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意义

作者:杨宏英,董菊颖,张红平,魏万里。

【关键词】 微转移免疫组化前哨淋巴结宫颈肿瘤

0引言。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肿瘤手术后复发和放疗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微转移的检测对肿瘤的诊断、分期、复发和预后的判断、手术、综合治疗的选择具有极其明显的指导作用. 我们采用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探讨免疫组化宫颈癌淋巴结微小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505/200610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34例,所有病例经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患者年龄39.2±6.4岁. 鳞癌28例,腺癌4例, 其他2例;Ⅰb期18例,Ⅱa期5例,Ⅱb期11例;G1 3例,G2 16例,G3 15例;术前接受介入化疗5例,腔内放疗10例,介入化疗+腔内放疗6例,未治疗13例.

1.2方法。

手术前1 d分别于宫颈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黏膜下10点和2点处注射放射性核素—99 mTc标记的右旋糖酐,剂量为每一个注射点74 MBq. 注药后15,30,60及120 min,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以子宫颈为中心,包括盆腔和下腹部行前位淋巴显像. 注药后16 h经腹施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在宫颈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黏膜下3,6,9及12点处注入美蓝4 mL. 识别和定位蓝染的淋巴结为SLN,记录注药到淋巴结蓝染的时间及SLN的部位和数目,然后按常规行盆腔淋巴清扫术. 将切除的子宫和各组盆腔淋巴结标本送到核医学科,取前哨淋巴结周围的脂肪组织(本底)作为对照,用SPECT进行体外探测,记录比本底计数高10倍以上的高计数热点淋巴结为SLN. 将34例患者手术后的全部标本进行HE染色病理检查, 104枚SLN进行HE染色,同时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高分子质量和低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无棕黄色颗粒为阴性.

2结果。

在34例中共检出SLN 104枚,单一HE染色淋巴结转移,而免疫组化角蛋白阳性1例(2.94%),1枚淋巴结出现微转移(图1,2).

3讨 论。

宮颈癌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位常见肿瘤.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估计有46.6万的新发病例,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 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2]. 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为盆腔淋巴结转移,而盆腔淋巴结转移又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而且也是术后辅助治疗的依据. 因此,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就显得极其重要. 部分研究显示,宫颈癌转移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3].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