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而随着印刷技术进步,以及人们视觉审美需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印刷形式为迎合市场,许多印刷品成为了一门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作品。

其中《印刷工艺课程视觉传达专业必修课中愈发重要。

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印前、印中、印后等环节的工艺讲解与实训。

本文旨在发现当前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改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改善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探索教学过程改革。

从而提高学生与市场对接能力,对今后相关课程改革更具有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印刷工艺课程视觉传达;教学改革   1引言   “印刷工艺”是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所必修的职业技能课程

近年来市场不断出现印刷工艺与材料,如纳米印刷、无水胶印、高保真色彩控制、热喷墨打码、生物降解油墨等,这些相关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印前、印中、印后的革新。

但是传统的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注重传输理论知识,其教授方法和教授内容单调,现已不适应市场专业需求,因此,“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探索与改革“印刷工艺课程的教授方法和教授内容将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与市场对接能力,为此将教学与时代背景结合做探索,对今后相关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印刷工艺课程简介   “印刷工艺课程教学对象为视觉传达专业本科学生,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必修课程之一。

课程开设有与设计紧密相关的丝网制版技术,丝印技能和印花设计。

通过丝网印刷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版面丝印经验与相应的技能,能适应各工种的后期丝印加工技术,以及服装丝印的工作。

体会丝网印刷的造型特色,并能应用于设计之中。

课程从几个基本要求出发,使学生能联系先行课程,做到知识统化;也能讲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印刷制作。

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充分了解印刷的五大要素和四大版种,各版种的特性及印刷原理等印刷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印刷设计稿的基本概念、掌握分色原理、网屏、色版的分类;掌握凹凸压印、浮雕印刷、压钢线、烫印、上光、复膜等特种工艺;了解塑料印刷、马口铁印刷、软管印刷、铝箔纸印刷、贴花纸印刷等特种印刷;熟练掌握在印刷技术和印刷工艺的基本规律统筹电脑平面、包装设计制版技术及技巧。

多所学校深入印刷行业调研后,对相关课程培养计划进行了改变,以《印刷工艺课程为例,就“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与该课程教学形式相结合进行了探索。

3改变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氛围   理念指导行为,其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源泉,在课堂教学氛围中起到关键作用。

充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课堂参与性是教学改革的前提,高校教学学生教师互动的过程。

其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点是可进行双向交流的,教师则对其中的交流要进行协调,保证知识点逻辑、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因此,教师应以“师生平等、学生主动、教师引导”的教育理念渗透子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将已有的教导型教学模式改变成引导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使之参与“印刷工艺课程每一个实训环节,最终达到课程理论联系相关实验,并进行社会生产实地调研,讲课堂效应“走出去”。

4改革教学内容,贴近市场需求   教学内容的结构与组成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教学改革内容要符合应用型大学教育方向,以“学中做”和“做中学”为目标,培养一批为“人类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的人才,主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基础理论知识以掌握为先。

目前与专业相关的市场印刷工艺都是集计算机、自动化、光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产物,如纳米印刷、无水胶印、高保真色彩控制、热喷墨打码、生物降解油墨、数码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等新技术就需学生提早了解原理,但目前的教学内容却积累了多年的传统内容,致使在有效的课时中新的内容未加人,过旧的内容未摒弃,最终使学生获取知识却不能运用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无法与企业对接。

由此,改革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例如在讲授传统印刷方式的原理时,由于丝网制版是利用网版的网孔部分渗透油墨,非图像部分网孔不渗透油墨的原理制版的,这就要求学生弄明白丝印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实际制版之中去。

还应对比四大版种印刷,着重介绍新型的印刷技术。

这样可以新旧知识点产生对比,让学生更深刻了解专业技术革新的源头和趋势所在。

为此,教师应该深入企业或工厂一线了解,搜集最新的专业资源,丰富其教学相关内容,把市场需求带人课堂

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切实符合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5改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辅助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于该课程教学主要以实训为主,班级学生需按组分类进行学习,过程中难免务时务力。

此时,教师可自己录制或收集相关的视频运用在课堂上,或提供给学生课后自学;也可运用对比教学方式;或者与校内实习基地链接等教学方法,来增进学生知识点的理解。

5.1利用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以前印刷课程讲解,许多学院也从现场教学切人实际讲解

但短时间的参观,学生印刷流程仍旧不理解,对许多工艺特性也一知半解。

对于以上问题,一方面教师应该在实地参观前期针对具体基地,提供相关理论知识点铺垫;另一方面,印刷流程从印前、印中、印后的讲解要从基本软件和设备出发。

总而言之,做到真正深人实习基地,在生产第一线引导?W生进一步学习印刷设备、印版、印刷载体和印刷制版等,将传统的工艺原理与现代企业生产流程结合起来,将实际生产与现代印刷设备接洽起来。

做到实际借助实习基地,使学生们掌握枯燥的印刷原理在生产中的灵活运用,复杂的印刷工艺流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实现。

因此,利用实习基地现场教学是最客观与生动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就业方向也会在该教学方法中得以明晰。

5.2利用对比式教学贯穿课堂   对比式教学是将相同或类似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区别讲解,在对立又统一的前提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

如在印前讲解中,有关细节和清晰度原理这一章节,就应将分辨率与像素进行对比式教学,图像分辨率和像素共同决定了文件的大小和输出质量,其文件大小与其图像分辨率的平方成正比。

假如保持图像尺寸不变,将图像分辨率提高一倍,其文件大小则增大为原来文件的4倍。

也就是说分辨率的大小与图像的尺寸和文件的大小是分不开的,这3个参数相辅相成。

再如在印中讲解中,有关凹版印刷与凸版印刷这一章节,也应将其做对比式教学,凹版印刷简称凹印,是钞票生产的传统方法,现在世界各国钞票仍普遍采用凹版印刷

这种印版的着墨部位是凹下去的,印刷时印版直接与纸面接触,在强大压力下使凹纹内的油墨直接转到纸上。

而凸版印刷简称凸印,这种印版的着墨部位是凸起的,在凸起部分涂上油墨,并且直接将图案印到纸上,类似于盖章图章。

这样,学生才能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有序关联。

5.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   在准备丝网印刷工艺的授课内容过程中,由于教学场地、教师有限,通常是分组进行教学

此时可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实例视频做辅助教学,多角度为学生提供教学参考。

甚至,教师也可用抓屏软件进行知识点的提前录制,再配合实际操作流程加以分步讲解

除此之外,还可从权威学术期刊与相关专业协会权威网站获取一首资源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与补充。

正确引导学生及时吸取相关专业的动态与热点,帮助学生调整研究方向。

6结语   现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完善的。

应伴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授课理念、授课方式、课堂教授内容。

本研究就结合在印刷工艺设计教学中的一些切实经历,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并将方法试图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中。

力求通过“印刷工艺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印刷工艺的认知,掌握印前、印中、印后工艺流程,实现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使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能经过企业轮岗培训,快速适应企业专业环境,承担社会生产任务。

同时,教师自身在展开教学改革的同时,应提相关专业科研水平,保证课堂质量,服务社会行业。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