葬”共有墓穴1624。

公墓北侧东西两头各立纪念碑柱纪念这二支抗日部队牺牲官兵。

现这两座碑成南京抗日战争纪念地用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墓地已成草坪请仔细看还可见按放射形划块分格有似徽。

背向数米长半圆形墓墙弧形起伏这是设计者美国工程师茂菲益古庄重效模仿艺复兴期巴洛克弧形卷波手法而采用形式这种形式闽南广东沿海也常能看到。

各位游客高栎树浓荫覆盖下绕墓墙我们看到陡阶高台上有宽阔恢宏殿宇现叫松风阁。

原是明初律堂位置清代复建观音殿重檐庑殿绿色琉璃瓦面阔连廊共11开红柱列绕雕梁画栋是古建筑高规格形式。

按帝王陵墓供奉灵位主体建筑享殿形式设计反映出其当受推崇地位。

民国建成“阵亡将士纪念馆”由老蒋题写馆名。

部布局作了些变化改单层二层是走马楼式串廊单层穿堂宽敞明亮。

梁架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装修。

原设许多陈列橱架展出阵亡将士遗物举办专题展览。

抗战遭到严重破坏室物品损失空。

现开设了商店各位可以舒适堂饮休憩也可选购些你所喜爱纪念品。

阁广场央立石鼎上刻六角重檐亭式鼎盖四面鼎身刻有狻猊兽头乃龙九子刻“垂勋铭鼎”是当安徽省主席刘镇华献给公墓纪念物它是众多赠品存世不多遗物。

可鼎前以塔背景留影效绝佳。

各位朋友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要想领略灵谷深松、涛声依旧风光不登九层塔是不能如愿。

前方100米巨塔巍然就是公墓轴终灵谷塔即阵亡将士纪念塔。

它建成1933年塔基正面有丹陛石阶日照山河图长5.2米宽2.8米象征气壮山河与日月辉用是白色花岗岩石。

上面是直径30.4米花岗岩平台。

四周是云头雕花石栏。

塔高60米九层八面钢混及花岗岩结构外形是楼阁式塔样式。

底层直径14米向上逐层收分顶层宽9米每层挑出绿瓦披檐上置回廊护以石栏供游人凭栏远眺。

塔顶绿瓦攒尖竖塔刹运用佛台座、覆钵、宝匣相轮形式金光熠熠直刺青天。

整座塔造型优美坚固稳重雕栏玉砌绿白相真是流纪念塔。

底层外壁刻有老蒋手题“精忠报国”前门横楣上“灵谷塔”门是“有志竟成”侧门分别是“成功”、“成仁”塔立巨柱螺旋扶梯盘旋而上共252级。

从二层至四层各位可以看到壁上刻有洒脱如泻奔腾似龙草是元老、监察院长右任所孙山先生黄埔军校北上告别辞。

右任是民国四法才华横溢精诗魏、草有名更擅草称“代草圣”又因长须飘髯人呼“胡子”晚年居台其思乡盼归情溢言表。

五层至八层是另元老吴雅晖篆孙先生黄埔开学训词。

吴篆其谨严精妙端庄秀丽。

原塔身外壁刻有当要人手迹现用水泥覆盖尚恢复旧貌。

登临九层极目四野爽风万里。

远方山峦起伏近依钟山屏障环顾林海松涛脚下诸景环抱春日嫩绿如绒夏季苍翠欲滴秋色金黄交映冬景莽莽似烟西望遥见山陵堂下俯历数门坊殿阁。

各位朋友游览至岂不快哉。

灵谷塔西南侧林有覆钵式塔上置相轮宝瓶和须弥座人们称宝公塔是南朝高僧宝志和尚舍利塔。

初现今明孝陵位置民国改建公墓原想保留不动但阵亡将士掺进老和尚很不相宜也就委屈迁移至现位置。

十年动乱塔灵骨石棺遭毁坏无存又重修仅是象征物了。

塔前嵌有黑色石碑刻有吴道子所画宝公像李白所作画像赞词颜真卿所赞词三人皆唐代顶级师人称“三绝碑”被视国宝。

碑也四毁四刻三次复刻。

乾隆皇帝也凑热闹碑首题了“净土指南”四。

各位朋友观碑怀古我不得不介绍宝志和尚其人其事。

1400多年前南朝他是赫赫有名无人不知人物。

他七岁出成年得道行灵异。

所作预言皆有应验还戏弄皇帝被请入宫上座。

他手持法器是禅枝上挂着刀、尺、拂尘。

暗喻南朝刘宋王朝即齐(刀)、梁(尺)、陈(拂尘)。

所以李白赞词“水日了不可取灵空其心寥廓无主锦蒙鸟爪独行绝侣刀齐尺梁扇迷陈语丹青圣容何往何所”就是这位和尚写照。

梁代开善寺直至明代灵谷寺都是纪念他而造连贵开国太祖朱元璋迁他灵塔还要上香祈祷赔礼许愿己陵墓禁区再造更寺塔补偿地位真是不般。

也许应了“何往何所”他墓塔三迁四建颠沛流离灵骨无存真是“水日廖廓无主”了。

塔基正前方有三开殿硬山顶接架廊庑叫志公殿是造公墓保存些宝志遗迹特地建造。

原供志公及侍者弟子像两侧有历次迁葬碑记述迁。

各位游客我又要出道问题请回答殿前叉形铸铁件是什么名称?干什么用?讨论很热闹但都没说准。

请看旁边景说明碑。

这叫“飞剪”民传说是孙权用剪蟒镇妖其实它是明代造寺用起重机械部件就像今天吊车。

旁边还有块巨石二条巨龙盘绕人称蟠龙石高2.4米有传说飞剪拿住蛟龙石镇住二龙。

实际上这块巨石是碑帽。

知道我国古碑都有帽、身、座三部分现是身、座不知何处地空余碑帽头给我们留下了不话题。

各位朋友向西南看有石桥叫玉带桥。

传说朱元璋封银杏树树王并赐以玉带。

山坡上有方亭叫进思亭亭西三公墓原有墓穴2268。

1946年军统头子戴笠空难摔死老蒋亲选三公墓戴入葬。

1950年被炸成废墟仅有路成了痕迹。

灵谷寺公我们游了圈灵谷寺不见寺寺哪里呢?请跟我从无梁殿穿就会看到座黄墙碧瓦寺庙这就是现灵谷寺。

庙前迎面立有照壁上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十出该寺与宝志师缘脉关系。

门门楣上有右任写“灵谷寺”三。

各位朋友灵谷寺非彼灵谷寺彼寺已毁寺乃重建物。

这里是清代治六年(1867年)曾国藩“八功德水”处焚香祈雨有灵验就造龙王庙还愿又有增修。

民国把无梁殿佛像归并龙王庙改名灵谷寺所以前二寺不可相提并论。

进了山门是般佛寺格式迎门是笑口常开、袒胸露腹弥勒佛是按五代奉化契和尚(布袋和尚)形象塑就相传是弥勒东土显身。

佛所说弥勒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华林继承佛位又称佛。

背是身披甲胄手执降麾杵护法神韦驮警视四众惩戒犯禁。

山门壁东侧有“灵谷寺龙王庙碑记”。

西侧有“祈雨碑”。

前庭立1983年铸万年宝鼎。

正面主体是近年重建雄宝殿重檐歇山楼阁相依殿幡幢悬垂华灯长明.黑花岗石铺地深沉明亮。

高台座上尊主供释迦牟尼佛鎏金装彩阿难、迦叶侍奉左右。

东西两侧贴壁而立是二列像设列十八罗汉列二十诸天把二种常见而又极易混淆供像集起兼收并蓄统而有。

主台背面是悲菩萨海岛观音脚踏鳖头手持净瓶杨枝左右善财童子和龙女。

壁东智殊菩萨座骑青狮西壁身跨六牙白象行普贤菩萨。

殿宏高敞观音堂。

底层供奉开山祖师宝志铜像上供观音铜像。

1994年观音阁落成举行了真慈法师升座仪式这是太平天国以首次升座。

东首院落现“遍觉堂”是玄奘法师纪念堂。

供法师译坐像前有十三层木质密檐式塔塔供奉法师顶骨舍利。

讲到这里有游客肯定产生疑问玄类法师西安住锡、圆寂灵骨怎么会到这里呢?各位说话长这其又有段曲折而又与国运共兴衰故事。

唐高僧玄奘就是说《西游记》唐僧原型俗名陈祎。

他13岁出岁受戒精通论公元628年历艰辛西行天竺17年带回卷657部创唯识宗是唐代外化交流著名使者。

664年圆寂长安慈恩寺初葬白鹿原继改樊川兴教寺又因黄巢义军起事迁葬终南紫阁寺。

至宋金陵天禧寺可政法师终南见塔毁寺废就迎奉至天禧寺东岗造塔安葬。

明初迁南京名扬外报恩寺。

太平天国期战火纷飞寺塔又湮没无存。

抗日战争期日寇扩建军工厂施工挖出石函及珍贵器皿还有迁葬碑。

日军妄图盗走诸物迫国人压力和出粉饰汪伪政权政治要除九华山造塔安葬部分其余瓜分存多方佛寺。

这里供奉是当初存博物院部分几周折辗至灵谷供奉

1998年8月台湾玄奘学法师了住持向陆申请分供舍利批准取出2 8863克粒分供由两岸僧众护送至台成两岸交往促进统盛事。

纪念堂前存座三圣殿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及胁侍观音和势至菩萨是属净土宗特色。

寺东侧素菜馆供应素食斋饭选素淡做工精细口味鲜美各位不妨尝。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