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危机诊断及对策

我国自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企业经营者们学会灵活运用信用取代货币交易,极大地刺激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加速了经济繁荣。

然而就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来看,信用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平衡和健康的。

三角债、融资欺诈、广告欺骗、商标侵权、合同虚订、产品伪造等一系列经济信誉方面的问题便是最突出的表现。

本文拟对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信用危机的表现形式、原因以及后果进行诊断,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营造我国良好的信用环境,重树企业信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毕业论文网      我国企业信用危机的表现形式诊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整顿市场秩序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在市场交换关系中,不讲信用而导致的信用危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误导、虚假广告及虚假财务报表。

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不惜利用广告的宣传效果,弄虚作假,有意夸大商品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使消费者误入歧途,有的甚至利用广告进行行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如一些保健品过分夸大功效,进行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表面看来是服务社会但实质是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广告促销活动,把保健品夸大成百病皆治的神药。

甚至一些公司为了上市融资,更是大面积地造假,从琼民源始,到东方锅炉、ST红光、大庆联谊的财务造假,一直到银广夏问题,这些公司瞒天过海,虚报利润,其行径之恶劣,实在是令人叹止。

而“经济警察”会计事务所的失信与造假也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这些欺骗广大投资者的恶性案件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和普通百姓的信心,加深了我国企业信用危机

2.制造假冒伪劣商品。

一些生产者与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下,制造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假化肥、假农药使农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假酒、假药等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命;地沟油炸油条,谁吃谁倒霉;假名牌、假品牌侵犯知识产权,欺骗消费者。

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损害了国家信誉

3.相互拖欠资金,恶意逃债。

在商品交易与服务交易中,合同是法律文书,必须遵守,讲信用

但当前我国许多企业视合同为“儿戏”,不讲信用的现象大行其道。

收了货不付款,三角债链条越拉越长;借这家银行的钱不还,换一家再借。

这种不守信用,有约不遵,欠款不付,欠债不还的不正常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信誉,增大了企业经营风险,甚至导致许多因呆帐而破产。

4.进口走私,出口骗税。

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一些企业采取各种非法手段进口走私与出口骗税,甚至腐蚀一些执法人员。

这不仅构成了犯罪,更为严重的是在国内形成不平等竞争,损害生产者与竞争者利益,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

5.非法交易

等价交换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劳动商品交换,以双方受益为前提。

但非法交易双方明明知道是以一方受害为前提的,是一个不道德行为,如黄色服务、贩卖毒品、拐卖人口、黑市交易、组织偷渡等,严重损害了企业信誉,污染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环境。

我国企业信用危机的原因诊断    1.客观因素分析。

(1)宏观外部的影响。

我国企业信用危机问题的产生在深层上与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

具体表现在企业内部,企业经营者、企业与员工、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利益结构不平衡,利益关系不顺,缺乏公正性。

这时欺上瞒下的不诚实现象必然发生;企业外部,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国家、企业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结构的不合理,缺乏公正性,这时坑害国家利益(如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等),其他企业利益以及消费者利益的不守信用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

(2)产权制度不完善。

张维迎教授研究产权信誉关系的结论是:信誉机制存在的基础是产权

他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信用

毁坏了信誉产权基础,限制了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

我国企业不讲信用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产权不清,经营管理者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也不可能从企业信誉获利,自然就没有必要讲信用

(3)市场法制不健全,执行不严。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用法制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引导与约束。

近年我国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但仍不完备,法律建设还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立法方面,许多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所急需的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许多重要的信用规范尚未得到强化;有关法律对于欺骗行为惩罚过轻,不利于打击欺诈犯罪;在执法方面,目前还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2.主观因素分析。

(1)企业信用认识偏颇或信用观念淡薄。

信用是一种经营文化,但一些企业信用认识片面理解:一方面热衷于通过广告等手段进行一种虚拟的文化炒作,实际上名不副实;另一方面利用一些单位或个人对诚信准则的遵循,而自己的信用观念淡薄,抱着“赚一把就走、过河就拆桥”的思想。

从长远来看,这样的企业是决不会成气候的。

(2)企业维护信用行为的偏颇。

一是没有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全方位地维护企业信用,而是仅仅重视了某些对象、过程、产品等的信用,如有的企业对外讲信用,但对企业内部不讲信用,内耗现象严重。

二是在经营管理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只重视物质利益的功能,忽视企业信用建设,不懂得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更是一个伦理实体,企业的发展是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结合作用的过程。

企业信用危机的后果诊断    1.增加了市场的交易费用。

信用可以减少市场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一词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学者科斯提出的,即指作成一笔买卖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作为交易对象的某种商品的价格、运输费、商品保管费等不在其中)。

只有交易双方有足够的信用度,交易才有可能完成,如果不讲信用,一方面企业之间会相互猜疑、互不信任,就要付出不少不该付出的费用,对企业而言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另一方面任何交易都需要面对面,以货易货地进行,不仅增加交易费用,而且将交易的规模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严重阻碍了生产和流通,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增加了市场的交易费用。

2.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要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信用销售能力,即更多地采用信用结算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

采用信用结算方式,购买方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信用充当交易媒介先收货后付款,从而大大提高购买方的购买能力和销售方的销售额。

但由于我国企业信用危机导致这种先进的结算方式不能广泛使用。

3.增加了企业风险。

一般来说,企业信用的失缺程度与风险是成正比的。

越不讲信用,市场所堆积的风险将越高。

据统计,早在前几年,在法院审理的所有经济纠纷案件中,合同纠纷案占92%。

从全国看,由于企业间不讲信誉,互相拖欠货物构成连环债链的资金总额约占全国流动资金的20%。

作为国家融资主渠道的银行,由于借钱不还而形成逃债、死债的高达数千亿元之多。

这些都表明由于企业普遍存在信用危机问题,从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重塑企业信用的策略    1.重塑企业家的信誉

企业家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诚信”二字永远是企业家成功的助推器。

企业经营与一个人的生涯规划和人生业绩具有很大的同一性。

因此,企业家办企业,就应该自觉地维护共同的经营环境,爱护职业信誉,追逐职业信誉,以经营人生的严肃态度和追求个人价值的负责精神来经营企业,逐步塑造坚实的企业伦理基础:诚信地对待自己的顾客,诚信地对待与自己有各种业务关系的银行、企业和政府,诚信地对待自己的员工。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氛围,才能铸就与长远发展相匹配的伦企业理基础,不断满足社会各种需求,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最终体现企业存在的价值。

2.再造企业信誉

“言必行,行比果”、“言而无信,行之不远”等古训告诉我们,讲信、守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可以说,信誉企业一条具有无限价值而又可以无限延伸的生命线,直接影响企业的现在和将来。

再造企业信誉,首先要完善产权制度,做到产权清晰。

产权信用的基础,产权制度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的保障机制。

产权的清晰,一是产权的最终所有者对产权要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二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实现责权利的内在统一。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其次,要树立全面的、正确的信誉意识。

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所有所为都体现出信誉,每一件事都关系到信誉,每时每刻都表现着信誉

利益关系上更不能为了自身而忽视甚至损害对方,要照顾对方利益,取得双赢效果。

第三,要强化质量和服务意识,树立“质量第一,服务为本”的经营理念。

第四,要积极防范和化解信誉风险。

切实加强对企业行为和社会反映的经常性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预防在前,防微杜渐。

3.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和外部信用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一方面负责监控企业信用销售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负责管理、监督企业内部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上做到人人讲信誉,培育良好的企业内部讲信誉的文化氛围,逐步形成诚信企业文化,塑造企业诚信形象。

二是建立外部信用评估体系。

首先需要建立外部信用评估机构,主要由社会化的机构来为信用当事人服务,这就要求在我国实现征信数据的开放和征信数据的商业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社会化的信用服务行业。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常使用的有5C评估法,即企业品格(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条件(condition)以及6A评估法,即管理(management)、经济(economy)、财务(finance)、技术(technology)、组织(organization)、商业(commerce)。

通过评估来考察受信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组织结构是否健全,经营信用是否良好,企业原材料、劳动力及设备是否充足,资金运用是否合理、科学等。

第三是在建立我国信用管理体系过程中,政府要引导并规范信用服务的健康发展。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