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手术因素之白内障术后低视力

【摘要】 目的 评价分析非手术意外所致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原因并探讨其手术价值。 方法 对380眼白内障术后1~3个月随访视力检查及眼部表现,分析其脱盲率、脱残率和未脱残原因。结果 脱盲率(视力≥0.05)为98.68%;脱残率(视力≥0.3)为76.58%;未脱残视力0.3)共89眼,其中并发视神经萎缩15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病变16眼,高度近视黄斑病变27眼,角膜白斑9眼,陈旧性葡萄膜炎黄斑病变6眼,玻璃体混浊12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弱视4眼。无因手术操作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患者由于晶状体混浊,术前许多眼后段影响视力的疾病无法暴露,故术前要充分估计患者并发的其它病变,因其可能会导致术后视力恢复不良。尽管影响脱残率,但手术意义明确、对病人有利,故仍应积极手术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视力,低;眼外科手术

白内障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老年性白内障是造成我国老年人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由此产生的视力损害会导致视觉相关的生存质量的下降[1],而先天性白内障会给全家带来巨大的痛苦,外伤性白内障带来的黑暗会让患者一下子难以接受,等等。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2],能更好地复明是白内障患者和眼科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基层医院面向广大农民患者,病员广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我科近两年来用小切口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各类白内障共369例380眼,术后随访1~3个月,发现手术效果基本满意,但有89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不良,未能达到脱残视力0.3),总结并分析其原因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4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369例380眼,其中男182例(189眼),女187例(191眼);年龄10~89岁,平均59.5岁(其中36例为门诊手术,其余均为住院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278眼,并发白内障69眼,外伤性白内障22眼,先天性白内障9眼,药物性白内障2眼;晶体核硬度Ⅰ级18眼,Ⅱ级105眼,Ⅲ级211眼,Ⅳ级46眼。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眼部检查,B超排除视网膜脱离。天津索维公司生产的A/B超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术前30min美多丽充分扩瞳,0.4%倍诺喜表面麻醉3次,上方角巩膜缘板层隧道切口和侧方辅助切口进前房,注入粘弹剂后CCC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美国UNIVERSAL公司的超声乳化仪,超声能量为60%~70%,时间为0.9~4.5min,由资历相当的眼科医生完成手术,人工晶体均为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的晶体,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中无后囊破裂及其他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术毕结膜囊涂碘必殊眼膏,患眼纱封,四头带轻加压包扎。

1.3 术后观察。

380眼在术后1天、2天、3天、7天、1个月、3个月复查(失访病例不计入观察病例)。复查内容包括术后视力、眼压、裂隙灯及眼底镜检查,残存屈光不正者做验光检查,视轴混浊行B超检查,特别注意术后晶体囊袋与人工晶体的位置关系,以便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

2 结果。

2.1 术中并发症

380眼中有2眼发生上方虹膜损伤,术后瞳孔欠圆,但不影响视力。未发生角膜损伤、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早期角膜水肿75例,占19.74%;其中68例在术后3天内消失,7例在术后7天经治疗消退。水肿的原因考虑与超声乳化时间较长有关,除术前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病例外,其它所有病例术后的房水细胞炎症反应均为阴性,可见其生物相容性良好。

2.3 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时,裸眼视力≥0.3者279眼;术后第7天时,裸眼视力≥0.3者281眼;术后3个月时,裸眼视力≥0.3者285眼。矫正视力≥0.3者291眼,0.3者89眼,其中有5眼视力为指数/1m(0.05),余均0.05。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