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分类治疗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治疗 (一)马蹄足 1.胫后肌前置代胫前肌适于胫后肌力Ⅳ级以上。取内踝后上弧形切口,游离胫后肌远端并胫腓骨间通过,经踝前支持带下进入足背,固定在第2楔骨背侧骨洞于足中立位(0°)。并跟腱挛缩,同时施行埘之腱延长术。 2.腓骨长肌(或短肌)前置代胫前肌适于腓骨肌力较胫后肌强者。外踝后上弧形切口,取腓骨长肌于第5跖骨基底背侧切断,经胫前支持带下,至第2、3楔骨背骨洞固定于足中立位。 3.拇长伸肌后置适于肌力Ⅳ级以上者。于此肌止端切断(儿童切断后,腱远端缝于近节趾骨于中立位),融合趾间关节,将游离固定于第2楔骨背背骨洞于足中立位或略背伸(10°~20°)。 4.小腿三头肌半瓣前置代胫前肌适于上述方法都无法重建者。取跟腱内侧半(大多伴跟内翻;当伴跟外翻时则取外侧半),向上顺肌纤维分离至肌腹3~5cm,将游离瓣通过骨间膜前置于第2、3楔骨背骨洞或瘫痪胫前肌腱上,固定足于中立位。另半跟腱常须作延长术。 5.踝关节融合术跟腱肌力Ⅱ级以下,不足以充作移位肌。取踝关节前路滑槽融合术或后路踝关节融合术。 (二)马蹄内翻足 1.胫后肌前置代胫前肌适于尚无明显骨性畸形者,效果良好。 2.胫前肌外置术适于此肌Ⅳ级以上肌力时,切取胫前肌止端,移至第3禊骨背或骰骨楔骨间骨孔,固定患足于中立位或跖屈15°位(女性)。 3.拇长伸肌后置术 4.三关节融合术适于骨性畸形12岁以上者。取外踝前、外侧足背弧形切口,显露并截除跟距、距舟和跟骰三个关节骨,使对合后能同时矫正马蹄、内翻畸形。如前足严重内收畸形时,除三关节固定外,跖跗关节融合能充分矫正。跟骨严重内翻内旋畸形时,应加施跟骨截骨术。 跟腱延长术对马蹄内翻畸形患者几乎都不可回避。并高弓足畸形时,除在距舟、跟骰二关节切除时予以矫正外,应同时切断跖腱膜。 (三)马蹄外翻足 1.腓骨长、短肌联合前置适于无骨性畸形时。取外踝后和第5跖骨基底背侧二切口,切取腓骨肌,经踝前支持带下,固定于第2楔骨背侧骨孔,使足于中立位或15°跖屈位(女性)。同时须行跟腱延长术。 2.距骨切骨术。 3.跟骨内偏矫正术。 4.距下关节关节融合术(Gfice)适于年幼足外翻畸形,不宜行三关节融合术者。 5.三关节融合术适于并有骨性畸形者。 (四)跟行足 跟腱替代术为矫正畸形的中心课题。 1.胫后肌后置代跟腱适于胫后肌肌力Ⅲ~Ⅳ级,伸足肌力尚好且能对抗足重力者。取内踝后方弧形切口,切取胫后肌下止端,游离至胫骨后、下方肌腹部,将游离腱端纵行引过跟骨后上结节骨孔,固定患足于中立位。如并有跟骨内,外翻时,可改为横行跟骨孔,从偏侧引过游离固定,有利于矫正跟骨内、外翻畸形

2.半瓣肌移位代跟腱由于小腿三头肌瘫痪时,所剩足伸肌肌力强劲者甚少,只有少数力量不足V级或Ⅳ级的残余肌力可资利用,又不愿施行踝关节融合术者,半瓣肌移位代跟腱具有特殊优点。 3.Bickel代跟腱术利用不切断腓骨长肌,游离至外踝后、前和足跖段,嵌入跟骨后正中跖面骨槽内。在腓骨长肌游离段太短,不足以施行本术时,改为切断肌腱,游离固定于跟骨后结节骨洞。 4.胫前肌替代跟腱腓骨长、短肌联合代跟腱、胫后—腓骨长肌联合替代跟腱适于足伸肌均衡软弱,切取后不致造成马蹄畸形者。 (五)连枷足 踝关节融合术为唯一手术矫正措施。若合并跖腱膜挛缩高弓足畸形或后足严重下垂时可加施三关节融合术或四关节融合术。小腿支架佩戴,加强足部稳定。 (六)高弓足 股四头肌瘫痪后,无近邻协同肌可资替代,一般取拮抗肌、胴绳肌为替代肌;此外,还可用腹肌为动力肌。应注意臀肌、小腿三头肌功能不良者宜慎重。 1.股二头肌—腱肌前置替代术此二肌肌力Ⅳ级以上,事先矫正屈膝畸形和下肢长度不足(需股骨延长者)。取大腿内、外切口,切取股二头肌和半腱肌下段,分别经皮下隧道引至髌骨中段横行骨孔穿过,适当牵紧,行两腱间交辫缝合,固定患膝于0°位。 2.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联合前置替代术半腱肌力量不足,加半膜肌以增强内侧肌力。 3.股二头肌前置替代术(Galdwell)其他肌均瘫痪,仅股二头肌在Ⅳ~V级肌力。切取股二头肌下段,向上游离至支配血管神经束部,向内绕经皮下隧道至髌骨穿引纵行髌骨孔,固定于伸膝0°位。

4 次访问