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美艳,李萍,陈罡,王华。

【关键词】 细胞学检查。

[关键词] 细胞学检查;影响因素;分析;宫颈刮片

Analysis of Affect the Factor of Cervical Scaraping Smear the Cytology Check。

Key words: The cytology check; Affect the Factor; Analysis; Cervical scraping smear   妇科疾病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尤其以子宫颈炎最为多见。宫颈刮片细胞学诊断作为比较正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经济等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作为防癌普查的一条捷径,其临床的应用意义已超出诊断范畴[1]。但是由于参与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的医务人员有妇产科医生、病理技术人员和病理医生等不同专业的人,同时其中的步骤繁琐,故影响宫颈刮片细胞学这一诊断结果的因素很多,往往造成漏诊或误诊。本文根据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将其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妇产科医生。

诊断的前提首先是良好的取材和制片。在我院,取材和制片的工作主要由门诊或病房的妇产科医生完成。

1.1取材 取材应在宫颈外口鳞柱状上皮交接处,以宫颈外口为圆心,将木质小脚刮板轻轻刮取一周,避免损伤组织引起出血影响检查结果。若白带过多,应先用无菌干棉球轻轻擦净黏液,再刮取标本。患有子宫颈糜烂者应在宫颈糜烂边缘与正常宫颈黏膜交界处刮取,并要刮取全面,不可只取某一部分,此点在标本采取中尤为重要,必须严格遵守其操作常规。否则,易漏刮病灶部位而造成假阴性诊断。近年来使用宫颈双取器可同时采取宫颈鳞柱状上皮交接处及宫颈管上皮两处标本宫颈双取器顶端为毛刷,下连一个可活动的有毛刷的棱形架,架下方为一长柄,柄上有一活动套管。将双取器顶端的毛刷送入宫颈管内,带有毛刷的棱形架的斜面贴于宫颈外口表面,转动一周,取出双取器,将套管上移,棱形架和毛刷成一直线,在玻片上涂抹。刮取时用力要适当,过猛易导致出血,使标本混有多量红细胞而影响诊断,过轻容易使标本细胞过少而漏诊

1.2制片 制片为标本采取后的连续操作,应将刮取标本尽快在清洁干燥的玻片上向一个方向均匀涂开,尽可能的将标本全部转移到玻片上。切不可反复来回涂抹,否则细胞容易卷曲或破坏;另外,刮片厚薄应适宜,过厚造成细胞重叠成堆,辨认困难,过薄则使细胞过少[2],这样在病理医生诊断之前,就已经存在失误,容易漏诊

2病理技术人员。

刮片染色细胞学诊断的重要环节,染色的优劣直接影响细胞的准确辨认,从而也影响整个刮片的正确判断。染色主要由病理技术人员完成,程序如下。

病人、家属或护工将已经涂好的宫颈刮片送到病理科,技术人员马上将之核对姓名后放入染色架,固定在10%中性甲醛(pH=7.4)中,15 min后取出。如果制成的玻片未及时固定,细胞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变,因为细胞易受酶及细菌的作用而发生自溶和破坏,为误诊漏诊埋下了隐患。

染色步骤:我科室使用临床常用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把玻片连同染色架从中性甲醛中取出,放入自来水中3 min~5 min (肉眼观玻璃干净,无水珠停留);放入Harris苏木素染液中染色2 min。如病人需要时间更短,可将苏木素染液滴到玻片上,用酒精灯加热处理30 s左右即可;取出玻片放入自来水中漂洗,洗净多余的颜色;1%盐酸酒精分化,在1%盐酸酒精中浸1 s~2 s(肉眼观刮片变成桃红色为宜);立即用自来水返蓝(肉眼观玻片成为蓝色);放入伊红染液中2 s左右;放入85%乙醇脱水1 min;放入95%乙醇脱水7 min~8 min;放入无水乙醇1 min~2 min,电吹风吹干、中性树胶、盖玻片封固。

染色时要注意刮片玻片玻片之间勿贴近,否则玻片上的脱落细胞易相互黏附,而使结果诊断错误;所用染液及固定液须经常过滤和更换,否则玻片上易出现染料沉淀和其他沉渣,而影响结果观察。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