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德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 中德职业教育联盟

摘 要通德职业教育师格、培养模式等比较提出了“双师培养目标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职业师素质任。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双师型”;B。

“师”《教师法》有着如下释承担教学任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并肩提高全民素质任专业人士。

职业教育方向“师”样担了传道、授业与惑任目前国职业院校存有两利教师类型非专业教师如英语教师;二专业教师他们教授学生专业理论、指导专业实践。

德国职业教育师主要指是者。

、国职业教育“师”现状。

职业教育教育体系地位。

德国职业教育曾被称是二战济复苏“密武器”职业教育德国企业发展提供了量高素质人才。

而国“儒思想”“学而优则仕”是几千年直追捧理念职业教育发展并不顺利。

9世纪60年代“洋运动”兴起些现代工业发展起如造船业和炼钢业。

当对专业人才培养可视是“国职业教育萌芽”。

903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熙、张洞等人制订《奏定学堂程》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标志着国职业教育正式确立;978年邓平志教育会议上强调了职业教育重要地位;993年《发展职业教育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具体政策;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确立了职业教育教育体系重要地位。

教育部项统计998年到003年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学生火数从7万提高到了80万占学生总人数3%。

年轻人对职业教育兴趣增强。

职业教育培养历史。

随着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师力量培养也得以重视。

鸦片战争前国根没有师教育到9世纪末所师学“南洋工学师院”成立。

国师教育分两层次等师学校和高等师学院师培养

新国成立按照苏模式成立了师学校承担起教师培养任;革期师培养被破坏977年人民代表会六次会议又将教师地位提高和师培养提到了议事日程;978年又提出了提高教师地位、改善其生活条件等容许多新师学校建成。

993年《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把职业教育培养立国教育改革目标。

二、德职业教育师比较。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师是职业教育体系很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质量教师队伍就培养不出高素质人才。

教师法》对教师格有如下规定具有国国籍并热爱教育事业以及相应教育和研究历从事职业教育教师般具有高校学习历如没有相应格证将通考试获取。

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有距离。

根据998年项调显示上海只有7893名教师具有科学历占全部职业教育教师人数5063%。

几乎半教师没有相应学历格当然其38%教师年龄5岁到60岁。

000年以随着职业教育力发展几乎所有教师都具有科学历。

德国职业教育师。

职业教育发达德国要获得职业教育教师格必须拥有高毕业证进入学前至少要有企业实习年历学业完成还要历两次严格国考试

两次考试概有两年隔这期都试用期。

德国职业师格规定如下所有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高等专科学校任教则必须有博士头衔;上学前要有年实习期并学习期参加实习年半到年试用期要参加师类高校培训并通国考试外指导学生实践教师必须参加手工业协会考试具有“师傅”格。

999年德国帕登堡学举行职业教育会议上新教师格被提出职业教育教师不仅具有专业理论实践能力也要具备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能力

3国高素质职业教育师欠缺以及“双师培养

从德两国职业师任教格可以看出两国存着较差距。

探究国职业教育高素质师缺乏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职业教育国传统教育体系地位不高近年随着国对职业教育重视有所改善;其次是职业教育教师和其他教师相比不被重视受到不公平待遇如职称评定上;是教师相对低工水平。

据995年财政部对种职业收入统计教师工水平处倒数3位置欠发达地区甚至有拖欠教师工情况发生。

这些原因都促使不少教师流失阻碍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世纪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次提出了“双师”这概念这是对职业教育师更高要。

对“双师”有如下理()职业素质有健康身体和良心理抗压能力

()职业道德具有较强职业道德并能影响学生

(3)专业素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沟通与组织能力因要与企业接触指导学生实习较强沟通能力与组织能力必不可少。

(5)创新能力如今教师不仅要把课上也要能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并能掌握。

三、职业教育培养

学校教育

目前国有0多培养职业教育师院校分两种类型职业技术师学院和综合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

外当地政府支持下也有些院校开设了职业教育师培训班。

这些院校数量少远远满足不了职业教育培养

德国职业培养有两种模式种是学教育另种是专门学校进行培训德国不莱梅学是开展这教育德国院校。

国由国情不不能全盘接受德国培养模式但可以借鉴如学入学前进入企业实习学生培养纲改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立职业教育培养基地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

德师培养合作。

977年改革开放以西方发达国教育理念被借鉴职业教育方面德国“双元制”影响甚广。

99年德国科尔总理与李鹏总理签署了双边合作协定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998年底双方职业教育合作新协定签署重职业教育培养合作。

开展了许多合作项目其B项目具影响力。

“B”“上海济学职业培养项目”项目996年月签署项目合作方济学与德国济技术合作公司及不莱梅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主要目国建立培养职业教育专业

0学习和实习考试学生能获得学位998年通项目有国学者获得了德国职业教育专业博士学位。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师是国职业教育发展重要因素职业教育备受重视今天培养双师型”师才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有力保证。

参考献。

[]ZZq 003 Qlzrg Vl Brgg r VBll Brl Vrg。

[]石伟平00《比较职业技术教育》华东师学出版社。

[3]宁波职业技术学院00《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助项目。

作者简介。

汪 维女978年出生硕士浙江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教师研究方向欧洲化与比较教育研究。

相关热词 浅谈职业教育师德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