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佛教文化特色旅游 加快旅游国际化的进程

承德普宁寺这座皇家寺庙,始建于1755年,是一座汉藏艺术相结合的寺庙,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入选世界吉尼斯记录,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承德唯一住有僧人的寺庙,是我市旅游景区的窗口单位,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但围绕旅游国际化普宁寺如何拓展思路,谋求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新的思维和新的视野,继续打造普宁寺旅游强势品牌,如何利用特有的佛教文化优势保持和加快旅游国际化的进程,面对新世纪的严峻挑战,新的复杂的课题,正催促着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

下载论文网      ▲▲一、更新观念,把握天时      机遇对于改革者历来情有独钟,当前对于旅游业而言,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中国加入WTO,参与全球经济化,伴之而来的是旅游国际化,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无论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娱乐、健身、启智、塑心的文化需求,提高精神生活质量,还是优化消费结构,拓展市场消费空间,推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承德市委、市政府也适时提出了“承德要走向世界,世界要了解承德”、“大避暑山庄”和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发展理念。

如何把普宁寺的整体景观、旅游设施、建筑风格、佛教文化特色完整地展示给国内外游客,是我们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面对旅游国际化、市场化的形势,我们必须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

有两种观念需彻底转变:一是对旅游国际化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坐井观天,等靠要的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二是多年来受传统的观念、体制惯性和作法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第三产业旅游业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较大,有一定的波动性和脆弱性,为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按“十六大”的要求:“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要坚决突破;一切不利于发展的制度和规定要坚决改变;一切不利于发展的体制弊端都坚决革除。

”认真把握党的宗教政策,发挥寺庙的功能和作用,遵循文物“一保二用”的原则,发挥僧人队伍和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真正作为经济平台,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

▲▲二、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普宁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然而,如何依托丰富的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打造品牌,关键在于突出特色,在于思路和谋划,思路、谋划是开发的灵魂,思路、谋划是品牌的根基,思路决定出路。

要树立鲜明的普宁寺佛教文化旅游的新形象,认真发挥原有特色,即“旅游观光、佛教文化、佛事活动、朝拜礼佛”四大特色,在此基础上,为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国际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特色创新,寻求新的旅游增长点。

普宁寺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还本开新”的总原则,对佛教文化旅游园区进行统一设计规划,复建、新建,完善景区各项功能。

普宁寺西侧复建上客堂,完成建设后得以开门迎客,上客堂整体外观建筑为传统民族风格,并融入佛教文化内涵,为游人、僧众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特色服务

并在其内建造了佛乐宫,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佛教文化艺术团,在此推出大型佛乐舞蹈《四海普宁》,纯真的藏传佛教乐舞,昭示纯真、至爱、祥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普宁寺东侧又新开发了一条普宁街,是一处既能感受清文化韵味和浓郁宗教特色,又可领略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商业街, 它傍临着普宁寺这座皇家寺庙,使人产生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仿佛回到康乾盛世的民间市井令人耳目一新。

现正在谋划立项开发普宁寺后山―“胜宝万佛山”,作为承德市重点佛教文化旅游项目,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佛教文化,清史清文化,民资风情四大特色,抓紧完成项目内容、规划图纸的审定,规模开发上求突破,尽早举行奠基仪式,为承德旅游业增加新的项目内容和亮点,为创造和谐承德逐步走向国际化的新兴旅游城市服务

使普宁寺佛教文化旅游园区更趋完善。

普宁寺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别具特色,体现文化质量,人文精神,增强了吸引力和竞争力,使品牌聚集效应不断增强。

同时必须意识到:文化旅游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文化的支持包装,可以使旅游由低级、粗俗、原始向高级、高雅、现代化进步。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曾讲过:“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文化支撑的企业干不成事。

”民众富强靠经济,经济兴旺靠企业企业发达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这一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在二十一世纪对全人类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的旅游管理者们应该正视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巧妙运用企业文化保障自己的组织个性鲜明,不断创新、长治久安。

多年的实践已经清楚地说明,只有文化旅游特色与品牌互为补充,就能交相辉映,使旅游产品的开发突出文化特色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文化品位,旅游环境营造充满文化氛围。

▲▲三、内抓管理,外树形象      旅游企业服务产品具有无形特点,它决定了旅游企业无专利可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苦练内功,不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法,吸收科学的管理,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中 就会面临危险,所以旅游企业必须意识到现代社会是企业为本的社会,必须意识到服务社会的到来,作为旅游企业要想立足市场,成为长寿企业、百年企业,而不被淘汰,就必须狠抓管理,外树形象。

由行政型管理服务管理转变,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普宁寺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不少桂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游客有时出现投诉现象;二是个别员工、僧人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服务管理有待于逐步规范化。

为此,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始终把加强对员工、僧人的服务意识教育、行风道德教育当作抓管理、树形象的大事来抓。

景点员工、僧人以谦虚、礼让的佛教仪风,热情规范的言谈举止服务于游客,整体接待水平要逐年提高。

二是要始终把开展各项文明道德服务活动作为强管理、树形象的经常性工作来抓。

认真开展 “三德”活动,以规范职业责任、职业形象、服务游客,奉献社会四个方面为重点,抓思想道德建设,增强 践 行“三德”规范的自觉性,开展标准化服务

三是要把服务游客作为旅游企业管理的治本之策来抓。

牢固树立“游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广泛开展“笑迎天下客,情暖异乡人”等优质服务活动。

总之,在日常各项工作中狠抓“四靠、四赢”,即靠服务赢得游   客;靠管理赢得规范;靠诚信赢得发展;靠僧俗赢得形象。

▲▲四、强化营销、塑造人和      旅游资源要转化为特色品牌,显示价值,推向市场,产生效益,就必须强化营销,不断提高普宁寺的知名度,塑造整体形象。

一个品牌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品牌必须依靠媒体的不断宣传, 争取民众,巩固扩大市场。

旅游经济本身就是“口碑经济”,据调查:每位旅游者回乡后可以向25人做宣传。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旅游表现出由单纯的数量型增长向数量、质量共同提升方向转变的新阶段。

旅游产业要做大做强,成为支柱产业,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营销工作,必须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强化保障措施,强化营销的目的性、专业性、科学性。

更有必要进行系列化、多元化的营销,强化全方位的营销手段,除借助传播媒介、编印画册、宣传册、旅游指南,出版专辑,印制光盘,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促销会、说明会,通过国家、省、市及境外各新闻媒体、广告和信息网络对普宁寺各种佛事活动进行营销宣传扩大普宁寺的影响外,还要深入挖掘普宁寺佛教文化旅游的丰富内涵,对其进行整合、提炼、构筑系统的旅游产业链。

要树立现代的市场营销观念,策划营销,传播旅游产品的名气,要真正认识到策划营销和经济利益的关系,不断提高旅游营销的投入产出率。

旅游经济是名气经济,眼球经济,必须通过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来吸引游客,必须通过富有创意的市场营销增来强旅游竞争力,形成规模聚集效应。

旅游营销上要有新的建树,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新的转变, 在营销谋略上要有新的手段,从治本入手,立足长远打基础,稳中求快谋发展。

同时,要把旅游产品当作一种文化形象进行营销宣传,把“质量就是生命”、“诚信立业”、“先做人品,后做产品”作为经营理念,推出“优质、文明、诚信、健康”的人文旅游景区,真正使文化旅游特色与品牌互为补充,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文化品位,旅游环境营造充满文化氛围,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责任编辑:罗亦成)。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