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制造业结构演化轨迹分析

摘要:长三角制造业产值结构发展轨迹显示,在经济发展阶段、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以及国际分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长三角制造业不仅已经进入了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化工业化阶段,而且还出现了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的高级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长三角制造业演化轨迹;实证分析      长三角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工业化发展的先行区域,其制造业发展过程也逐渐呈现出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及技术密集化的总体特征。

由于制造业结构演化的主要表现就是具体行业的此消彼长,因此,通过分析长三角制造业各部门的产值变化,可以得到制造业结构演化轨迹和发展趋势。

一、重化工业化趋势      2000-2004年,长三角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00年的54.95%提高到2006年的67.25%。

其中.上海从62.19%升至75.82%,江苏从56.78%升至69.74%,浙江从45.88%升至56.21%。

与此对应,同期长三角轻工业比例则出现了持续下降。

从目前发达国家重化工业比率一般都在60%~65%的水平看,长三角重化工业比重开始维持在60%以上的空间运行,初步表明长三角制造业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

而且从轻重工业的霍夫曼比率变化趋势看,长三角从2000年的0.81降到2006年的0.51,虽然2003年该比率略有反弹,升至0.64,但整体上还是趋于下降的。

所以,长三角目前走势符合重化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霍夫曼比率不断下降的重化工业化规律。

但与全国重工业比例相比,长三角重工业比例仍略低,虽然二者的差距2004年已缩小为1.95%,这与该区域轻工业比较发达的技术传统密不可分,同时也意味着,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技术进步以及国际制造业的转移,该区域的重工业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其重化工业化水平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时,在长三角制造业重化工业化方向升级的过程中,以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个产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重工业中逐渐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并且成为制造业的核心。

产值比重看,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占该区域制造业产值、重制造业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2004年,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值21 335.10亿元,占制造业产值比重为40.05%,占重制造韭的比重为55.95%,而2000年该比值则分别为34.83%和52.36%。

在两省一市中。

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最高。

占该市重制造业产值比重达63.35%(2004年)。

产值增长速度来看,2000--2004年,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平均环比增长速度为28.93%,比重制造业的平均环比增速27.26%高出1.68个百分点,比制造业的平均环比增速24.50%高出4.44个百分点。

二、高加工度化趋势      长三角制造业加工度化发展趋势也相当明显。

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各行业的情况来看,产出结构的变动趋势与制造业加工度化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

从整体上看,1995—2004年。

长三角的原材料重制造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在全部制造业中所占份额显著下降,分别从1995年的15.67%、30.31%降至2004年的15.18%、22.44%。

而同期重加工制造业的比例从47.68%升至55.80%,持续增长了8.12个百分点。

从各部门在整个制造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来看,长三角制造业内部行业的增长格局是:重加工制造业原材料重制造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

进一步分析各行业产值比重变化,可以看出带动长三角制造业向高加工度化方向升级的优势产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中的烟草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中的家具制造业;原材料重制造业中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塑料制造业;重加工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长三角制造业的高加工度化趋势还可以直接从其高加工度化系数(即加工制造业与原材料工业的比值)的变化中体现出来。

2004年,长三角制造业的高加工度化系数比1995年高出0.67,江苏、浙江、上海的高加工度化系数也分别从3.66升至3.86、从3.62升至4.47、从2.77升到3.98,其中浙江的高加工度化程度在两省一市中最高,系数在2002年曾高达5.33,江苏的最高值为2002年的4.34,上海的最高值为2003年的4.18。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